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评智伯之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评智伯之亡

《通鉴》为了论智伯之亡,先追叙智瑗之立,以至韩、赵、魏三家灭智伯之事,使人回味智伯何以灭亡。然后提出智伯之亡,关键是“才胜德” 的观点。
论智伯之亡,重要的是论“才德”孰为轻重的问题。于此论之前,司马光早在庆历五年就写有《才德论》(见《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六十四)。那篇文章提出: “所谓才者存诸于天,德者存诸于人。智愚勇怯,才也。愚不可强智,怯不可强勇,四者有常分而不可移,故曰存诸天。善恶逆顺,德也。人苟弃恶而取善,变逆而就顺,孰御之哉?故曰存诸人。”意思是说,才是天生的,德是磨炼而成的。说才为先天性,显然谬误,因为才能也是通过努力而增长的。说品德是人通过努力而提高,则是正确的。又说: “才,耒耜也;德,膏泽也。进取不以才,犹无耒耜而耕也,虽勤灌溉,不能生矣。守成不以德,犹既种而无膏泽也,苗槁无日矣。”意思是,才、德各有其用,用人时视具体情况而定,进取时用才,守成时用德。此说也有片面性,因为用人不论何时都得德才兼备,或才或德都是欠妥的;但他既重视德,也不忽略才,还有可取。
《通鉴》此论,与 《才德论》有点不同。此说:“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对德、才的关系,作了轻重的辩论,强调德统帅才。接着又说:才德兼备谓之“圣人”,才德俱无谓之 “愚人”,德胜于才谓之 “君子”,才胜于德谓之 “小人”。“凡求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意思是,选用人才,当择圣人和君子;若不能如愿,与其用才胜德的小人,不如用才德俱无的愚人。这里且不辨其“圣人”、“君子”、“小人”、“愚人”等词使用准确与否,就其强调首选德才兼备、或德胜于才的人来说,还是正确的;但说 “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那就欠妥了。“挟才以为恶”的小人自然不可用,无才无德的愚人选了又有何用!
此论最后提到,“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复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这是历史经验教训之谈,是值得注意的警句。
有说 《通鉴》才德之论,“温公为新法诸人发也”。(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及张须《通鉴学》)实在欠妥。因为此论在《通鉴》卷一,写于治平三年正月以前;而新法诸人是在时过三年,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参政变法始登上政治舞台的。论者不可能预发刺人之言,后人也不能颠倒时间顺序而随心指划。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