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崔祐甫答唐德宗用人之问唐自至德以后,天下用兵,诸将竞论功赏,官爵较滥。永泰以来,天下稍平,元载、王缙等秉政,受贿许官。及常衮为相,思革其弊,杜绝侥幸,而无所甄别,贤愚同滞。崔祐甫为相,推荐引拔者众。“前后相矫,终不得其适。”初即位的德宗问祐甫: 人们说你用人“多涉亲故”,为什么?祐甫对答:我用人注意详慎,“苟平生未之识,何以谙其才行用之。”意思是,不靠推荐引拔不行。德宗以为是。《旧唐书·崔祐甫传》有称崔祐甫用人“多称允当”的肯定语。 司马光评道:用人不讲“亲疏、新故之殊”,只了解“贤、不肖”的区别,对贤者,“以亲故而舍之”,不是秉公办事。选用人才,应当“举之以众,取之以公”,众以为贤,则试用之。“进退赏罚,皆众人所共然也,己不置毫发之私于其间”。这是卓见明识。在那个时代,如此强调“众”与“公”,实在难能可贵。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大有困难。北宋做得如何?司马光本人又做得如何?这是要深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