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帐方法methods of keeping accounts在会计帐户中记录农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方法。是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帐方法分为单式记帐法和复式记帐法两大类。其中, 复式记帐法又分为借贷记帐法、增减记帐法和钱物收付记帐法等几种。 单式记帐法是较早使用的方法, 除对人欠、欠人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款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帐户进行登记外, 对其他经济业务只在一个帐户上进行登记, 或不予登记的一种记帐方法。其特点是: 帐户只记录现金、银行存款和往来款项的增减变化, 不涉及这些内容的经济业务则不予记录。比如, 用现金购进材料100元, 只在“现金”帐户记录其减少100元, 而不记“材料”帐户; 以银行存款偿还应付款200元, 在“银行存款”帐户记录存款减少200元, 在“应付款”帐户记录债务减少200元; 生产领用材料50元,则因其不涉及现金、银行存款、往来款项的增减变化而不予登记。单式记帐法手续简单, 容易掌握, 但不能全面反映资金运动的情况。在中国农村, 除部分农户经营单位采用外, 其他企业已不使用。 复式记帐法, 是对每笔经济业务都按相同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帐户互相联系地进行记录的一种记帐方法。其特点是: ❶它要求建立完整的帐户体系, 使会计核算的所有内容, 都有相应的帐户予以记录,而不致有所遗漏。 ❷对每笔业务都要如实地作出全面的记录。比如, 以现金购进材料100元, 既要在“现金”帐户记录现金减少100元,同时又要以相等的金额在“材料”帐户记录材料增加100元;以银行存款偿还应付款200元,既要在“银行存款”帐户记录存款减少200元,同时又要以相等金额在“应付款”帐户记录债务减少200元; 生产领用材料50元,既要在“材料”帐户记录材料减少50元,同时又要以相等金额在“生产”帐户记录生产费用增加50元。复式记帐法不仅能够如实地反映资金运动及其结果,而且这种记录方式还确立了有关帐户间总额的平衡关系,可用以检查帐户记录的准确性。复式记帐法是一种较为科学严密的记帐方法,为世界各国现代企业会计所采用。 中国农业企业所采用的主要记帐方法有借贷记帐法、增减记帐法、钱物收付记帐法等几种复式记帐方法。 借贷记帐法 以资金平衡原理为依据,用“借”、“贷”二字作为记帐符号,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在有关帐户中记录记帐对象价值量增减变动的一种记帐方法。它最初产生于欧洲中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是一种单式记帐法。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建立,企业经济业务日趋复杂,为了满足如实地记录经营活动及其成果的需要,单式借贷记帐法,逐步演变成了复式借贷记帐法。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巴舒里(Pacioli)在其《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Every Thing about Arithmetic, Geometryand Proportion)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复式借贷记帐法,并逐步推行于欧洲及世界各国。20世纪50年代,这种记帐方法在中国各个行业得到普遍推广使用。根据资金占用总额等于资金来源总额的道理,借贷记帐法要求将反映和控制会计具体对象的帐户分为两种类型:资金占用类型帐户(包括反映控制资金占用和费用成本的帐户)和资金来源类型帐户(包括反映控制资金来源和收入成果的帐户),从而建立这两类帐户总额平衡关系。同时,要求将每一帐户分为左右两方,用记帐符号“借”(借方)、“贷”(贷方)表示,以分别记录记帐对象的增减变化。对于资金占用类型帐户来说,资金占用和费用成本的增加记录在借方,减少记录在贷方;对于资金来源类型帐户来说,资金来源和收入成果的增加记录在贷方,减少记录在借方。按照这样一种记录方式,每笔经济业务引起的记帐对象价值量的增减变化,在会计帐户的记录必然是:一方面记入一个(或几个)帐户的借方,另一方面以相等的金额记入一个(或几个)帐户的贷方,从而建立了帐户的借贷平衡关系。比如:上级拨入流动资金500元,应记入“银行存款”帐户借方500元(表示资金占用增加),同时记入“流动资金”帐户贷方500元(表示资金来源增加); 以银行存款交纳应付税金300元,应记入“应付税金”帐户借方300元(表示资金来源减少),同时记入“银行存款”帐户贷方300元(表示资金占用减少);以银行存款购进材料200元,应记入“材料”帐户借方200元,同时记入“银行存款”帐户贷方200元(表示一种资金占用增加,另一种资金占用减少);以银行借款直接偿还应付款400元,应记入“应付款”帐户借方400元,同时记入“银行借款”帐户贷方400元(表示一种资金来源减少,另一种资金来源增加)。 增减记帐法 以资金平衡原理为依据,用“增”、“减”作为记帐符号,按照“异类帐户等额同增同减,同类帐户等额有增有减”的规则,在有关帐户中记录记帐对象价值增减变动的一种记帐方法。它是中国会计工作者根据借贷记帐法的基本原理,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记帐方法。它首先在商业企业使用,然后借助会计制度规定,很快地在工交、财贸、农业企业使用。与借贷记帐法一样,增减记帐法,根据资金占用总额等于资金来源总额的道理,要求将反映和控制会计具体对象的帐户分为资金占用类型和资金来源类型两类,并将每一帐户记录记帐对象价值量增减变化的两方,用记帐符号“增”(增方)、“减”(减方)表示。无论哪种类型的帐户,其增方一律记录记帐对象价值量的增加,其减方一律记录记帐对象价值量的减少。按照这种记录方式,凡是只引起资金占用(包括费用成本)增减变动的经济业务,或者只引起资金来源(包括收入成果)增减变动的经济业务,都是在同类帐户(前者在资金占用类型帐户,后者在资金来源类型帐户)以相等的金额记入增方和减方;凡是引起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都发生增加或减少变动的经济业务,则应以相等的金额分别记入资金占用类型帐户和资金来源类型帐户的增方或减方。比如:上级拨入流动资金500元,应记入资金占用类型的“银行存款”帐户增方500元,同时记入资金来源类型的“流动基金”帐户增方500元;以银行存款交纳应付款税金300元,应记入资金占用类型的“银行存款”帐户减方300元,同时记入资金来源类型的“应付税金”帐户减方300元;以现金购进材料200元,应在资金占用类型帐户中的“材料”帐户增方和“现金”帐户减方同时记录200元;以银行借款直接偿还应付款400元,应在资金来源类型帐户中“银行借款”帐户增方和“应付款”帐户减方同时记录400元。钱物收付记帐法 亦称“财产收付记帐法”。以钱、物作为记帐主体,根据钱物收入、付出、结存之间的依存关系,用“收”、“付”作为记帐符号,按照“异类帐户等额同收同付,同类帐户等额有收有付”的规则,记录记帐对象价值量增减变动的一种记帐方法。它是中国会计工作者在总结中国传统的单式收付记帐法的基础上,根据复式记帐原理,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记帐方法。它曾在农业系统(主要是农村社队) 和事业、机关等单位会计核算中被广泛采用。钱物收付记帐法要求以钱物作为记帐主体(亦即主要记帐对象),并根据钱物收入来源总额减钱物付出去向总额等于钱物结存总额的道理记帐。其要点是:❶将反映和控制会计具体对象的帐户分为主体帐户(反映钱物的帐户)和非主体帐户(反映钱物收入来源和付出去向的帐户)两种类型。每一帐户左右两方分别以记帐符号“收”(收方)、“付”(付方)表示。 ❷以钱物的收付决定在帐户中的记录方向。凡是收入钱物,记入主体帐户收方(表示钱物收入),同时等额记入非主体帐户收方(表示钱物收入的来源);凡是付出钱物,记入主体帐户付方(表示钱物付出),同时等额记入非主体帐户付方(表示钱物付出的去向)。各种钱物之间的增减变动,都在主体帐户中记录:是收入的记收方,是付出的记付方,不涉及钱物增减变动的经济业务则假定系由钱物收、付所引起,在有关非主体帐户收方和付方分别作等额记录,表示钱物收入来源和付出去向同时发生,而钱物本身没有增减变化,不作记录。按照这种记录方式,每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记帐对象价值量的增减变化,在会计帐户的记录必然是:引起钱物结存总额增加或减少时,分别在主体类和非主体类帐户记等额同收或同付;不引起钱物结存总额增减变化时,在主体类或非主体类帐户记等额有收有付。比如:上级拨入流动资金500元,应记入主体类“银行存款”帐户收方500元,非主体类“流动基金”帐户也记入收方500元;以银行存款交纳应付税金300元,应记入主体类“银行存款”帐户付方300元,非主体类“应付税金”帐户也记入付方300元; 以银行存款购进材料200元,应记入主体类“材料”帐户收方200元,“银行存款”帐户付方200元;以银行借款400元直接偿还应付款,应假定收到现金400元(收入来源为银行借款),同时付出现金400元(付出去向为应付款),记入非主体类“银行借款”帐户收方400元,“应付款”帐户付方400元。 在80年代,中国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中还是多种记帐方法并存。它适应中国的现状,但对统一的农业会计制度的执行和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便。 记帐方法在帐户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按所设帐户是否完整分为:复式记帐和单式记帐。按技术上的特点可分为:借贷记帐法、增减记帐法、现金收付记帐法、资金收付记帐法、钱物收付记帐法等。 记帐方法指在帐户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记帐方法按登记经济业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单式记帐和复式记帐。单式记帐是每项财务收支只用一个会计帐户进行单方面登记; 复式记帐是每项财务收支都要以相等的金额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帐户进行相互联系、对照登记的方法记帐。记帐方法按技术上的特点,分为借贷记帐法,增减记帐法,现金收付记帐法,钱物收付记帐法等。借贷记帐法是以“借” “贷”为符号来记录每项经济业务的一种复式记帐法; 增减记帐法是用“增” “减”作为记帐符号来记录每项经济业务的一种复式记帐法; 现金收付记帐法是以“收”“付”作为记帐符号来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复式记帐法; 钱物收付记帐法是以钱物为记帐主体,把会计帐户分为主体帐户和分类帐户两大类,以“收”“付”作为记帐符号,把各项收入看作是钱物的来源,各项付出作为钱物的去向,以同收同付,有收有付作为规则的记帐方法。 帐簿进行登录的方式。按完成记录的工具划分,可分为手录登记、机器登记;按一次记录取得的份数划分,可分为单份登记和复写登记等。 记帐方法 记帐方法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遵循一定的核算管理、记录方式、记帐符号、记帐规则和试算平衡,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整理、分类、记载和反映的一种专门方法。 记帐方法按其记录方式,分为单式记帐法和复式记帐法两种。 单式记帐法 对各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会计科目的帐户中进行单方面登记的记帐方法。单式记帐法的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各项帐目之间不能保持平衡关系。这种记帐法虽然记帐手续较简单,但由于只运用一种科目、帐户进行单方面登记,因而有关科目、帐户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表现出来,不能完整地反映每项业务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不利于加强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单式记帐一般只适用于业务量不大、会计事项比较简单的单位,应用面不广。 复式记帐法 将每笔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科目(或帐户),从而使有关科目(或帐户)之间形成相互联系。这种相互联系,叫做科目的对应关系(或对转关系),相互联系的会计科目,叫做对应科目(或对方科目)。科目的对应或对转关系,能够反映资金运动的全貌。这种记帐方法不仅能够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而且使有关科目之间保持平衡关系,可以防止差错和便于检查帐目是否正确,从而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复式记帐法是一种比较严密和科学的记帐方法,已被广泛地采用。 我国银行的记帐方法,建国40年来经过几次变更,收付记帐法和借贷记帐法曾交替被采用。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继承革命根据地传统的收付记帐法。1949年统一规定使用借贷记帐法。1950年改为以科目为主的收付记帐法。1954年又重新改为借贷记帐法。1966年开始改为以现金为主的收付记帐法。这种收付记帐法的特点是,将借贷记帐法的贷方改为收方,借方改为付方。收记收,付记付。在资金平衡表上,收方在左,付方在右,取消现金科目,改用现金库存,平衡当天帐务。1979年又改为以资金为主的资金收付记帐法,重新设置库存现金科目。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均采用资金收付记帐法。但对实行外汇分帐制的行,平时可使用借贷记帐法,对年终决算的有关报表,除按原币美元(港元等统一按美元折计)填报一套外,还需将原币美元折合人民币,借、贷改收、付,并入全行的人民币汇总决算表中反映。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中信实业银行均使用借贷记帐法。 为了适应现实情况,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全国银行统一会计基本制度》内规定,上述两种记帐法,由各总行选定,但要逐步创造条件,向借贷记帐法过渡。 ☚ 人民币“元”符号 单式记帐法 ☛ 记帐方法 记帐方法按照一定的记帐规则和程序,利用会计科目和会计凭证,通过登记帐簿等来记录经济业务的方法。按其记录方式的不同,记帐方法可分为单式记帐法和复式记帐方法。 ☚ 记帐 记帐规则 ☛ 记帐方法 记帐方法依据记帐凭证,运用一定记帐符号和记帐规则将经济业务登记在帐户上的技术方法。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记帐方式、记帐符号、记帐规则和试算平衡方法。按照登记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帐方法可分为单式记帐法和复式记帐法。 ☚ 会计分录 记帐符号 ☛ 00007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