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钟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钟会225—264三国时曹魏大臣。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太傅钟繇之子。少聪慧、博学,颇获声誉。齐王曹芳时任秘书郎。高贵乡公曹髦即位,赐爵关内侯。为司马昭重要谋士,曾设谋镇压诸葛诞叛乱,并谋诛嵇康等,时人谓之“子房”。迁为太傅,进爵陈侯,谦让不受,任司隶校尉。景元四年(263年)与邓艾分兵灭蜀,升任司徒,诬邓艾谋反,囚之,独统大军。次年,谋叛于成都,被部下乱兵所杀。治刑名之学,著《道论》二十篇,今佚。 钟会 钟会225—264三国时魏国大臣。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书法家钟繇之子。初为秘书郎,后迁尚书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司隶校尉,官至镇西将军,以谋叛被杀。工八分。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 “钟会书有十二意,意外奇妙。” ☚ 韦诞 皇象 ☛ 钟会钟会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特点
●料敌制胜,因隙使间/先声夺人,攻心为上/借风行舟,巧夺天工/暗于防患,因小失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钟会,曹魏韬略家,精通策略,长于智谋,在平蜀战争中,与邓艾一起,立有战功。由于不满司马氏权力地位的上升,最后在蜀举兵反魏。钟会在蜀起兵过程中,对一些极为细小的问题处理不慎,铸成大难,最后兵败身亡。 钟会字士季,颍川郡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 人,为太傅钟繇的小儿子,小时候聪明灵慧。 中护军蒋济曾经在文章中说: “观察眼珠子,就足以了解一个人。”钟会五岁时,钟繇让他去见蒋济,蒋济感到很惊讶,说: “是个不平凡的人啊。” 钟会成年后,有才略技艺,又博览群书,精研义理,夜以继日地用功,因此获得了声誉。 正始 (公元240~248年) 年间,钟会担任秘书郎,后来升为尚书中书侍郎。高贵乡公曹髦即皇帝位后,赐封他为关内侯。 钟会 钟会225—264三国魏辞赋家。《三国志》有传。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人。书法家钟繇幼子,少好学,机敏善辩,曾与兄毓随父拜见曹丕,毓汗流满面,丕问:“卿面何以汗?”毓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又问钟会:“卿何以不汗?”会答:“战战慄慄,汗不敢出。”正始中(240—248),为秘书郎,转任尚书中书侍郎。高贵乡公即位,赐爵关内侯,为司马昭的重要谋士,曾构陷嵇康等人。后迁黄门侍郎,以讨诸葛诞有功,迁升为司隶校尉。景平三年(262),为镇西将军。次年与邓艾分兵灭蜀,官至司徒。后因谋叛被乱兵所杀。会有才艺,博学精研名理,以夜继昼,由是得名。所著《道论》20篇,已佚。会为文工于辞藻,以《檄蜀文》较著名,刘勰誉之为“壮笔”(《文心雕龙·檄移》)。今存赋有《遗荣赋》、《怀士赋》、《菊花赋》、《葡萄赋》、《孔雀赋》,清新秀丽,“彬彬儒雅,则又魏文七子余泽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原有集,《隋书·经籍志》载目1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钟司徒集》。 ☚ 牵秀 钟琰 ☛ 钟会225—264三国时曹魏将领、大臣。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人。汉太傅钟繇幼子。少聪慧,及壮,博学有才艺。正始中,以为秘书郎,升尚书、中书侍郎。高贵乡公即帝位,赐爵关内侯。时为司马昭重要谋士,后升黄门侍郎,参与机密政谋达十余年。又以讨诸葛诞有功,升为太仆,固辞不就,以中郎在大将军司马昭幕中管记室事,为心腹之任。后升司隶校尉。虽在外司,但参与中枢决策。景元三年(262年),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大举攻蜀汉。次年,与邓艾灭蜀。以功升司徒,晋封县侯。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因谋叛被杀,时年四十岁。 钟会225—264三国魏国大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字士季,钟繇少子。曾任尚书中书及黄门侍郎。从大将军司马师征母丘俭,典知机密。复为司马昭谋士,从讨诸葛诞,诛嵇康,皆预谋策划。景元四年(263年),以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与邓艾分兵灭蜀,以功进为司徒。次年,因与邓艾、姜维谋叛被杀。敏惠博学,长于老庄名家之学,著有《道论》20篇,今佚。 钟会225~264三国时魏将。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汉太傅钟繇小子。敏慧博学,精练名理。正始中,为秘书郎,迁尚书、中书侍郎。后司马昭总统六军,会谋画帷幄,迁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景元时,累官镇西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景元四年(263年),同邓艾分军灭蜀,进司徒,封县侯。会内有异志,诬杀艾,独统众谋反,为乱军所杀。 钟会 钟会225——264字士季,三国魏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县西)人。幼时好学,机敏善辩。正始中为秘书郎,转任尚书中书侍郎。历任黄门侍郎,司隶校尉,官至司待。是司马昭的重要谋士。其散文精炼名理,工于文辞。著《道论》20篇。作品以《檄蜀文》较著名。《文心雕龙·檄移篇》誉之为“壮笔”。 ☚ 李密 王弼 ☛ 钟会225-264zhōng huì《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菊(1)。人名。三国时人,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钟繇子,官至司徒,为司马昭重要谋士。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与邓艾分军灭蜀,次年谋叛被杀。博学,长于名家之学。著有《道论》20篇,今佚。 钟会225~264三国时玄学家。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士族出身。历任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司隶校尉、司徒等职,为司马昭的心腹。曾与邓艾共领兵入川,灭蜀后谋叛,被乱兵杀死。他博学明识,“精炼名理”。曾论《易》无互体,并注有《老子》。《道德真经取善记》引其《老子注》认为“‘有’‘无’相资,俱不可废”,“‘体’‘用’相借,咸不可无。”又撰有才性《四本论》,主张“才性合”,认为“才”与“性”不能分离。著作有《道论》、《老子注》、《周易无互体论》等,均佚。《道藏》中辑有《老子注》部分佚文。明人辑有《钟司徒集》。 钟会225~264Zhong Huiman of letters of Wei of Three Kingdoms. Works: Charges of Attacking Shu,etc. 钟会225—264字士季,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魏太傅钟繇之少子。正始中,为秘书郎,迁尚书中书侍郎,曹髦时赐爵关内侯。累迁黄门侍郎、镇西将军、司徒。因灭蜀有功,内有异志,与姜维做乱,被胡烈兵众杀之,时年四十。 钟会225—264三国时谋士。字士秀。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钟繇幼子。精于名理,博学有才。官至司徒,为司马昭重要谋士。景元四年(公元263年),与邓艾分军灭蜀。次年,谋叛被杀。著有《道论》二十篇,今佚。 钟会225—264字士季。三国魏颍川长社(河南长葛东)人。钟繇子。曹魏末年,在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权势之争中党于司马氏。是司马昭的主要谋士。景元四年(263),与邓艾分道灭蜀,以功迁司徒。次年谋叛被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