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育
认知指获得和应用知识的心理过程。各家学者对小儿认知发育的见解不完全相同,其中以皮亚杰(J. Piaget)所提者最有系统性,对儿童教育影响甚大。
皮亚杰认为思想来源于行动,提出智能行为既是对环境的生物适应,又是企图使环境及客体与心理活动之间达到和谐的表现。在适应方面,皮亚杰提出这样的理论:当小儿从环境中接受愈来愈多的刺激物以后,就在脑中形成一系列的认知结构,称为先验图式(schema,下简称图式)。以后认识新事物(或解决新问题)时,即用原有的图式来对照。当旧图式能用于认识、解决新事物时,此过程称为吸收(assimilation,或译作同化);若不能,则需要改变旧图式、形成新图式以适应新情况,此过程称为调节(accomodation,或译作顺应)。小儿思维即在吸收与调节之间的平衡与变化中不断发展。
皮亚杰把认知发育分为感觉-运动、运筹前、具体运筹和形式运筹4个期。
(1) 感觉-运动期:皮亚杰认为2岁以下小儿的思想来自感觉与运动,并仅表现于感觉及运动之中。此期又分为6个阶段:
❶生后1个月内,以反射性行为为特点。婴儿主动接受各种感觉刺激,作出反射性应答,并在逐渐修改反射中进入第二阶段。
❷1~4月,婴儿喜欢反复做一种偶然作出的动作以自得其乐。此种动作的反复纯粹出自内部动机而与外界无关,故称原发循环反应 (primarycircular reaction)。开始具有分析的能力,如通过仪器可记录到2个月婴儿吸吮乳头与吸吮自己手的方式不同,说明他能区分乳头和手。能协调不同的感觉-运动性行动,如转头看响铃与注视手中捏弄着的玩具。
❸4~8月,婴儿把动作的兴趣从自己身体(吮手)转移到体外客体,如6个月婴儿喜反复踢悬挂着的拨浪鼓并注意其摆动及声响。此种及物的重复动作称为二级循环反应(se-condary circular reaction)。此期末用毛巾遮盖部分玩具时,婴儿能拉去毛巾取得玩具;此即客体永在(object pe-rmanence)观念的苗头。
❹8~12月,婴儿开始能寻找眼看被藏到枕下的玩具,知道不在眼前的客体并不消逝。客体永在观念的形成是认知发育的一次飞跃,与以后时间、空间及因果关系概念的形成有关。此阶段第二个重要进展是开始知道因果关系,如看见母亲倒水入盆就等待洗浴;喜欢反复扔东西好让大人拾起。此期婴儿也能连接二个动作以达到一个目的,如懂得先把收音机前的障碍物推开以便摆弄收音机旋钮。此外,其他研究者认为1岁左右小儿可有识别或将物品分类的初步能力。
❺12~18月,喜欢反复试验不同的动作模式并探索其结果: 周岁以后小儿试验用不同力量往不同方向扔东西。客体永在观念进一步发展.
❻18~24月,是从感觉-运动性行为向智能活动发展的过渡时期,以开始使用符号为特点。出现把客体内在化的现象,如看见饼干盒时用手势和口势表示饼干好吃,这是非词语性符号的应用。同时也开始简单的语言。此期出现与感觉刺激无关的思想。
(2) 运筹前期(2~7岁):语言、符号的应用使2岁以上儿童能想到不在眼前的事物,能在脑中盘算一些课题的解答。学前儿童的认知有以下不成熟之点:
❶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观点,不理解自己行动会对别人产生影响;
❷一点论,只注意事物的一个特性而忽略其他;
❸具体性;
❹注意事物的静止状态而不考虑其转变过程。有人把2~4岁称为概念前期,4~7岁能盘算和解答一些问题时称为直觉思维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 具体运筹期(7~11岁):此期特点是能应用逻辑处理客观事物。但思维仍以具体现实为依据。约5岁起,儿童逐渐消除运筹前期的那些弱点,认知能力有所提高。此期儿童能想象事物的转变过程,因此也就能够理解过程的“可回逆性”。亦理解客体外观改变时本质是不变的,也即“永恒”概念(conservation)。例如让小儿看同样大小甲、乙两个杯中盛满水(或细砂),若将甲杯的水倒入较小而高的丙杯,此期小儿能正确的知道丙杯的水与乙杯一样多,并可倒回和盛满甲杯。除容积外,永恒观念还包括重、数和团块大小的永恒(不随形状改变而改变)。学龄儿童已能按事物的各种特性进行归纳。随年龄的增长,按总目(如动物、植物)及物理性质(如有4条腿的,有翅膀的)分类者渐多,而按地点关系分类(如松鼠与树)渐减。
(4) 形式运筹期(11岁以后): 此期儿童不仅能将具体事物概念化,也能把抽象事物概念化。思维活动涉及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能提出假设,并用事实来证明其正确与否。其他心理学家指出7岁以上儿童在解答问题时的其他特点:能集中注意而不受无关信息的干扰,或只选择有关的信息来解答问题;思维较灵活,能把注意力从一个侧面转移到另一个侧面。
皮亚杰的认知发育阶段综合表
阶段与 年龄期 | 过 程 | 亚 期 | 行 为 | 年龄 | 举 例 |
感觉-运动期 0~2岁 | 客体永在 | 反射及自我中心 初级循环反应或习惯 | 为反射所控制的运动效力逐渐提高 注意,期待,试图重复满意的反射 行为 | 0~1月 1~4月 | 吸吮,觅食,握持,交叉伸腿 眼光跟随消失中物体,看见乳房开 始吸吮 |
二级循环反应 | 积极的重复动作,寻找物品,捏弄 时有眼手协调 | 4~8月 | 伸手取桌上木块并用以击桌,原地 寻找刚消逝的客体 |
协调第二级先验图式 | 应用已学会行动以取得物体和排除 障碍 | 8~12月 | 找到被毛巾完全遮盖的物体 |
阶段与 年龄期 | 过 程 | 亚 期 | 行 为 | 年龄 | 举 例 |
感觉-运动期 0~2岁 | 客体永在 | 三级循环反应和试验 新的方法 | 为了新鲜,尝试捏弄同一客体的几 种方法 | 12~18月 | 将桌上木块推到地上,以后将它放 落地上,最后能扔下 |
先验图式的内在化 在脑中想出新方法 | 推迟的模仿行为表明行动前已有信 号性思想 | 18~24月 | 看见妈妈为小弟弟揩鼻以后,用手 帕为玩具揩鼻 |
运筹前期(未 形成可逆性观 念)2~7岁 | 语言及游戏中 应用符号 | 概念前期 | 将东西分类,其特点缺乏总体共同 性 | 2~4岁 | 排列木块时或按颜色,或按形状, 或按大小 |
直观思维 | 解答问题但说不出道理 | 4~7岁 | |
具体运筹期 (缺乏抽象能 力)7~11岁 | 重、数、容积 的永恒不变 | 简单运筹 | 按顺序组织客体 | 7~9岁 | 凭记忆从一堆木块中挑出一系列木 块与标准的系列比配 |
完整系统 | 有同时性的见解 | 9~11岁 | 知道一个人,可以是一国公民而同 时又是某宗教信徒 |
形式运筹期 11~15岁 | 考虑可能的和 假设的情况 | | 假设-推理逻辑和关系相加 (transitivity) | | 知道若甲比乙高,乙比丙高,则甲 比丙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