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偕本谓应征召之人偕计吏同往京师。后举人去参加考试也叫做计偕。《史记·儒林传》:“公孙弘奏云:‘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子弟。’”唐柳宗元《柳先生集》八:“开元中举汝州进士,计偕百数,公为冠之。”宋刘敞《公是集》十一《酬林国华先辈》:“奉诏选计偕,至者皆比肩。” 应举 应举科(决科) 就举 就贡 献艺 战艺 跃马 踏槐(踏槐花;踏槐黄)预荐 闱战 报名参加科举考试:策名 参加大比考试:解比 前往应举:赴举 赴京应试:文调 赴省 计偕 进京参加会试:试贡 入贡 重新参加省试:还省 补参加殿试:还殿 (参加科举考试:应举) ☚ 应考 未考好 ☛ 计偕jì xié应召之人偕计吏同行。《汉书·武帝纪》:“征吏民有明当时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县次续食,令与~~。” 计偕jì xié 1、汉朝郡国每年由'上计吏'带计簿到京城相府上计,汇报郡国情况,如有应征的人也同行进京,称为计偕。《史记·儒林列传》:"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 2、上计吏所带之礼品、偕物等。 3、举人赴会试者。清朝俞正燮《癸巳存稿·莲峰》:"唐人举进士,多由曹试解省,故唐时赴举入都者,谓之计偕,今犹袭其名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