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及私公元371年,东晋简文帝寝宫。 简文帝斜卧病榻,气喘吁吁,形容枯槁。 门外进来一个人,径直走到简文帝榻前,跪拜三呼毕。 “爱卿平身。”简文帝说话低沉而平板,“寡人并未召见你,何故闯宫?” 来人挺直身子,双手捧着一束黄绫说:“陛下,请问把皇位让给大司马桓温的诏书是否是您亲手所写?” “是的。”简文帝有气无力地回答。 来人脸色铁青,眉毛倒竖:“陛下,您怎么可以这样!”说完,将黄绫一撕两半。 “大胆!”简文帝一拍床沿,坐了起来,喘了口气,“你竟敢毁我诏书,欺君犯上,难道不怕死吗?” “大丈夫心系国家之安危,此心唯天可表,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来人回答,声振廊宇,斩钉截铁。 简文帝深深地叹了口气,说:“爱卿一向忠心耿耿,刚正无私,寡人自然晓得。可惜太子尚小,无力支持朝政,桓温的权力又越来越大,实在是不得已而出此下策!” “晋国的天下,是先王历尽千辛万苦才创下的基业,陛下怎么可以轻率作主放弃呢!” 简文帝苦笑,点了点头:“倘若今日爱卿撕诏之事传扬出去,桓温要加害于你,你可怎么办呢?” 来人轻松地笑了笑:“国家事再小,也是大事,何况是头等大事?个人事再大,也是小事。请陛下放心养病为上。” “就按爱卿主意办!” “谢主隆恩!” 于是,简文帝嘱来人改诏。 几天后,简文帝驾崩。由大司马桓温辅佐幼主登基。 此来人姓王名坦之,表字文度,官居侍中之职。年轻时即以德才享有盛名,时人有“江东独步王文度”之说。 后来,大司马桓温去世,坦之与谢安共辅幼主。其间,坦之多次上书,谏幼主“尊尊亲亲,信纳大臣”。他常说:“价值连城的东西,我不可收;别人喜欢的东西,我不能要。做人要无私,以公为上。” 王坦之为晋国的大事奔忙,不遗余力,不幸早逝,英年四十六岁。临死之时,王坦之曾写信给同僚谢安、桓冲等人,言不及私,只是忧国忧民而已。 满朝文武都知道王坦之有四个儿子,竟无半点提携之意,便更加痛惜之至,奏请幼主追赠他为安北将军,谥曰“献”。 后来,“言不及私”这一成语,用来形容言辞不涉及个人私事。 言不及私yán bù jí sī说话不涉及个人私事。意谓以公事国事为重。 言不及私yánbùjísī〔主谓〕 言辞不涉及私人的事情。《晋书·王湛传》:“(湛)临终,与谢安、桓冲书,~,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 △ 褒义。用于描写人的思想境界方面。 【近义】不私其利 〖反义〗抗尘走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