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解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四肢部 > 經穴 > 解溪 解溪 jiěxī 足陽明胃經穴。因其在踝部兩筋之間凹陷處,故名。主治腹脹,下肢痿痹,足下垂。始見於秦漢典籍,沿稱至今。《靈樞經·本輸》:“解溪,上衝陽一寸半陷者中也,爲經。”《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解溪主治風水氣,面腹足腫喘咳頻,氣逆發噎頭風眩,悲泣癲狂悸與驚。” 解溪经穴名。代号ST41。出《灵枢·本输》。别名草鞋带。属足阳明胃经。经(火)穴。位于足背踝关节前横纹的中点,约与外踝尖相平,当趾长伸肌腱与𧿹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布有腓浅神经、腓深神经和胫前动、静脉。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腹胀,便秘,癫狂,头面浮肿,下肢痿痹,脚腕无力等。直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图131)。 图131 解溪Chiehhsi系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取穴:在足背踝关节横纹中点,当𧿹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取穴。针法:针尖向足跟直刺1~1.5寸。主要治疗头痛、眩晕、下肢痿痹等。 解溪经穴名。属足阳明胃经,经穴。位于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𧿹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主治:头面浮肿,目赤,头痛,眩晕,腹胀,便秘,下肢痿痹,癫疾等。直刺0.4—0.6寸;可灸。 解溪 解溪足阳明胃经穴。取穴:在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见图2-1-4)。主治: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刺灸法:直刺0.5~1寸。得气后针感沿本经上行至胫、股、腹部,少数上行至胃部,个别上行至咽、面部及前额。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 ☚ 上巨虚 犊鼻 ☛ 解溪jiě xī经穴名。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属足阳明胃经。《诸病源候论养生导引 ·虚劳病诸候》:“去踹臂腰疼,解溪蹙气,日日渐损。” 解溪jiěxī经穴名。代号ST41。出《灵枢·本输》。属足阳明胃经。经穴。位于足背踝关节前横纹中点, 当 解溪 解溪S41Jiexi足阳明胃经穴。首见《灵枢·本输》。别名草鞋带穴。本经经穴。位于足踝关节面横纹中央,或于第二足趾直上, 当𧿹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取穴。正坐或仰卧取之。局部有胫前动、静脉;并有腓浅神经,深部为腓深神经。 解溪 ☚ 丰隆 冲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