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小脑血管瘤病retino-cerebellar angiomatosis系斑痣性错构瘤病之一。为家族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与颅内血管瘤所在部位而异。小脑血管瘤起病时多为头痛、呕吐、眩晕,之后视力减退,颅内压增高时有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幕上血管瘤可有癫痫发作、失语、偏瘫、视野缺损、感觉障碍等大脑半球受损害症状;视网膜血管瘤可出现视力障碍症状等;此外,还可有内脏血管瘤。本血管瘤为良性,如能手术切除,则消除压迫,预后良好。 视网膜小脑血管瘤病 视网膜小脑血管瘤病视网膜小脑血管瘤病是神经皮肤综合征中的一种。又称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枢神经系统有成血管细胞瘤,主要见于小脑,也见于大脑、脑干和脊髓。视网膜有血管瘤。约于青春期开始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和小脑性共济失调。视网膜周边部有血管瘤,由视神经盘发出一对扩张的血管与肿瘤相连。网膜病变进行性,约半数为双侧性,晚期可有视网膜剥离。面部血管痣较少见。本病常伴发嗜铬细胞瘤,也可有肾、胰、肝、肺等器官的囊肿。不少病例尚有红细胞增多症。同位素脑扫描和脑血管造影可助诊断。可手术切除脑血管瘤及内脏囊肿,放射治疗也可采用。 ☚ 脑面血管瘤病 脑白质营养不良 ☛
视网膜小脑血管瘤病 视网膜小脑血管瘤病视网膜小脑血管瘤病为小脑的成血管细胞瘤伴发视网膜血管瘤,又称Von Hippel病,与内脏囊肿同时存在时,称为Von Hippel-Lindan病。 本病为家族遗传性疾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症状可有头痛、呕吐、眩晕等一般颅内压增高征和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小脑受损体征,亦有表现为大脑半球受损的体征如癫痫、偏瘫、失语、视野缺损、感觉障碍等。可合并脊髓血管瘤、脊髓空洞症、肝、肾、胰脏等血管瘤或囊肿。少数病人有红细胞增多症、躯干皮肤痣和牛奶咖啡色斑。 具有小脑症状与颅内压增高症的成年男性,应疑患有小脑血管瘤,如有阳性家族史,视网膜血管瘤,内脏先天性异常或囊肿,皮肤色素斑等,则可确立诊断。缺乏视网膜血管瘤或家族史,则不能诊断本病。 小脑血管瘤属良性,如能及时彻底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 脑-面血管瘤病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 00011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