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规戒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规戒谚 规戒谚这类谚语是围绕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是非观念,规劝人们如何立身行事的。如一部分格言、警句,就属规戒谚。它的教育性、说理性很强。因其阐明的事理主要是在道德观范畴进行的,故又称“道德谚”。如“满招损,谦受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 ☚ 纳·赛音朝克图与民间文学 青勒 ☛ 规戒谚指在为人处世方面提出劝告或警戒的谚语。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要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等。劝导性和训诫性是规戒谚的突出特点。参见“谚语”。 规戒谚关于道德修养的谚语。指规劝人们从善弃恶、勤学奋进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民间谚语。是日常生活中道德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人称之为俗伦理。广为流传的规戒谚在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评价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由于人们的善恶观念的不同,规戒谚的内容和作用,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因而对社会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流传的规戒谚,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有不少规戒谚语是群众道德生活经验和其他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语言精炼、生动。对为人处世有积极作用。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宰相肚里能撑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浪子回头金不换”;“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打铁先得自身硬”;“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等等。但有些规戒谚则是糟粕,对人们的品德修养起消极作用。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对这一类的谚语,应加以批判,不断清除其恶劣影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