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树大苗培育cultivation of well shaped ornamental trees and shrubs培养供城市绿化用大规格苗木的技术措施。所谓“大苗”,应要求它具有通直的主干(花灌木除外)和完整的树冠;生长情况良好,有较发达的根系,栽后易活,对城市的特定环境条件,如较差的土质、日照,稠密的人口,拥挤的交通,严重的大气污染等适应能力较强,能较快发挥园林绿化的效益。在城市建设中,由于住宅区、街道、公园及绿地等不断发展,故要求所栽种的树木迅速生长,尽快收到绿化效果。因此,只有用健壮和抗性较强的大苗一次定植,才能适应大城市绿化的需要。 大苗的具体规格,因树种及用途而异。一般要求常绿乔木高度在3m以上,胸径在10cm以上;落叶乔木中,慢长树胸径在8cm以上,快长树在5cm以上;花灌木的高度与冠幅均在1m以上。慢长树种,由于生长缓慢,宜用规格稍大的苗木;而快长树,其大苗规格可适当小些。 培育大苗,一般分以下阶段进行: 养根 为使大苗具有发达的根系,育苗期间须多次移植。第一次移植时,要切断主根并短截过长的侧根,促使一、二级侧根生长。以后每次移植,对主、侧根都予适当短截,借以逐步养成丰满而集中的根系。如不移植,则可每隔2~3年进行一次断根处理,切断过长的侧根,促使根系集中并增加须根量。在养根过程中,还应加强施肥、灌水、除草等养护措施,以利根系生长。 养干 一般干性强的树种,可自然长成通直的树干;而干性弱的树种,则易出现主干不直或侧枝生长过旺,使主干生长速度受抑制等现象。此外,有的树种没有饱满的顶芽,或顶芽不能安全越冬,也不易形成通直的树干。植物地下部与地上部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层薄、肥力差,主根生长受阻,也会影响主干生长。在培育大苗过程中,为培养通直的主干,常用的方法有:❶密植养干法。又分为种内密植与种间密植两类。前者是增加栽植密度,利用树木强烈的趋光性,促使植物快速向上生长,抑制侧枝发育,同时给以充足的肥水供应;后者是利用两种不同植物的种间竞争,如将槐子与麻子混种在一起,迫使槐苗向高生长并形成通直的干。这是中国古代的民间经验,在《齐民要术》中已有记载。这样混播育苗,一般在原地养护2~3年。 ❷平茬养干法。即栽植一定密度的小苗,培养1~2年,形成发达的根系后,在休眠期将地上部齐地截去部分或全部(“平茬”),及时增施肥、水,促使苗木早春快速生长而培养出通直的树干。同时,应配合施肥、整形、修剪和防治病虫害等措施。 养冠 为提高园林树木大苗的观赏价值,充分发挥其绿化功能,常根据不同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用途,培育成不同形状、规格的树冠。乔木的树冠,可分为有中心主轴与无中心主轴两类。大部分常绿针叶树和杨树类等干性较强,可利用其顶端优势,保护并促进中心主枝的生长;同时对侧枝生长适当控制,形成圆锥形或广卵形树冠。对于无中心主轴的树种如槐、樟、女贞、梧桐、悬铃木、黄葛树等,定干后,选留分布均匀、角度适宜的主、侧枝3~5个进行培养,剪掉多余侧枝。以后逐年对侧枝进行整形、修剪,最后养成理想的完整树冠。灌木类的树冠一般也分两类,对短主干型的,如榆叶梅、桃树、紫薇等大型灌木,养冠时可在预定分枝点将主干短截,选留分布均匀、角度适宜的3~5个侧枝,通过逐年修剪,养成圆球形丰满的树冠;对无主干的丛生灌木,如连翘、月季、珍珠梅等,可自植株基部剪断,选留生长健旺的3~5个主枝,使其均衡生长而养成丰满的冠丛。对于绿篱用苗及供特殊造型的树种,育苗阶段也可根据需要逐步按计划进行修剪造型(见观赏树木整形修剪)。 观赏树大苗培育,是观赏园艺技术措施中的特点之一。在观赏树大苗培育过程中,有许多专业性技术注意事项,如适当平衡生长速度,进行整齐的批量生产问题,又如机械化操作问题,留床育大苗的生产成本问题,以及轮作换茬问题,等等。对此,应分别调查、试验、总结,逐一妥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