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调 西调民间曲调名。一名“西曲”。相传起源于山西、陕西一带。清翟灏《通俗编》: “今山陕所唱小曲日西曲,与古绝殊,然亦因其方俗言之。”盛行于清乾隆年间。其体制除叠句外,一般十二句五十六字,使用时加许多衬字。平仄通协。乾隆初年钞本《西调百种》收有一百曲。《霓裳续谱》、《西调黄鹂调集钞》所收甚多。一说西调即“石韵”。 ☚ 劈破玉 马头调 ☛ 西调 西调戏曲声腔。又名西曲、乱弹。清徐大椿《乐府传声》:“西曲歌于荆、郢、樊、邓之间,因其方俗,谓之西曲。”谓流行于西北之曲调也。一说秦腔即为西调。清陆次云《圆圆传》中提到西调“繁音激楚”,系秦腔的特点。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载有西部(曲)演员王双保、金庆儿、赵翠林、张四喜等传记,皆为清中叶秦腔之姣姣者。又,弦索亦称西调,清檀萃《杂吟诗注》云:“西调弦索由来本古,因南曲兴而掩之耳。”又云:“ 二簧出于黄冈、黄安,起之甚近,犹西曲。”二簧也属西曲范畴。或云西曲指西皮调。 ☚ 广腔 秦腔 ☛ 西调 西调民间曲调名。起于明代山西一带。盛行于清乾隆年间。从陆次云的《圆圆传》,可知当年李自成不爱听吴歌而令群姬歌西调之事。翟灏《通俗编》云:“今以山陕所唱小曲曰西曲,与古绝殊,然亦因其方俗言之。”乾隆间有抄本《西调百种》和《西调黄鹂调集抄》,后者抄录一百三十四首〔西调〕。《万花小曲》中也录有多首〔西调〕。《霓裳续谱》最为可观,前三卷共集有〔西调〕二百十四首。《西调百种》序云:“西调非词非曲。”其风格雅致,倒与词相近。〔西调〕的体例一般为八句,其中有叠句。可以在曲调规定的句数之外增句(亦称“赠句”),故而我们在《霓裳续谱》等曲集中,能读到十二句,甚至十八句的〔西调〕曲。〔西调〕又有“单”、“双”叠体之区别,“单叠”只有末句相叠,“双叠”则末句与末第二句都是叠句。〔西调〕小曲也常为后世的戏曲曲艺所用。如乾隆间戏曲选集《缀白裘》中的《出塞》、《过关》、《打面缸》及蒲松龄《聊斋俚曲》中的《禳妒咒》、《磨难曲》等,都用有〔西调〕。 ☚ 桐城歌 凤阳花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