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清诗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清诗话 西清诗话诗话著作。宋蔡絛撰。蔡絛,字约之,号百衲居士,别号无为子,或作无名子,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蔡京之子。徽宗宣和末,京再起为相,时已老聩,事皆决于絛。钦宗靖康中(1126),流放白州(今广西博白)。至南宋高宗绍兴末,尚在贬所。有《国史后补》、《北征纪实》、《铁围山丛谈》、《蔡百衲诗评》等。《西清诗话》,或作《金玉诗话》,三卷,《说郛》本仅十一则,罗根泽《两宋诗话辑校》辑得一百零七则,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旧版辑得一百十二则,后发现有旧抄本,一百十九则。据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称:“絛为徽猷阁待制时作《西清诗话》一编,多载元祐诸公诗词,未几,臣寮论列,以为絛所为私文,专以苏轼、黄庭坚为本,有误天下学术,遂落职勒停。”是书当成于禁元祐学术时,絛亦曾因此丢官。实则书中论诗虽倾向于苏、黄,但于苏、黄也间有微词,于王安石也并未厚非,又多称引其父之诗及论诗之语,可见并不专主一家。其主要诗学观点,一是强调要有真实的生活感受,称“作诗者陶冶物情,体会光景,必贵乎自得”。二是主才气情致,称“诗家要当有情致,抑扬高下,使气宏拔,快字凌纸,又用事皆破觚为圜,挫刚成柔,始为有功者,昔人所谓缚虎手也”。这一见解大抵与苏轼为近。三是认为用事要含而不露,不着痕迹,称“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秘密藏也”,“善用事者,如系风捕影,岂有迹邪”。四是反对剽窃雷同,既不赞成后人与前人“语意互相剽窃,所谓左右拔剑,彼此相笑”,更不赞成千篇一律,“百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终”。此外,如称“诗家不妨间用俗语”,考药名诗非起自陈亚,辨集句盛行非始自王安石,比较“丹青吟咏,妙处相资”等,亦均不为无见,故所论多为后人称引。有哈佛燕京学社印行之《宋诗话辑佚》旧版本,台湾广文书局《古今诗话续编》据抄本影印。 ☚ 蔡宽夫诗话 金玉诗话 ☛ 西清诗话 西清诗话宋·蔡絛撰。三卷。絛,字约之,号百纳居士。无为子。生卒不详。兴化仙游 (今属福建) 人,权奸蔡京之子。官至徽猷阁待制。后流白州以死。此书作于窜逐之后,当在高宗绍兴年间。书中多载元佑诸公诗词,称引苏黄尤多,似非党于其父者。然其中亦多称述其父之诗与论诗之语,于苏黄之诗间有微辞。其论诗之旨,多类苏轼。如提倡诗歌创作要能变化自得,谓作诗若“不能变态”,“百首如一首,卷初如终”,则“不免气骨寒局”。提出“诗非要当有情致,抑扬高下,使气宏拔,快字凌纸”。又主张“作诗者陶冶物情,体会光景,必贵于自得”。还强调诗应含蓄,耐人寻味,用事贵浑然无迹,“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然书中所载,亦有变更事实舛误疏漏之处。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旧抄本。另有《类说》本,《说郛》本,皆不全。 ☚ 诗病五事 彦周诗话 ☛ 西清诗话诗话。宋人蔡絛撰。一卷。翛字约之, 自号百衲居士,仙游(今属福建)人。蔡京之子,官至徽猷阁待制。能诗文。蔡京既老,专悉决于絛,由是恣弄权势。京败,絛流白州死。著有《铁围山丛谈》等。此编原收在宋人曾慥《类说》及元陶宗仪《说郛》中,俱非足本,今人郭绍虞辑佚成足本,总百十二条。杂记诗坛人事,间有评论,引书多不注明出处。谓李白、杜甫“意欲卑而语未尝不高”,罗隐、贯休“语欲高而意未尝不卑”,皆有自得,故为论诗者所宗。有民国二十六年(1937)哈佛燕京学社《宋诗话辑佚》本。 《西清诗话》xi qing shi huaPoetry Talks from Xiqing→蔡绦 (Cai Tao)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