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泥沽和巨葛庄贝壳堤自然保护区贝壳堤是古海岸线的历史足迹,反映着陆、海升沉的变迁。贝壳堤由完整贝壳、贝壳碎屑和砂组成,层数不同,粗细相间,层次清楚,并向海面成一定倾角,10~30度不等,出露厚度1~5米。天津滨海平原上,至今自东向西仍明显保留着3道贝壳堤:第一道距今海岸线最近,北起汉沽蛏头沽,向南经北塘、新河、塘沽、驴驹河、高沙岭、唐家河、马棚口一线;第二道分布于小北涧沽、芦台、白沙岭、军粮城、泥沽、邓岑子、上古林、歧口、狼坨子一线;第三道自北向南在张贵庄、巨葛庄、沙井子及黄骅县苗庄一线。据C14测定,这3道贝壳堤形成分别距今1000~5000年左右。此外,在北起今天津北站附近的育婴堂旧址,南到静海县四小屯,长约30多公里一线上,也有贝壳堤存在的迹象,其形成当距今更早一些。1984年12月30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西泥沽和巨葛庄贝壳堤为高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00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