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河Xīhé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后汉书》有西河子与《相马法》,盖其先以地为氏。”西河郡治即今山西离石县。 西河毛奇龄,本名甡,字初青,号秋晴,后改名奇龄,字大可、齐天,号西河,清浙江萧山人。明天启三年生,清康熙五十五年卒。康熙十八年以廪监生荐举博学鸿儒科,试列二等,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后充会试同考官。博览载籍,著书甚富。著作分文集与经集,文集合诗赋杂著凡二百三十四卷,经集凡五十种。亦作曲,著有《放偷记》、《买家记》传奇各一本。 西河 西河古地区名。春秋卫地。在黄河以西,今河南浚县、滑县一带。 ☚ 汉寿 阳武 ☛ 西河 西河词牌名。三叠一百零五字,前叠、中叠各四仄韵,后叠五仄韵。参见“常用词谱”类。 ☚ 拜星月慢 西吴曲 ☛ 西河 西河☚ 永遇乐 望海潮 ☛ 西河 西河见“毛奇龄”条 ☚ 西园 西陂 ☛ 西河 西河又名《西河慢》、《西湖》;或与《长命女》联属,作《西河长命女》或《长命女西河》。见宋周邦彦《清真集》。王灼《碧鸡漫志》卷五谓《西河长命女》曲调起于唐开元以前,属林钟羽,大历间,乐工加减节奏,颇有新声。又云五代时。“《花间集》和凝有《长命女》曲,伪蜀李珣《琼瑶集》亦有之,句读各异,然皆今曲子,不知孰为古制林钟羽并大历加减者。近世有《长命女令》,前七拍,后九拍,属仙吕调;宫调、句读,并非旧曲。又别出大石调《西河慢》,声犯正平,极奇古。”宋人之《西河》,盖因旧曲翻演之新声,已与唐音不同。周邦彦《清真集》注大石调(黄钟商)。《词律》卷一八、《词谱》卷三四列此调。《词谱》以周邦彦“佳丽地”一首为正体,三段一百零五字,第一段六句四仄韵,第二段七句四仄韵,第三段六句四仄韵。又列别体五种。 ☚ 再团圆 西施 ☛ 毛奇龄1623—1713一名甡,字大可,号秋晴、初晴、斋于,学者以其郡望称西河先生。萧山(今浙江萧山县)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浙中三毛”之一。明诸生,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后以病乞归。于经、史、音韵、训诂均有研究,著作颇富。后人总为《西河合集》一百一十九卷。 西河周邦彦 金陵怀古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谁系?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这是周邦彦的一首怀古词,隐括了刘禹锡《金陵五题》中最著名的《石头城》、《乌衣巷》和古乐府《莫愁乐》诗意。 一叠从金陵山川形胜说入,便较刘诗华丽雍容。首句采自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突出金陵之得地利,追起一问,令人遥想其为南朝故都昔日的繁华,已伏后文感慨。“山围故国”四句化用《石头城》一半诗意,“髻鬟”、“风樯”二句是添加的新词,从总体上展现的是一幅境界阔大高远,江山景物清华的画面,不为梦得所囿。“孤城”之于“空城”,一字之易,极有分寸——宋时金陵虽属废都,到底还是北宋一大城市。 二叠才逐渐聚焦到断崖枯树、孤城女墙等更具有沧桑意蕴的景物上来,这里化用了古乐府“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和《石头城》另一半诗意,写得悲凉之雾、遍布秦淮、物是人非、怎能莫愁。以上两叠所写,都是金陵的外景,有由远推近的趋势。 三叠便写到金陵坊市,寓不胜今昔之感。化用《乌衣巷》诗意,但颇有出新。“酒旗戏鼓甚处市”,就很有北宋的时代感,金陵已从六朝帝王之州变成了北宋商业、消费城市,秦淮上新添了不少勾栏瓦肆,寻欢作乐的红男绿女都是普通市民,而不是旧时王谢为代表的豪门世族,这是古无今有的新气象(或将此句解为忆昔误)——“想依稀”句中包含有太多的沧桑。“燕子不知”三句从刘诗来,但刘诗只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却变为更有意味的一幅情景:屋檐下燕语呢喃,好象饱经沧桑的过来人,在斜阳里闲话兴亡呢。 或云北宋危机四伏,作者外放时值方腊起义,遂有吊古伤今之情。然而此词作年难定,所谓伤今之意,并不象刘诗那样醒豁。其主要成就在艺术性,不必用思想性来提高其评价。周邦彦能事之一,是能融化古人诗句如自己出。《西河》就是最好的实例,对于刘禹锡的《金陵五题》来说,有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号令一新。第一是表现在结构上,变虽好却小的绝句为洋洋洒洒的长调,具有与题面相称的气势感;第二是出了不少新意,特别是具有北宋时代生活气息;第三是句法与声情,最短的“佳丽地”,和最末一韵“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各本断句不同,正因为一气蝉联),相差十馀字之多,读来疾徐尽变,更觉声情并茂、姿态横生。在此词之前,王安石已先有《桂枝香·金陵怀古》题旨相同,评价很高。周词后出转精,让王词“独步不得”(沈际飞),尤为难能可贵。 西河金陵怀古,次美成韵 龙虎地,繁华六代犹记。红衣落尽,只洲前、一双鹭起。秦淮日夜向东流,澄江如练无际。 白门外,枯杙倚,楼船朽橛难系。石头城坏,有燕子、衔泥故垒。倡家犹唱《后庭花》,清商《子夜》流水。卖花声过春满市,闹红楼,烟月千里。春色岂关人世?任野棠无主,流莺成对,衔入临春故宫里。 《西河》为三叠慢词。孙贻此首题为“金陵怀古,次美成韵”,明示借怀古写亡国之痛。在艺术上,步《清真集》同题韵,追求周邦彦空灵的风格。孙贻实际上也是清初浙派词的发微者之一。 金陵既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之地,又是南明弘光朝覆亡之地,为有明一代兴亡史的见证。作者“金陵怀古”,托古讽今,怀念明朝,眷恋故国。只是在满清贵族高压下,不便直言,故用委婉对比等手法,描摹明亡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景象,倾吐郁闷与悲慨。 上叠为鸟瞰图,总写金陵繁华已为陈迹。起拍二句,“龙虎地,繁华六代犹记。”金陵历来是兵家必争地。想当年,龙盘虎踞,英雄辈出,它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极一时之盛,占尽风流。暗寓它也是强大的明王朝的奠基之地,曾繁华似锦。看今朝,“红衣落尽,只洲前、一双鹭起。”这接二句,前为红花尽落,暗喻历史上的业绩皆已消逝;后为一幅冷落的图画,孤寂凄清,催人泪下,暗写清兵南下造成的荒凉凄惨景况。歇拍二句,“秦淮日夜向东流,澄江如练无际。”是说流水不解人意,那多情的秦淮河,那昼夜不舍的大江,却依旧往东流去。花是红的,凋残了,“鹭”是白的,“练”也是白的,从视觉色彩上给人悲惨的感受。 中叠是金陵城西北的特写镜头。此处乃军事要冲,其中“石头城”尤为险要。这秦淮河畔的古城为孙权建于首都建业的正西方,大小约与清凉山范围相当。以后历代将其作为交通与水兵基地。东吴将军卫温、诸葛直率水师万余远航夷洲(今台湾省),即由此出发。西晋末,琅玡王司马睿以王导为司马,自山东到建业建立东晋。王导在石头城北面一座山上“建幕府”,“因以为名”。后来加固了石头城并在幕府山下筑“白石垒”或曰“白下”。这一带便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再后前秦苻坚率八十万大军南犯,著名爱国宰相谢安指挥八万步骑五千水军迎战,大多从石头城基地出发。当淝水大捷消息传来,谢安正在下棋,看完捷报不动声色,只轻描淡写地告诉客人:“小儿辈(谢石、谢玄、谢琰、刘牢之等)遂已破贼。”显示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将风度。南朝刘宋,这石头城的东门与首都建康的西门白门毗连。齐、梁时秦淮河下游增添了渡口与浮桥,自石头城至今通济门一段竟有“浮航”廿四座。陈武帝霸先在这一带跟北齐军苦战三个月终于取胜。总之白门外石头城有辉煌的历史,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演出了壮丽的史剧。他们的爱国壮举使南方民众避免了北方奴隶主贵族的蹂躏,使先进的汉族文明得到了保护,国家的利益得到了保卫。彭孙贻至此真激动不已!可是现实图景又使他痛心疾首。中叠前五句,写金陵王气黯然销,当年的战舰无影无踪,只见码头上留下的木杙即木桩歪斜着,楼船遗骸上的木桩朽烂了,两者都不能系缆绳了。石头城亦已颓败,当年激战处的故垒上,燕子正在做窝,令人丧气!更可悲的是“哀莫大于心死”,有人却忘却国耻,仍在醉生梦死,一边喝酒一边听歌妓唱小曲,无休无止地追求享乐。此叠写得沉痛,既感慨六朝史事,又暗地谴责南明弘光朝“选淑女,谱新声”,不认真对付满清贵族南侵的罪行,显示出词人对祖国的火热情肠。 下叠悼明故宫,承上续写人们忘却荣辱,醉生梦死。过拍三句,“卖花声过春满市,闹红楼,烟月千里。”红楼,泛指华丽楼房,多为富贵家妇女所居。这些人家不外乎满族新贵、变节的汉官与发国难财的奸商。三句写尽他们日夜纵情享乐的丑态,也写出了一般市民的麻木。歇拍,“春色岂关人世?任野棠无主,流莺成对,衔入临春故宫里。”首句写那些富贵人家不顾廉耻,只求享乐,什么故国不存,民族苦难,什么社会上人民生活痛苦,统统置于脑后。作者伤心至极,又见野棠无主,流莺成对,故宫荒凉,更是猿唳断肠,鹃啼泣血,肝胆欲摧。这故宫,可以指六朝宫殿,也可指南唐宫殿,但重点指明故宫。这歇拍三句,戛然而止,收束有力。沈义父《乐府指迷》云:“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此处得之。 上叠鸟瞰图,中叠特写镜头,下叠引导读者注意明故宫,揭示题旨。这是一首怀古伤今、寄寓家国之痛的词,赞美古代民族志士、复国英雄的高尚情操,揭示了南明弘光帝的腐朽,国贼奸商的可恶,人心的迷惘、糊涂,抒发了爱国深情,有救末世、唤人心的作用。 三叠采用一法,即先扬后抑,说“繁华六代犹记”正以言“日夜向东流”令人伤心;提昔日之白门、石头城正以言今日之破败,人心不古,叫人愤慨;说“春满市”正以言故宫“野棠无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使人警醒。 西河龙虎地。繁华六代犹记。红衣落尽,只洲前、一双鹭起。秦淮日夜向东流,澄江如练无际。白门外,枯杙倚。楼船朽橛难系。石头城坏,有燕子、衔泥故垒。倡家犹唱后庭花,清商子夜流水。 卖花声过春满市。闹红楼、烟月千里。春色岂关人世。野棠无主,流莺成对。衔入临春故宫里。 宋周美成(邦彦)《西河》一曲,金陵吊古,咏写“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不胜沧桑之感。美成既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伎女,皆知其词为可爱,传诵不辍;后之作者,赓和名篇,次其原韵,便非易事。盖词人感慨所寄,不过盛衰,多有陈陈相因、唾沈互拾以敷衍成篇者。彭孙贻此首,发思古之幽情,旨在伤今; 化前人之故实,能为己用。遣辞叶韵,亦复妥帖自然,殊不牵强。郁积思深,发而为词,真情实感,在在流露,故于一般和作之中显得难能可贵。 《西河》乐章,属于三迭长调,为此阕者尤须晓谙篇法。以本首“金陵怀古”论,上片总起,中间铺展,末段点题,融会赋家笔意,借鉴美成布局,是精于结构之作法。所赋名城,历史特点与地理形势,先行在全词起始部分作概叙及交代。“龙虎地”,金陵旧都,故起笔即用诸葛亮“钟阜龙蟠,石城虎踞”之赞叹语开篇;“繁华六代”,则谓中国历史上偏安江左之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犹记”者,空自怅望、指点六朝形胜地之谓。“红衣落尽”。红衣,指荷叶,词面似用“红衣落尽渚莲愁” (赵嘏《长安秋夕》),而实际乃暗融姜白石词“只恐舞衣寒易落”、“怕红萼无人为主”句意,以今日荷塘枯叶之凋落不存,借喻当年金缕舞衣荡然已尽。此一凋零意象,接以鹭洲、秦淮、澄江三句(白鹭洲只余鹭起、秦淮河日夜东流、长江水空如匹练),隐约映现于旷寂荒凉背景之上,感触心灵,遂令读者不得不叹息“六代豪华春去也”,兴发一种深沉的历史悲怆感。 紧承上片,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时间激流,进一步流向衰歇败落的彼岸。词的中段,音声色彩更明显地趋于悲凉飒萧。白门,即金陵之白下门。“枯杙” (yì),等于“朽橛”,此处词语,同义反复,重迭描状,形容一种朽木枯株的败落环境。对读美成词此迭的咏叹:“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而至彭孙贻笔下,曾系艇子的崖树业已无踪,代之以腐朽的残桩断橛,即有当日楼船亦无从系起了。彭氏此阕乐章,连用橛朽、城坏、垒荒诸语,迭加重笔:“石头城坏,有燕子、衔泥故垒”。意在点明河山变色,昔之龙虎地、帝王州,今已沦为萧萧故垒,不堪回首。而隔江不知亡国恨之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令登石城、泊秦淮者闻之,何能不生感慨!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曲,相传陈后主所创,历来以为亡国之音; 然而又岂止《后庭花》,再推衍至整个六朝曲子,《清商曲》、《子夜歌》之类,无形中仿佛组合成一条柔靡侧艳的音带,一曲曲,一声声,意醉魂消。轻歌曼舞,桃花扇底,断送南朝。“倡家犹唱后庭花,清商子夜流水”,流水歌声,一去不回,此“流水”又呼应上片的秦淮呜咽水,使时间之流的意识,再次得到强化。 末段,作者以苍劲之笔,为峭折之辞,空际转身,虚摹春色。“卖花声过春满市。闹红楼、烟月千里”。其实,卖花声、红楼月、满市韶光、遍地春色,只是“虚热闹”而已。紧接着,便是“春色岂关人世”,春色年年,与人世何关! 野棠花落,只被流莺衔入“临春故宫”里。故国沦亡,人间何世,一结无穷感叹。“临春” ,见《南史·后妃传》,陈后主曾起三阁: 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复道交通,荒淫作乐。作者用这些南朝旧事的典实入词,哀之亦复鉴之,略似“满目山围故国,三阁余香,六朝陈迹。有庭花遗谱,弄哀音、令人嗟惜” (白朴《夺锦标·清溪吊张丽华》)笔意,而激楚苍凉过之。 斜阳燕子,如此江山! 昔千岩老人(萧德藻)体味姜白石《扬州慢》词,以为有“黍离之悲”。而读彭孙贻此首《西河·金陵怀古》,明、清易代之亡国恨事,亦自强烈感染读者。词中咏写橛朽城荒、故垒只余衔泥燕子一节,细看来直是腐朽南明当局全开锁钥、尽撤江防之象征写照。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当日金陵瓦解巨痛、故宫离黍深悲,谱入新词,借和韵以吐心声,倍增歔欷怀旧、慷慨沉哀之感。 西河 西河词牌名。又名西河慢、西湖。三叠。唐崔令钦《教坊记》曲名有西河师子、西河剑器。宋王溥《唐会要》载有《长命西河》。宋王灼《碧鸡漫志》载有《西河长命女》。任半墉《教坊记笺订》:“《西河师子》,此曲用西凉乐,其调由西凉而入西河,遂称西河调。唐有西河郡,今之山西。李讷饯崔元范,命盛小丛歌《长命女》。坐客封彦卿有诗云:‘为公唱作西河调,日暮偏伤去住人!’”《唐声诗》:“因是西河之地方音曲,故联系‘西河’二字,其曲始于初唐,至盛唐入教坊,至中唐有新声。”宋词是用旧曲名另创新声。始见于宋周邦彦《片玉词》。 ☚ 曲玉管 安公子 ☛ 西河 西河周邦彦 金陵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张玉田云:“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诗句”,此词即典型之作。“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谢朓诗也,“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刘禹锡诗也;“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古乐府《莫愁乐》也;“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之诗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亦刘氏诗也。自首至尾,集众诗之意境于一词,众美兼备而无抄袭之嫌,诚妙手也。 ☚ 兰陵王 蝶恋花 ☛ 西河龍門至華陰之地。《禮記·檀弓上》:“吾與女事夫子於洙泗之間,退而老於西河之上。” 鄭玄注:“西河,龍門至華陰之地。” 子夏【同义】总目录 子夏西河 西河 西河孔子弟子子夏的代称。《礼记·檀弓上》:“〔子夏〕退而老于西河之上。”后即以“西河”代称子夏。 ☚ 通玄真人 夏南 ☛ 西河 西河词牌名。又名 《西河慢》、《西湖》。三迭。唐·崔令钦《教坊记》曲名有《西河师子》、《西河剑器》。宋·王溥 《唐会要》载有《长命西河》。宋·王灼《碧鸡漫志》载有《西河长命女》。任半塘《教坊记笺订》:“《西河师子》,此曲用西凉乐,其调由西凉而入西河,遂称西河调。唐有西河郡,今之山西。李讷饯崔元范,命盛小丛歌《长命女》。坐客封彦卿有诗云:‘为公唱作西河调,日暮偏伤去住人!’”《唐声诗》:“因是西河之地方音曲,故联系‘西河’二字,其曲始于初唐,至盛唐入教坊,至中唐有新声。”宋词是用旧曲名另创新声。始见于宋·周邦彦《片玉词》。 ☚ 曲玉管 哨遍 ☛ 西河xī hé〖名词〗 西河❶嘉陵江中游一级支流。源于龙门山北段东坡。流向南东,于南部县王家镇入嘉陵江。长307千米,流域面积3490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7.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4300立方米/秒。1982年在南部县碑垭庙建成升钟水库大坝,库容13.39亿立方米。 西河 西河岷江支流。源出四川省青城山南麓,向南流经都江堰市、崇庆、大邑县境,在新津县武阳镇附近注入岷江。长103公里,流域面积1870平方公里。自然落差1545米,多年平均流量35.0立方米每秒,水能理论蕴藏量13.2万千瓦。已建水电站2座。河道两岸水利设施纵横交错,为四川省主要产粮区之一。 ☚ 渔子溪 大南河 ☛ 西河 西河青衣江支流。源出四川省夹金山北段东南麓,东南流经四川省永富、陇东、王龙等地,至宝兴县城上游两河口与青衣江主源东河汇合称宝兴河。长52公里,流域面积1360平方公里。自然落差1360米,多年平均流量45.8立方米每秒,水能理论蕴藏量3.80万千瓦。 ☚ 青衣江 玉溪河 ☛ 西河 西河嘉陵江支流。源出四川省剑阁县西北五指山和江油县皇堂垭之间,南流经昇钟、定水、盘龙,于蓬安县境王家注入嘉陵江。长260公里,流域面积3490平方公里。自然落差300米,多年平均流量35.3立方米每秒,水能理论蕴藏量3.53万千瓦。中游建有昇钟水库,下游建有梯级水电站3处。 ☚ 盐井河 渠江 ☛ 西河 西河湘江水系耒水支流。源出湖南省桂阳县南骑田岭,东北流经郴县,至永兴县塘市与东江汇合后称耒水。长136公里,流域面积1618平方公里。自然落差1126米,多年平均流量42.8立方米每秒,水能理论蕴藏量2.94万千瓦。郴县和平圩以下可通航。 ☚ 耒水 洣水 ☛ 西河❶古称西部地区黄河南北流向的河段。或指山西省、陕西省界上自北而南的河段; 或指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自南而北的河段。战国时魏和汉代曾先后在后一河段沿岸地区置郡,所辖范围变动较大。唐代曾以汾州(今山西汾县)为西河郡。 西河水名。今山西、陕西界上自北而南的一段黄河,因位于晋与战国时的韩、魏之西,先秦人称为西河。《史记·楚世家》:“王綪缴兰台,饮马西河,定魏大梁,此一发之乐也。”即指此。 西河❶地区名。❶指战国时魏国境内黄河西岸的今陕西东部地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