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西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西汉

西汉xīhàn

━┃ 指银河。唐·王勃《七夕赋》:“月还西汉,霞临东沼。”

☚ 东方星   辰极 ☛

西汉【同义】总目录


西汉西都
朝代

朝代

朝(王朝;皇朝;唐~) 代(明~;清~) 时(宋~)
中国朝代名:夏(夏朝) 商(商汤;殷商) 周(东~;西~) 秦 汉(东~;西~) 魏 蜀 吴 晋(西~;东~) 宋 齐 梁 陈隋 唐 辽 金 元 明 清
一个朝代:一朝 一姓
一个君主统治的时期:朝(康熙~)
过去的各个朝代:历代 历朝 历政历叶
以前的朝代:前代 曩叶
前一个朝代:前朝
被本朝战胜而灭亡的朝代:胜朝 胜代
在位皇帝的朝代:当代
当时那个朝代:当朝 本朝 国朝
尊称本朝:圣朝
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累朝
政治清明的朝代:治朝
兴盛的朝代:熙朝 盛朝
两个不同的朝代:云鸟
更换朝代:更姓 易姓 迁鼎 鼎革 改朝换代 更姓改物 改元正位 改元正号 改姓易代 改朝换姓
帝王初即位改元:履端
更易朝代或年代:换代 过手
(建立国号的君主统治的整个时期:朝代)

另见:宫殿 皇帝 朝廷

☚ 古代   人生各时期 ☛
西汉

035 西汉前202—8

又称前汉。前202年汉王刘邦打败楚王项羽,称帝,定国号为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是当时亚洲最繁荣强盛的多民族帝国。疆域东、南到海、西至巴尔喀什湖、葱岭以西,西南到云南、广西和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到朝鲜半岛北部,历200年,传12帝。公元8年,王莽建立新政权代汉。

西 汉 世 系 表

☚ 秦   东汉 ☛
西汉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Xihan

继秦朝而出现的强大的统一封建王朝。前206年刘邦入关灭秦,称汉王。尔后在楚汉战争中打败项羽,于前202年称帝,国号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史称西汉。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医治战乱后凋敝的经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经过惠帝、吕后、文景几代的治理,又由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文景时期,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富庶的崭新局面,史称“文景之治”。与此同时,西汉政权建立后继承秦制,不断恢复和健全封建国家机器。汉初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搞了分封制。刘邦先是封异姓王,后在消灭异姓王的过程中,又封了同姓王。同姓王势力后来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经过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王国势力才有所削弱。到汉武帝统治时期,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在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汉书·诸侯王表序》),大大削弱和打击了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基本上解除了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建立新的选官制度,用察举、征诏的办法选拔人才;创立州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和控制。在经济方面,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推行新的生产技术;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颁布“算缗”、“告缗”令;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军事方面,三次大规模出兵打败了匈奴, 解除了对北方安全的威胁, 并多次派人通西域;向南方用兵;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初步基础。在思想方面,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董仲舒改造和发展的新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 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西汉帝系表


西汉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 一步加强,尤其是西汉中叶以后, 西域归于汉朝版图, 西南、东南、东北地区也设立郡治, 更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同时, 对外关系也有很大发展。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 到达过大宛 (今苏联乌兹别克境)、大月氏 (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安息 (今伊朗) 等国。汉朝还开辟了两条通往西亚各国的道路, 各国商人经此往来经商。我国的丝绸是主要商品, 曾远销至大秦(罗马帝国)。因此, 历史上称这两条道路为 “丝绸之路”。
西汉时期的文化也有很大发展。史学家司马迁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赋和散文、乐府诗是这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此外,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医学等都有所发展, 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 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所作的卓越贡献之一。
西汉后期,豪强地主和官僚贵族疯狂兼并土地,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外戚王氏逐步控制了西汉政权。公元8年, 外戚王莽代汉称帝, 国号 “新”。西汉王朝结束。
☚ 楚汉战争   汉高祖刘邦 ☛
西汉

西汉前206—公元8年

朝代名。前206年刘邦入关灭秦,称汉王。尔后在楚汉战争中打败项羽,于前202年称帝,国号汉,建都长安 (今西安),史称西汉。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医治战乱的创伤,保证王朝的财政收入。经过惠帝、吕后、文帝几代努力,社会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到文景时期,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新局面,史称 “文景之治”。与此同时,西汉王朝继承秦制,不断健全巩固封建国家机器。汉初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实行分封制,先是封异姓王,后来在灭异姓王的过程中,又封了同姓王其后,封国势力膨胀,形成尾大不掉局面,经过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王国势力才有所削弱。至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处于鼎盛阶段。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在政治方面,颁布 “推恩令”,作 “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 ( 《汉书·诸侯王表序》),大大削弱和打击了诸侯王的割据势力,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建立新的选官制度,用察举、征诏的办法选拔人才; 创立州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和控制。在经济方面,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政策; 颁行 “算缗”、“告缗” 令,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军事方面,二次出兵击败匈奴,解除了来自北方的侵扰威胁,并多次派人通西域; 向南方用兵; 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在文化思想方面,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董仲舒改造和发展的新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基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西汉中叶以后,西域归于汉朝版图,西南、东南、东北边远地区也均设立郡治,促进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同时,对外关系扩大,开辟了两条通往西亚各国的道路,即历史上盛誉的 “丝绸之路”。此外,文学、史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的发展都有很大成就,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西汉后期,豪强地主和官僚贵族疯狂兼并土地,阶级矛盾趋于尖锐,社会危机形成。外戚王氏逐步控制了西汉政权,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西汉王朝结束。西汉共历12帝,215年。

☚ 汉   新 ☛
西汉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Xihan

朝代名。中国封建社会一个强大统一的王朝。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灭秦,称汉王。此后,与项羽展开了长达4年之久的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战争,刘邦获胜,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国号汉。历史上称为西汉或前汉,以区别于后来刘秀建立的以洛阳为都城的东汉。西汉疆域辽阔,东、南至海,西到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带,西南至云南、广西以及越南中部,北到大漠,东北至朝鲜半岛北部。汉高祖刘邦即位后,面对战争所造成的残破的经济局面,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租赋,令广大流民与土地结合,进行农业生产。文帝、景帝都继承了这一政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史称“文景之治”。西汉初年,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即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景帝时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行削藩策,引起吴楚七国之乱。汉武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使西汉王朝达到了鼎盛阶段。在政治上颁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又创设州刺史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察举征辟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在经济上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改革币制,盐铁官营,通过颁布“算緍”、“告緍”令,打击了商人高利贷者的势力,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军事上,三次远征匈奴,消除了匈奴对北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侵扰。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西汉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农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代田法、耧播等先进的耕作方法和技术。手工业中的冶铁、采铜、漆器、造车、造船的生产规模和技术都超过前代,尤其是丝织品在当时已闻名世界。西汉时期也是我国各民族间和对外经济、文化联系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都护,在西南、东南、东北地区设立郡治,有效地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的国家。武帝时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及中亚、欧洲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政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公元8年,外戚王莽代汉称帝,建国号新,西汉王朝结束。西汉朝共历12帝,自刘邦称帝长安,共统治210年。

西汉帝系表

☚ 汉   三公九卿 ☛
西汉

西汉

湖南属荆州刺史辖区,有长沙国及桂阳、武陵、零陵三郡,国、郡下辖38县。长沙国即秦长沙郡,都临湘,领13县,属地在湖南境者12县: 临湘(今长沙市及长沙、望城、浏阳、醴陵、宁乡等县地); 罗 (今湘阴、汨罗、平江县地); 连道(今涟源县地); 益阳 (今益阳市及益阳、桃江、沅江、安化、新化县地); 攸(今攸县地); 下隽 (岳阳市及南县、沅江、临湘和湖北通城等县地); 承阳 (今衡阳市和衡阳县地); 酃 (今衡南、安仁等县地); 昭陵(今邵阳市及邵阳、邵东、新邵、隆回、涟源县地); 容陵(今攸县地); 茶陵 (今茶陵、酃县地); 湘南(今湘潭市及湘潭、湘乡、双峰、涟源、衡山、衡东等县地)。桂阳郡治郴,今郴州市。领县11,属地在今湖南境者5县: 郴(今郴州市及郴县、宜章、资兴、桂阳、汝城、桂东等县市地); 临武 (今临武、嘉禾县地); 便 (今永兴县地); 耒阳 (今耒阳市、常宁县地); 南平 (今蓝山县地)。武陵郡为秦黔中郡,治义陵,今溆浦县。领县13,属地在今湖南境者12: 孱陵(今津市市和澧县、安乡、南县、岳阳、华容等县地,以及湖北公安县地); 索 (今汉寿、常德县地); 临沅(今常德市和常德、桃源县地); 沅陵(今沅陵、泸溪、麻阳县及吉首市地); 镡成 (今怀化和洪江市,以及黔阳、靖州会同、通道、绥宁县地,并错入贵州省境); 无阳 (今芷江、新晃县及怀化市地,又错入贵州省境); 迁陵(今保靖县地,又错入四川省境); 酉阳 (今永顺、龙山、古丈县地,又错入四川省境); 辰阳 (今辰溪、麻阳、花垣、凤凰县及怀化市地,又错入贵州省境); 义陵(今溆浦县地); 零阳 (今慈利、石门、澧县、临澧县及津市市地); 充(今大庸市及桑植、慈利县地)。零陵郡治泉陵,今零陵县北。领县10,属地今湖南境者7县: 营道(今宁远县地); 营浦(今道县和江永县地); 泠道(今宁远、新田县地); 泉陵(今永州市和零陵、双牌、祁阳、东安县地); 钟武 (今衡阳县地); 夫夷(侯国,今新宁县地); 都梁(侯国,今武冈、城步、洞口、隆回、绥宁县地)。苍梧郡辖县错入湖南境者2: 谢沐 (今江永县地); 冯乘(今江华县地)。

☚ 秦   东汉 ☛

西汉

中国历史上长期大统一的封建王朝。汉高祖五年至地皇四年(前202年~23年)。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夺取天下,自立为帝。定国号汉,建都长安。史称 “西汉”或 “前汉” 。
西汉初年,基本承袭秦制,但略有变更: 中央职官也设置三公九卿; 地方职官仍实行郡县制; 法律则以秦律为蓝本,制定《汉律》九章;赋税分田租、口赋、算赋、更赋。汉高祖刘邦为巩固新生政权,还采取了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和迁豪等措施。先后铲除了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敖、韩王信、燕王臧荼和卢绾等,同时分封9个同姓诸侯王。此外,又把原六国贵族、功臣、官僚世家、高赀富豪等10余万迁至关中,加强控制。在经济上,对复员军吏“行田宅” ,分给一定数量土地园宅,又采取重农抑末政策,释放奴隶,鼓励增殖人口。在思想上,逐渐重视儒学,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刘邦死后,吕后篡权,分封其侄为王,扶植吕氏集团势力,把持朝政。吕后一死,大臣周勃、陈平等联合刘氏力量,一举铲除吕氏势力,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文帝。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刘邦制定的各项基本政策和制度,“清静无为”,实行黄老政治。轻徭薄赋,节俭费用,三十税一,使人民休养生息,恢复社会生产。减轻刑罚,废除一些酷刑,以缓和阶级矛盾。出现了被史书赞誉的“文景之治”。针对刘邦所封同姓诸侯王势力越来越大、不断威胁中央皇权的情况,文景时期先后采纳了贾谊、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7国联合起兵,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景帝以周亚夫为将,率兵一举平定7国之乱。然后,采纳贾谊生前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进一步削弱各诸侯王的权力,稳定政局。
汉武帝即位后,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使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得到较大发展,汉帝国达到了强盛的顶点。在政治上,前127年,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继续削弱各诸侯王国的势力: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官僚制度,使一些职位较低的官吏参与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并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将全国分为13部州,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广开仕途,设立“太学”,实行察举制度,选拔人才,充实各级政权。在经济上,统一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在各地设置盐官、铁官,实行盐铁官营,并规定酒类亦由国家专卖,增加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设立均输官和平准官,由国家掌握运输和贸易;颁布算缗、告缗令,打击富商大贾;农业上大力兴修水利,推行代田法,移民西北屯田。在政治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学说为统治思想,确立了“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实行封建文化专制政策。为巩固北部边防,解除匈奴贵族对中原地区的袭扰,汉武帝时期多次出击匈奴。其中经过元朔二年(前127年)、元狩二年(前121年)、元狩四年(前119年)3次大规模战役,打垮匈奴主力,基本解除了匈奴的军事威胁,保障了北边安宁。为配合对匈奴作战,曾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汉与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至宣帝时,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设西域都护府,使西汉对西域的统治得到加强。武帝还派唐蒙等出使夜郎和西南各地,建立7郡。对东南、东北各地,或遣使,或发兵,相继设郡,直接由西汉中央政府管辖。汉武帝时,西汉的疆域,东、南至海,西到巴尔喀什湖和葱岭,西南至云南、广西和越南北部、中部,北抵沙漠,东北达朝鲜半岛北部。经过长期融合,华夏族同相邻一些民族逐渐形成一个民族,即汉族。武帝时,于前140年首创年号纪年。以此年为始,第一个年号称建元。此后历代沿用此法,直至清末。汉武帝时,西汉国力达到强盛顶点,成为亚洲最富强的多民族国家,以后渐呈衰落趋势。
西汉前期,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农业方面,铁器、牛耕得到广泛推广,发明了耧播、水碓、风车等技术,推行代田法、区田法等精耕方法;农作物品种中,黄河流域以粟、麦为主,另外还有黍、稻、大豆、高粱等。至西汉末年,耕地面积约达820多万顷,人口5959万多。手工业方面,冶铁业十分兴盛,创造了低温炼钢法,冶铁业已具有相当水平;纺织业具有规模大、品种多、技术先进等特点,丝绸成为西汉与中亚、西亚各国进行贸易的主要物品。商业方面,长安、洛阳、临淄等是著名的商业都市,商品种类繁多,出现不少拥赀巨万的大商人。思想、文化、科技方面,经学盛行,儒家经典广泛流行;司马迁所写《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了解汉代以前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文学,主要有散文、赋和乐府诗;天文历法方面,制订出太初历和三统历,并已完备了二十四节气;医学上,完成了《黄帝内经》、《难经》等医学理论著作;这一时期还发明了造纸术。
西汉后期,豪强地主大肆兼并农民土地,加之赋役繁重,不少农民破产,被迫依附豪族,或沦为流民和奴隶,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初始元年(8年),王莽代汉,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新,推行复古改制,企图缓解西汉的政治危机,结果造成更大混乱,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天凤四年至天凤五年(17年~18年),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起义。起义烽火很快遍及全国。至地皇四年(23年),义军先后攻入洛阳、长安,杀死王莽,新朝至此灭亡。自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历经惠帝盈、高后吕雉、文帝恒、景帝启、武帝彻、昭帝弗陵、宣帝询、元帝奭、成帝骜、哀帝欣、平帝及孺子婴,凡13帝(后),再加王莽新朝(9年~23年),共存在225年。

西汉xi han

Western Han or Former Han,206 B.C. ~24 A. D.

西汉前202—后8

朝代名,又叫前汉。参见“汉朝”。(参考图189-19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