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州图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西州图经一名《西州都督府图经》。地理图说。唐佚名撰。约成书于唐乾元(758—759)以后。现仅存中间四十余行,即道山、窟寺、院塔等部分。记有道路,如“移摩道”等,凡相接、距离、植被、出产、通行等皆记,记载西州共辖高昌、前庭等六县,纠新旧《唐书》记五县之错误;记“宁戎窟寺”等寺院位置、交通、建筑等;考古塔,如考“圣人塔一区,右在州子城外东北角,古老传云,阿育王之所造也。”是研究宗教史参考资料。为研究吐鲁番地区政治、历史、文化、宗教等重要资料。唐写本保存于敦煌鸣沙石室,被伯希和盗往法国。国内有民国二年(1913)影印《鸣沙石室佚书》本,附罗振玉跋。另有宣统元年(1909)铅印《敦煌石室遗书》本,题《西州志残卷》。傅振伦《从敦煌发现的图经谈方志的起源》 (《兰州大学学报》1980、敦煌专号),黄苇《地记与图经考述》 (《方志论集》)可资参考。 西州图经 西州图经P.2009。首尾俱残,存中间56行,撰于唐代中期。记西州 (今新疆吐鲁番) 通往各地11条道路、2所窟院和1座塔。详载各道走向、至前站里程、途中有无水草井泉、井泉水质、路况是否险峻、可否通行车马等,为研究丝绸古道及其沿途自然环境变迁的重要史料。如记: “大海道,右道出柳中县界,东南向沙州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误。有泉井,咸苦,无草,行旅负水担粮,履践沙石,往来困弊。”又如: “乌骨道,右道出高昌县界北乌骨山向庭州四百里,足水草,峻险石危,唯通人径,马行多损。”它也为当时旅行者提供了方便。 ☚ 敦煌市博物馆藏地志残卷 贞元十道录 ☛ 西州图经 西州图经P.2009。首尾俱残,存中间56行,撰于唐代中期。记西州 (今新疆吐鲁番) 通往各地11条道路、2所窟院和1座塔。详载各道走向、至前站里程、途中有无水草井泉、井泉水质、路况是否险峻、可否通行车马等,为研究丝绸古道及其沿途自然环境变迁的重要史料。如记: “大海道,右道出柳中县界,东南向沙州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误。有泉井,咸苦,无草,行旅负水担粮,履践沙石,往来困弊。”又如: “乌骨道,右道出高昌县界北乌骨山向庭州四百里,足水草,峻险石危,唯通人径,马行多损。”它也为当时旅行者提供了方便。 ☚ 敦煌市博物馆藏地志残卷 贞元十道录 ☛ 西州图经唐代志书。乾元年间编修,纂者佚名。现存残卷,首尾均缺,只存中间寥寥40余行。原写本在法国,今有罗振玉《敦煌石室遗书》所收残卷影印本。所记为道路、窟寺、院塔等。新、旧唐书《地理志》均载西州领县五,此志所载凡六县。又,卷中所载十一道,为它志所不载。故罗振玉赞其“有裨考古”。残卷为清末于敦煌石室中发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