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灞桥
位于西安城东二十里,跨于灞水之上,故名。为古长安通往开封、商丘等河南各地陆路交通的咽喉。因送别亲友常至此桥为止,又被称为“销魂桥”。汉代时为木梁桥,王莽地皇三年因贫民栖身桥下烧饭失火被毁,修复后改名长存桥。隋、唐、宋、元各朝均作过修缮。清道光十三年重建,桥长三百八十多米,六十四孔,各孔跨度度四至七米。构造为先在每个桥柱的河床上打几个木桩为基,桩上放石盘,盘上叠砌圆形石轴柱,一排石轴柱联以石梁,并横加托木,两排石轴柱间搁置木梁,横铺板枋,其上两边砌砖墙,中填灰土,然后是石板桥面和石栏杆。为久负盛名的具有古老悠久历史和宏伟壮美身姿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