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西宁府新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乾隆)西宁府新志青海地方志。清杨应琚(1696—1766)纂修。四十卷。应琚,奉天(今辽宁沈阳)人。官知西宁道、按察使司佥事。杨氏病苏铣《志》疏略,政区亦有变故,遂于乾隆十二年(1747)修成此志,未及付梓,杨氏调离西宁道,乾隆二十七年继任刘洪绪付印成帙。约三十万字。卷首列西宁府、西宁县、文庙、五峰山、黄河等舆图十幅,正文分星野、地理、建置、祠祀、田赋、武备、官师、献征、纲领、文艺十门,含沿革、疆域、山川、水利、风俗、户口、番民户口、茶马、盐法、茶法、人物等一百零五目。舆图刻绘颇精。山水目记西海、湟水等,既参考古籍,又作实地考察,详征其范围、道路、发源、流经、汇入等。纲领门立“无弋爰剑西羌族”、 “角厮罗及其政权”等六篇,对各少数民族发生、发展、演变和地方政权历史,均有详载。田赋门记盐湖、金矿、茶马交易及各项税收。为青海地方志中篇帙浩博,内容丰富,编写得法的一部志书。记载范围涉及青海全境,兼及西藏,有丰富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边疆沿革、少数民族历史等史志资料,价值甚大。有乾隆二十七年(1762)刻本,1954年青海省文史研究馆重印本。 西宁府新志青海省方志。(清)杨应琚编撰。40卷。应琚,辽宁人,雍正十一年(1733)及乾隆元年(1736),曾两度出任西宁道。此书资料多为其在任时所集。约成书于乾隆十二年(1747)。二十七年(1762),有刻本问世。全书包括10个专志,105个子目,约30万字。卷首有杭世骏序、杨应琚序、凡例及目录。卷1舆图,包括西宁府,西宁、碾伯两县,巴燕戎、贵德两厅,大通卫,黄河及五峰山等舆图10帧;卷2星野志;卷3—8地理志,包括沿革、疆域(形势附)、山川、水利、古迹、风俗、物产等;卷9—13建置志,包括城池(街市附)、公署(库、场所、狱坊、厂暨杂置附)、驿传(铺递附)、学校、堡寨、仓廪、津梁、关隘等;卷14—15祠祀志,包括坛壝、祠庙、番寺等,卷16—17田赋志,包括茶马、盐法、茶法、贡赋、番粮、塞外番贡、户口、番民户口、岁榷等;卷18—21武备志,包括兵制、戎器、驼马、贵德民兵、番族、塞外贡马番族,明塞外四卫,青海、西藏(附图、赴藏路程)等;卷22—26官师志;卷27—29献征志;卷30—31纲领志;卷32—40艺文志。其资料来源除旧志所载,多以采访所得,并摘抄档册、当地文献。其体例周密,严整有序。为现今保存较完整的一部青海地方志。是研究该地历史沿革、经济、文化以及少数民族历史等不可缺少的参考书。今青海省图书馆藏有当时的木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