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出土波斯银币
1956年在青海西宁出土。装在一小陶罐中,伴出的有“货泉”和“开元通宝”。其中波斯银币76枚,4枚残破。直径2.5—3厘米,重3.8—4.1克,平均3.95克。花纹依照正面王者肖像的不同,分为二式: A式15枚,币上王冠前有一新月托一圆球,冠后部有一雉堞形饰物。B式61枚,币上王冠前后都有翅形物。以上二式都是*波斯萨珊朝卑路斯(457—483)时期的银币。币上国王头像髻发的飘带上,有钵罗婆文铭文,意为主上卑路斯。背面铭文是铸币地点。波斯萨珊朝通使中国,第一次见于记载是北魏文成帝太安元年(455),是在卑路斯即位前二年,其后在461、466、468、476年使中国,都是在卑路斯在位时期。当时中国和波斯交往频繁,故有大批卑路斯银币在中国出现。这些银币表明第4世纪末至7世纪初,西宁处于中西交通孔道上。
西宁出土波斯银币
1956年在青海西宁出土。装在一小陶罐中,伴出的有“货泉”和“开元通宝”。其中波斯银币76枚,4枚残破。直径2.5—3厘米,重3.8—4.1克,平均3.95克。花纹依照正面王者肖像的不同,分为二式: A式15枚,币上王冠前有一新月托一圆球,冠后部有一雉堞形饰物。B式61枚,币上王冠前后都有翅形物。以上二式都是*波斯萨珊朝卑路斯(457—483)时期的银币。币上国王头像髻发的飘带上,有钵罗婆文铭文,意为主上卑路斯。背面铭文是铸币地点。波斯萨珊朝通使中国,第一次见于记载是北魏文成帝太安元年(455),是在卑路斯即位前二年,其后在461、466、468、476年使中国,都是在卑路斯在位时期。当时中国和波斯交往频繁,故有大批卑路斯银币在中国出现。这些银币表明第4世纪末至7世纪初,西宁处于中西交通孔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