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团山文化属青铜时代文化。该文化,1950年中央东北发掘团在吉林省吉林市郊区欢喜乡吉兴村西团山发掘石棺墓后,于1964年在《考古学报》发表的报告中建议命名的一种文化。尔后,经过省、市考古工作者的多年努力,才被中外考古界、历史界普遍承认。 西团山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石器多为磨制,以长身棒状石斧和半月形双孔石刀最富特色; 陶器都是手工制做的素面砂质(泥中含细砂)陶,有鼎、鬲、壶、罐、盆、钵等器形以筒腹锥足鼎、分裆撇足鬲、桥状横耳壶最具代表性。青铜器都是小型器物,有武器、工具、装饰品等。居住址多分布在靠近江河的山坡上,皆为半地穴式建筑;葬具主要是板石或块石砌筑的“石棺”。现已查明,这一文化的分布范围,东自张广才岭,西至伊通河与东辽河上游,北止拉林河,南迄辉发河与伊通河上游。大体在吉林省中部的吉林地区、长春地区和四平地区的一部分。其时间相当于西周初至秦汉之交。从遗址与墓地的分布点看,以吉林市地区最多。截至1985年底,在吉林市(包括市区、郊区和外五县)共发现西团山文化遗址和墓地达213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