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褥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褥疮病名。即席疮之今称。见该条。 褥疮decubitus组织受压后发生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皮肤坏疽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不能站立的大动物。骨骼突出、缺乏软组织的部位最易发生褥疮。由于病程及组织受压情况不同,有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之分。宜加厚垫草,使患畜经常翻身,或使用吊具;受压局部可涂搽樟脑醑;褥疮可使用3%龙胆紫酒精涂搽和配合紫外线照射。 褥疮又称“席疮” 。长期卧床病人,在受压部位发生的疮疡。多发生于枕、脊背、髋、尾骶、足跟等处。因局部受压时间长,影响气血运行,不能营养肌肤而发病。初为红斑,渐次扩大变黑,溃烂,坏死,渗出稀薄脓液,臭秽异常。重者,深部坏死可及于骨。也可因细菌感染,出现高热、神昏等毒血症和败血症。 褥疮 褥疮中医病名。又称席疮。是指因久病或重病长期卧床不起而在受压部位所发生的疮疡。好发于腰骶、肩胛、枕、肘和足跟等处,为外科常见病症。多因患者气血亏虚,气血流通受阻,不能濡养肌肤所致。临床表现患病部位皮肤发红、紫暗,逐渐肌肤坏死溃烂,形成溃疡,一般无疼痛之感,较难愈合。治疗以外用药为主。此病应积极预防,帮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 破伤风 疣 ☛ 褥疮bed sore系长期卧床病人受压部位缺血性坏死性病变。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疾病或损伤、骨骼与肌肉疾病等可致长期卧床,并不能及时翻身更换体位,而使骶尾部、髋粗隆处、踝跟部、肩胛处等骨突处受压、缺血、营养障碍而致。早期局部呈紫蓝色、皮肤变硬且粗糙,进而形成溃疡、大面积组织坏死,并可继发感染。防治:对长期卧床病人易受压处垫软垫或气圈,经常更换体位,经常用温热毛巾按摩、擦浴,擦后保持局部干燥且涂爽身粉;发生褥疮后,定期擦拭,保持局部干燥,按摩周围区域皮肤,及时翻身,并增加全身营养等。 褥疮病名。又称“席疮”。指躯体因久着席褥而生疮。多见于长期卧床的病人,臀骶、背脊、足跟等突出受压部位多发。初起患处发红紫黯,继而发黑溃烂,形成溃疡,难以愈合,甚则伤筋损骨。多由久病气血亏虚,加之受压,局部气血失于流通,肌肤失养所致。治疗应首先解除局部压迫;针对原发病辨证施治,以改善全身状况;外治以祛腐生肌为原则,并可按摩、艾灸患处周围,以利气血流通。 褥疮人体某部位受到长期压迫,导致组织坏死所引起皮肤和深部组织的溃疡。截瘫患者长期卧床,因麻痹部位的组织功能失调,对压迫的耐受力差。在骶骨、髂骨、跟骨和股骨大转子等骨隆起部位易发生褥疮,创口不易愈合,而容易继发感染。防治:以预防为主,经常更换卧位,局部酒精涂擦或按摩,保持皮肤干燥。已发生者应每日换药,控制感染,加强营养,以促进创面愈合。 褥疮bed sore指长期卧床的病人,由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受压,以致局部血循环障碍及神经营养紊乱而引起局部坏死或溃疡所形成的创面。一旦形成褥疮,往往难以愈合,故必须注意预防并及时治疗。 褥疮 褥疮长期卧床患者,由于体力极度虚弱,或感觉运动功能丧失,无力变换卧位,加以护理不当,致位于体表骨隆突和床褥之间的皮肤软组织,甚至肌肉,因持续受压,局部缺氧,血管栓塞、组织坏死腐脱而形成的溃疡,称为褥疮。褥疮多见于截瘫患者,此外,慢性消耗性疾患,大面积烧伤、高度营养不良、深度昏迷、过长时间的全身麻醉、石膏绷带缠扎过紧,也都可为发生褥疮的原因。褥疮的好发部位是骶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等处,其次为跟骨、枕骨、髂骨前上棘、内外踝等部位。其他如髌骨、胫骨前嵴、肘后鹰嘴、肋缘、椎骨棘突等处亦可发生。 图1 骶部褥疮臀局部旋转皮瓣修复 图2 骶部褥疮局部肌瓣和皮片移植修复 (2) 坐骨部褥疮:截除坐骨,用股二头肌或臀大肌肌瓣填充腔穴,并以蒂在股后内侧的局部旋转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图3)。一侧坐骨截除后,坐位时易向该侧倾斜致负重过度,必要时可考虑将对侧坐骨结节截除,以取得体位平衡,防止复发。 图3 坐骨部褥疮局部旋转皮瓣修复 (3) 股骨大转子部褥疮:较表浅溃疡,偶可自行愈合。但深度溃疡,皮下潜行范围广,并常侵及粘液囊以至髋关节,须凿除大转子,严重者甚至须凿除大转子及其基底的部分股骨干,所形成的骨创面和腔隙,可用阔筋膜或阔筋膜张肌肌瓣覆盖充填,外以局部旋转皮瓣(图4)或双蒂皮瓣修复。或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同时封闭腔隙和修复皮肤缺损。 图4 大转子部褥疮局部旋转皮瓣修复 (4) 多发或巨大褥疮:如坐骨、骶骨、大转子等部位同时发生褥疮,且合并骨关节化脓性感染,已无条件移用局部皮肤和软组织修复时,可于切除各部溃疡后,行大腿保留其皮肤软组织的高位截肢术,以形成巨大皮瓣,向上翻转,足以覆盖大型创面 (图5)。此种手术虽属有效,但代价太高,造成严重畸形,故不宜轻易采用。 图5 骶部、坐骨部及大转子多发褥疮行保留皮肤软组织的大腿截肢修复术 (5)其他各部位的褥疮: 均可参照上述原则,结合局部的解剖条件和病变情况进行治疗。 ☚ 躯干瘢痕挛缩 骶尾囊肿 ☛ 褥疮 褥疮久病卧床,压迫成疮,称为褥疮。见于《外科真诠》。又名席疮。以臀部、背脊、骶尾、枕部和足跟等突出易受压迫及摩擦的部位最为常见。病程缠绵,每难自愈,多见于昏迷或外伤、中风等而致截瘫、偏瘫的病人。本病多由久病气血亏虚,受压局部气血凝滞,肌肤失养而坏死,易于染毒。初起可见局部皮肤发红、紫黯,迅速形成干黑色腐肉,不痛,此时避免再受压和经积极治疗,多能获愈;若延误失治或染毒则黑腐漫延,溃疡日渐深大,脓出臭而稀薄,如粉浆污水,四周形成空壳,日久每致伤筋损骨。常伴神疲、发热、食欲不振等症。内治主要针对原发疾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对重症者必须兼顾气血,宜托里生肌、活血解毒为主,阳虚者选用神功内托散,气虚者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 臁疮 袖口疳 ☛ 褥疮 褥疮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克如衣 排拉西,久病卧床,压迫成疮,称为褥疮。以臀部、背脊、骶尾、枕部和足跟等突出易受压迫及摩擦的部位最为常见。病程较长,多见于昏迷或外伤、中风等而致截瘫,偏瘫的病人。病因多由久病卧床,使臀部、背脊、骶尾、枕部和足跟等突出易受压迫及摩擦的部位长期受压,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营养物质不足,第四消化即局部代谢产生的废物,未能通过静脉运送达到排泻器官排出到体外,而引起凝滞,导致肌肤失养,损害局部皮肤所致。初起可见局部皮肤发红、紫黯,迅速形成干黑色腐肉、不痛,此时避免再受压和积极治疗,多能获愈;若延误失治或染毒则黑腐蔓延,溃疡日渐深大,脓出臭而稀薄,如粉浆污水,四周形成空壳,日久每致伤筋损骨。常伴神疲发热、食欲不振等症。初起皮肤潮红者,宜先解除局部压迫,进行按摩,而后宜用如苏提、阿拉伯树胶汁、禹良土、没食子、石榴花等研细,过箩与各类油剂调成糊状敷于局部。若冬季宜用葡萄醋或艾热克 古拉比 蒸露擦于患处。若局部皮肤损伤,溃面较大,腐肉较多,可方用买日合米依斯皮达吉 软膏涂于患处,去腐生肌,待脓尽疮面清洁后再用收敛药收口,并加强护理。 ☚ 疔疮 烧伤 ☛ 褥疮 褥疮decubitus指患者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后影响血循环致组织发生营养缺乏而引起的组织坏死。初为苍白、灰白或青色,境界清楚,中心颜色较深,后渐成水疱,破后形成溃疡,易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好发于骶骨、枕骨、脊柱、坐骨结节、股骨粗隆、肩胛部、足跟等骨突部位。该征常见于昏迷、瘫痪、外伤病人,夹板或绷带绑扎松紧不适等原因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致。早期加强护理,溃疡按一般伤口处理。 ☚ 冻疮 草原疮 ☛ 褥疮bedsore 褥疮rù chuāngbed sore;pressuresore; decubitu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