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褥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褥疮

病名。即席疮之今称。见该条。

褥疮decubitus

组织受压后发生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皮肤坏疽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不能站立的大动物。骨骼突出、缺乏软组织的部位最易发生褥疮。由于病程及组织受压情况不同,有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之分。宜加厚垫草,使患畜经常翻身,或使用吊具;受压局部可涂搽樟脑醑;褥疮可使用3%龙胆紫酒精涂搽和配合紫外线照射。

褥疮

又称“席疮” 。长期卧床病人,在受压部位发生的疮疡。多发生于枕、脊背、髋、尾骶、足跟等处。因局部受压时间长,影响气血运行,不能营养肌肤而发病。初为红斑,渐次扩大变黑,溃烂,坏死,渗出稀薄脓液,臭秽异常。重者,深部坏死可及于骨。也可因细菌感染,出现高热、神昏等毒血症和败血症。

褥疮

褥疮

中医病名。又称席疮。是指因久病或重病长期卧床不起而在受压部位所发生的疮疡。好发于腰骶、肩胛、枕、肘和足跟等处,为外科常见病症。多因患者气血亏虚,气血流通受阻,不能濡养肌肤所致。临床表现患病部位皮肤发红、紫暗,逐渐肌肤坏死溃烂,形成溃疡,一般无疼痛之感,较难愈合。治疗以外用药为主。此病应积极预防,帮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 破伤风   疣 ☛

褥疮bed sore

系长期卧床病人受压部位缺血性坏死性病变。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疾病或损伤、骨骼与肌肉疾病等可致长期卧床,并不能及时翻身更换体位,而使骶尾部、髋粗隆处、踝跟部、肩胛处等骨突处受压、缺血、营养障碍而致。早期局部呈紫蓝色、皮肤变硬且粗糙,进而形成溃疡、大面积组织坏死,并可继发感染。防治:对长期卧床病人易受压处垫软垫或气圈,经常更换体位,经常用温热毛巾按摩、擦浴,擦后保持局部干燥且涂爽身粉;发生褥疮后,定期擦拭,保持局部干燥,按摩周围区域皮肤,及时翻身,并增加全身营养等。

褥疮

病名。又称“席疮”。指躯体因久着席褥而生疮。多见于长期卧床的病人,臀骶、背脊、足跟等突出受压部位多发。初起患处发红紫黯,继而发黑溃烂,形成溃疡,难以愈合,甚则伤筋损骨。多由久病气血亏虚,加之受压,局部气血失于流通,肌肤失养所致。治疗应首先解除局部压迫;针对原发病辨证施治,以改善全身状况;外治以祛腐生肌为原则,并可按摩、艾灸患处周围,以利气血流通。


褥疮

人体某部位受到长期压迫,导致组织坏死所引起皮肤和深部组织的溃疡。截瘫患者长期卧床,因麻痹部位的组织功能失调,对压迫的耐受力差。在骶骨、髂骨、跟骨和股骨大转子等骨隆起部位易发生褥疮,创口不易愈合,而容易继发感染。防治:以预防为主,经常更换卧位,局部酒精涂擦或按摩,保持皮肤干燥。已发生者应每日换药,控制感染,加强营养,以促进创面愈合。

褥疮bed sore

指长期卧床的病人,由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受压,以致局部血循环障碍及神经营养紊乱而引起局部坏死或溃疡所形成的创面。一旦形成褥疮,往往难以愈合,故必须注意预防并及时治疗。

褥疮

褥疮

长期卧床患者,由于体力极度虚弱,或感觉运动功能丧失,无力变换卧位,加以护理不当,致位于体表骨隆突和床褥之间的皮肤软组织,甚至肌肉,因持续受压,局部缺氧,血管栓塞、组织坏死腐脱而形成的溃疡,称为褥疮。褥疮多见于截瘫患者,此外,慢性消耗性疾患,大面积烧伤、高度营养不良、深度昏迷、过长时间的全身麻醉、石膏绷带缠扎过紧,也都可为发生褥疮的原因。褥疮的好发部位是骶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等处,其次为跟骨、枕骨、髂骨前上棘、内外踝等部位。其他如髌骨、胫骨前嵴、肘后鹰嘴、肋缘、椎骨棘突等处亦可发生。
褥疮的形成过程在临床上分为三期。第一期——红斑期。局部持续受压,供血不良,组织缺氧,小动脉反应性扩张,受压部充血,皮肤呈现红斑。继之代谢产物积滞,血管神经发生营养障碍,小静脉反应性扩张,局部淤血,皮肤转现绀紫。若能及早发现,积极处置,尚可复常。第二期——水泡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表皮下形成水泡,或表皮剥脱,真皮及皮下组织肿胀,绀紫加重,局部出现硬结。若处置及时,仍尚可阻止病程的继续进展。第三期——溃疡期。初时组织坏死还只限于皮肤全层,为浅表溃疡。如范围较小,治疗及时,还可望愈合。如压迫持续存在,继发感染,组织破坏乃向深部扩展,成为深度溃疡。如波及粘液囊,则发生粘液囊炎。如肌肉坏死,则溃疡进一步加深。溃疡四周出现广泛的皮下组织潜行腔隙和窦道,腔壁厚韧。如引流不畅,感染扩散,侵犯骨关节,可引起骨膜炎、骨髓炎、脓毒性关节炎、病理性骨折或关节脱位等。并易诱发毒血症、败血症等严重致命的并发症。
褥疮的预防极为重要。预防主要以精心护理为基础,具体措施包括:
❶避免局部持续过度受压,定时翻身,无论昼夜,坚持每2~3小时变换体位一次。在承重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或使用某种充气、充水的特制床褥。
❷保护皮肤。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受压部位每日用50%酒精或10%樟脑酒精轻柔按摩,并擦以滑石粉。尿或大便失禁患者,须注意避免尿粪的浸渍污染,一旦沾污,随即用温水擦浴洗净。或放留置尿管。床单要求清洁,铺放平整。
❸早期离床走动。长期卧床病人,一旦病情许可,即宜尽早借助支具、拐杖等早期离床走动,既可解除对褥疮好发部位的压迫,又有预防关节周围组织僵硬、钙化,促进血液循环,及鼓舞情绪,增强食欲等多种功效。
❹解除屈肌痉挛。截瘫病人,因下肢屈肌痉挛,难以保持平静的仰卧或俯卧体位,且肢体的抽动,髋关节大转子部位与床褥间不时发生摩擦,更易促使褥疮的发生。痉挛虽然可以使用麻醉药品控制,但不能长期应用以免成瘾。如经观察11/2年以上,感觉运动功能确实无恢复希望时,可行酚或酒精鞘内注射,或脊神经前根切断术。
❺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输血以迅速纠正贫血状态。负氮平衡可投用丙酸睾丸酮。给以足够液体以保证身体组织的需要,否则组织脱水、萎缩、弹性降低,抗磨压性能减弱,并易导致尿路结石的生成。
褥疮的治疗,除全身的调理外,要严防局部继续受压。红斑或水泡期,可用红外线照射,以改善血液循环和保持干燥。如已形成表浅溃疡,可每次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涂以2%龙胆紫溶液。如已成深度溃疡,应及时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用生理盐水或攸琐溶液冲洗,湿敷创面,或敷以化腐生肌中药,促进肉芽组织和皮肤的生长。在非截瘫患者,小面积溃疡,通过如此治疗,常可愈合。面积较大,但尚无骨质损害者,可选择适当时机行中厚皮片移植术。但截瘫患者的深度溃疡很难经非手术疗法愈合,多须积极作好术前准备,创造条件,进行切除手术治疗。术前给予高营养饮食,要求达到血红蛋白在10g/dl,血浆蛋白在5g/dl以上,血浆非蛋白氮在50mg/dl以下。采取有效的解除屈肌痉挛措施。加强创面处置,一俟肉芽组织新鲜,颜色红润,褥疮周围皮肤有新生上皮出现,且无急性炎症表现时,手术时机即告成熟。创面易受粪便污染部位,术前须用药物作肠道准备。肺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结石,也都须作好相应处置。
褥疮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彻底切除溃疡,范围包括四周的瘢痕、钙化的软组织和粘液囊,凿除溃疡底部的骨隆起,然后利用邻近部位的筋膜瓣或肌瓣(非截瘫患者要注意切取后的功能影响),覆盖截骨骨面,及填塞腔穴,或用肌皮瓣以同时覆盖骨面、填塞腔穴和修复皮肤缺损。如另以皮瓣封闭皮肤缺损时,应设计局部单一较大皮瓣,使皮面完整。皮瓣修复后的缝合创缘应避开受压部位。如为多发褥疮,还须注意到不至影响其后对另一部位褥疮的手术修复,并尽可能留有余地,如一旦褥疮复发,局部仍具有一定可供利用的条件。术中创口的缝合切忌有张力。皮片移植一般不适用于深度溃疡,特别是截瘫患者的褥疮修复,多限于皮瓣供皮区的封闭。
褥疮手术毕,皮瓣下方和深部骨面部位应行负压吸引引流,严防发生血肿,外用压迫敷料和弹力绷带缠扎。术后仍须继续精心护理,定时变换体位。给予高营养饮食。骶尾部、坐骨部术后,为防止粪尿污染创口,应短期进流质饮食,控制排便。尿失禁患者,应放置留置导尿管。坐骨、大转子部褥疮,须防止髋关节屈曲,以免创口撕裂。因创口愈合能力较差,于术后10~14天,分次拆线。创口完全愈合后2周,可开始被动活动,3周可逐渐承重,乘轮椅离床。但仍须注意妥善保护,勿过度受压,以防褥疮复发。
常见部位褥疮的手术要点分述如下:
(1) 骶部褥疮: 凿除骶中央嵴和骶外侧嵴,髂骨后上棘及尾骨。在臀部或腰背部设计局部单一旋转皮瓣闭合创面(图1)。并可用臀大肌筋膜瓣或肌瓣覆盖截骨骨面,或充填凹陷。如溃疡面积较大,采用局部皮瓣移转确有困难时,可在肌瓣上移植中厚皮片,以代替皮瓣修复 (图2)。也可应用以第10或11肋间神经血管束为蒂的岛状皮瓣,直接移转至切除骶部溃疡后的缺损,因有感觉神经支配,且血运充沛,有利于防止褥疮的再发。

图1 骶部褥疮臀局部旋转皮瓣修复
(1)皮瓣切口; (2)修复后。

图2 骶部褥疮局部肌瓣和皮片移植修复
(1)骶部褥疮计划切除及切取臀大肌肌瓣的切口; (2)切取臀大肌肌瓣,保持血管神经蒂的完好; (3)臀大肌肌瓣翻转覆盖骶部截骨骨面; (4)肌瓣表面移植中厚皮片。


(2) 坐骨部褥疮:截除坐骨,用股二头肌或臀大肌肌瓣填充腔穴,并以蒂在股后内侧的局部旋转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图3)。一侧坐骨截除后,坐位时易向该侧倾斜致负重过度,必要时可考虑将对侧坐骨结节截除,以取得体位平衡,防止复发。

图3 坐骨部褥疮局部旋转皮瓣修复
(1)左坐骨部褥疮切除范围及以股后内侧为蒂的局部旋转皮瓣; (2)褥疮切除和坐骨结节的截除; (3)臀大肌肌瓣移转覆盖截骨骨面; (4)皮瓣移转修复坐骨部创面; (5)皮瓣移转后供皮部位遗留的皮肤缺损以中厚皮片移植术修复。


(3) 股骨大转子部褥疮:较表浅溃疡,偶可自行愈合。但深度溃疡,皮下潜行范围广,并常侵及粘液囊以至髋关节,须凿除大转子,严重者甚至须凿除大转子及其基底的部分股骨干,所形成的骨创面和腔隙,可用阔筋膜或阔筋膜张肌肌瓣覆盖充填,外以局部旋转皮瓣(图4)或双蒂皮瓣修复。或用阔筋膜张肌肌皮瓣同时封闭腔隙和修复皮肤缺损。

图4 大转子部褥疮局部旋转皮瓣修复
(1)切除褥疮和形成皮瓣的切口;(2)凿除股骨大转子;(3)修复后。


(4) 多发或巨大褥疮:如坐骨、骶骨、大转子等部位同时发生褥疮,且合并骨关节化脓性感染,已无条件移用局部皮肤和软组织修复时,可于切除各部溃疡后,行大腿保留其皮肤软组织的高位截肢术,以形成巨大皮瓣,向上翻转,足以覆盖大型创面 (图5)。此种手术虽属有效,但代价太高,造成严重畸形,故不宜轻易采用。

图5 骶部、坐骨部及大转子多发褥疮行保留皮肤软组织的大腿截肢修复术
(1)切口;(2)截肢后形成巨大皮瓣;(3)切除褥疮以皮瓣修复。


(5)其他各部位的褥疮: 均可参照上述原则,结合局部的解剖条件和病变情况进行治疗。
☚ 躯干瘢痕挛缩   骶尾囊肿 ☛

褥疮

褥疮

久病卧床,压迫成疮,称为褥疮。见于《外科真诠》。又名席疮。以臀部、背脊、骶尾、枕部和足跟等突出易受压迫及摩擦的部位最为常见。病程缠绵,每难自愈,多见于昏迷或外伤、中风等而致截瘫、偏瘫的病人。本病多由久病气血亏虚,受压局部气血凝滞,肌肤失养而坏死,易于染毒。初起可见局部皮肤发红、紫黯,迅速形成干黑色腐肉,不痛,此时避免再受压和经积极治疗,多能获愈;若延误失治或染毒则黑腐漫延,溃疡日渐深大,脓出臭而稀薄,如粉浆污水,四周形成空壳,日久每致伤筋损骨。常伴神疲、发热、食欲不振等症。内治主要针对原发疾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对重症者必须兼顾气血,宜托里生肌、活血解毒为主,阳虚者选用神功内托散,气虚者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外治: 初起皮肤潮红者,宜先解除局部压迫,并按摩,或外撒六一散;溃面较大,腐肉较多,可选用五五丹、红油膏或以白糖胶布外贴,以去腐生肌,待脓尽疮面清洁后再用生肌散收口。此外,亦可用艾条悬灸患处周围,以利气血流通,促进肉芽生长。对重病卧床者应注意经常变换体位,受压部位用50%酒精或30%红花酒精按摩,每日2~3次;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并在易受压部位用气垫或海绵垫,减少压迫,以利气血通畅,可预防褥疮的发生。

☚ 臁疮   袖口疳 ☛

褥疮

褥疮

本病维吾尔医学名为克如衣 排拉西,久病卧床,压迫成疮,称为褥疮。以臀部、背脊、骶尾、枕部和足跟等突出易受压迫及摩擦的部位最为常见。病程较长,多见于昏迷或外伤、中风等而致截瘫,偏瘫的病人。病因多由久病卧床,使臀部、背脊、骶尾、枕部和足跟等突出易受压迫及摩擦的部位长期受压,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营养物质不足,第四消化即局部代谢产生的废物,未能通过静脉运送达到排泻器官排出到体外,而引起凝滞,导致肌肤失养,损害局部皮肤所致。初起可见局部皮肤发红、紫黯,迅速形成干黑色腐肉、不痛,此时避免再受压和积极治疗,多能获愈;若延误失治或染毒则黑腐蔓延,溃疡日渐深大,脓出臭而稀薄,如粉浆污水,四周形成空壳,日久每致伤筋损骨。常伴神疲发热、食欲不振等症。初起皮肤潮红者,宜先解除局部压迫,进行按摩,而后宜用如苏提、阿拉伯树胶汁、禹良土、没食子、石榴花等研细,过箩与各类油剂调成糊状敷于局部。若冬季宜用葡萄醋或艾热克 古拉比 蒸露擦于患处。若局部皮肤损伤,溃面较大,腐肉较多,可方用买日合米依斯皮达吉 软膏涂于患处,去腐生肌,待脓尽疮面清洁后再用收敛药收口,并加强护理。

☚ 疔疮   烧伤 ☛
褥疮

褥疮decubitus

指患者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后影响血循环致组织发生营养缺乏而引起的组织坏死。初为苍白、灰白或青色,境界清楚,中心颜色较深,后渐成水疱,破后形成溃疡,易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好发于骶骨、枕骨、脊柱、坐骨结节、股骨粗隆、肩胛部、足跟等骨突部位。该征常见于昏迷、瘫痪、外伤病人,夹板或绷带绑扎松紧不适等原因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致。早期加强护理,溃疡按一般伤口处理。

☚ 冻疮   草原疮 ☛

褥疮

bedsore

褥疮rù chuāng

bed sore;pressuresore; decubitu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