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褚遂良楷书伊阙佛龛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褚遂良楷书伊阙佛龛碑 褚遂良楷书伊阙佛龛碑唐。石刻。唐贞观十五年(即公元641年)十一月立。碑高252厘米,宽154厘米。位于河南省洛阳龙门山宾阳中洞南侧,刻在悬崖石壁之上。褚遂良(隋开皇十六年—唐显庆三年,即公元596—658年),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涉经史,太宗时,历官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中书令等职。高宗时封为河南县公,人称“褚河南”,后迁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贞观二十三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爱州刺史。褚遂良工书法,尤擅长隶、楷、行书,其书初学以疏瘦见称的书家史陵及欧阳询,继学虞世南,终取法王羲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曾叹息道:“虞世南没后,无人可与论书者矣!”魏征就推荐褚遂良,并云:“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后将其书迹编目藏入内府。历代人对其评价很高,唐张怀瓘《书断》云:“遂良少则服应虞监,长则祖述右军,真书甚得媚趣,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增华绰约,甚有余态。”唐李嗣真《书后品》客观地评价褚书法云:“褚氏临写右军,亦为高足,丰艳雕刻,盛为古今所尚。但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传世书迹有《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孟法师碑》、《房梁公碑》、《摹兰亭序》、《倪宽赞》、《明符经》、《枯树赋》等。《旧唐书》卷八十、《新唐书》卷百五皆有传。《伊阙佛龛碑》楷书共33行,行50字,由岑文本撰文,褚遂良书写。此碑是唐太宗第四子,太子李泰(字惠褒,封魏王,文德长孙氏所生),在洛阳龙门山为长孙皇后祈冥福开凿大佛窟时所立。碑额篆书“伊阙佛龛之碑”3行6字。碑又称《龙门三龛记》。是褚氏46岁所书,虽为楷书,但仍有篆、隶书笔法,结体方整宽博,笔力刚劲瘦挺,古朴厚朴之中透有婉媚遒逸之趣。此碑高大,位于悬崖,拓本不易。北京图书馆现藏有宋元间拓本为最佳,拓本为裱体,42开,上有费念慈题曰:“三龛记宋拓本西蠡秘籍”10字。文物出版社有珂版影印本。 ☚ 等慈寺碑 欧阳通楷书泉男生墓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