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乐羊子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东晋志人小说。干宝撰。原载《搜神记》卷十一。李格非等《文言小说》、滕云《汉魏六朝小说选译》皆录入。本事亦见《艺文类聚》卷十八引《列女传》、《后汉书·乐羊子妻传》。乐(yuè)羊子妻是古代一个不知姓氏的普通妇女。他批评乐羊子行路拾遗和中途废学的错误等事被传为佳话。本篇叙写乐羊子妻孝养婆婆的故事: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奉养婆婆十分勤躬。有一回邻舍的鸡误入了他家园中,婆婆把鸡偷偷地宰了打算吃。乐羊子妻面对着鸡肉不举筷子,只是流泪。婆婆奇怪地问她是何原因。她说:“我暗自伤心因为我们贫穷,买不起鸡,害得婆婆吃别人家的鸡肉。”婆婆听了很惭愧,就把鸡肉扔掉了。后来,有强盗打乐羊子妻的主意。他闯进屋来就先劫持婆婆,乐羊子妻听到动静,提着菜刀赶出来拚命。强盗说:“放下你的刀!你要是跟我走,保你没事,要是不听从我,我就杀了你婆婆!”乐羊子妻左右为难,只得仰天而叹,用刀刎颈自尽。强盗见状竟也不再杀她婆婆。太守知道了这件事情,捕杀了强盗,赐给乐羊子妻丝绢,按礼法埋她。作品盛赞了乐羊子妻正直、善良的品格和为母舍身的孝德,颇富教育意义。在封建社会里,婆媳关系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有的媳妇虽然孝敬公婆,也可能被无端休弃,著名的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形象就是一个典型;当然也有一些婆媳和睦相处的故事,本篇所写即是。面对婆婆偷宰邻舍之鸡这件事,乐羊子妻没有横言指斥,而是工于心计,巧妙地以“不食而泣”感化婆婆,可谓方法得当。强盗欲犯乐羊子妻,先以劫持婆婆要挟。乐羊子妻不忍无礼,舍身全节,而免婆婆一死,可谓节孝两全。太守闻之捕盗赐帛礼葬,也使乐羊子妻名播于世。乐羊子妻的品德是值得称道的。本篇结构谨严,层次清晰,中心突出。它紧紧抓住婆母食鸡、强盗欲犯这两个细节,将乐羊子妻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本篇并非志怪小说。将其采入《搜神记》,殊为不妥。 ☚ 东海孝妇 庾衮 ☛ 乐羊子妻【题 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选自《后汉书·列女传》。《列女传》共17篇,记录了一些符合当时道德标准且有突出行为的女子的事迹。本文通过记叙乐羊子妻劝夫捐金、劝夫复学两件事,刻画了乐羊子妻廉洁正直与远见卓识的感人形象。乐羊子妻是一位不知姓名的普通劳动妇女,只好借她丈夫的名字来标明她的身份。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文最成功之处在于选取代表性事例,叙事详略得当地表现了乐羊子妻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乐羊子妻善于用鲜明的对比说服丈夫。丈夫把拾到的金子交给她,她却用与之相反的事例“不饮盗泉之水”、“不食嗟来之食”来引导丈夫认识自己的鄙陋。她善于用形象的比喻感化丈夫。丈夫外出学习一年而想半途而废,她用割断日积月累的丝织物作比喻,告诉丈夫求学必须有决心,有恒心。她善于用反诘的语气激励丈夫。例如:“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这就巧妙地引导丈夫自己进行反思。 从她坚定而巧妙地劝诫丈夫的两件事中,我们看到了具有良好修养与深刻认识的劳动妇女的形象,让人为之赞叹。 本文运用精当简洁的对话描写,以及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充分地体现了史传文学以简驭繁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特点。 乐羊子妻东汉河南人。《后汉书·乐羊子妻》载羊子路拾遗金一块,归以告妻,妻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羊子惭愧,乃弃金于野,远出寻师求学,一年而归,其妻乃以织布为喻,说:“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动,复往终业。妻后遇盗,自刎而死,太守特以礼葬,号为“贞义”。 乐羊子妻乐羊子的妻子。用以称誉德行高洁的妇女。东汉时,河南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外出时拾到一枚金子,回家后拿给妻子看。妻子严肃地说:“我听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你如此贪图钱财,难道不怕玷污了自己的品行吗?”乐羊子非常惭愧,把金子扔到了野外。在妻子的激励下,乐羊子在外求学七年,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见《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