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褐土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褐土cinnamon soil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旱生森林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粘化层和钙积层的土壤。又名褐色森林土,过去曾称为石灰性棕色土,山东棕壤或森林棕钙土。《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1978)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方案(1988)列为半淋溶土纲褐土土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首次方案,1991)列入硅铝土土纲半干润硅铝土亚纲。它大致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半干润淡色始成土(Ustochrepts)、半干润淋溶土(Ustalfs)和夏旱淋溶土(Xeralfs),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1988)中的艳色始成土(Chromic Cam-bisols)、艳色高活性淋溶土(Chromic Luvisols)等。褐土主要分布于欧洲的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法国南部、意大利、巴尔干半岛、土耳其、非洲北部沿地中海地区; 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 墨西哥西部、智利中部;澳大利亚的西南部、俄罗斯的外高加索、乌克兰的克里木,中亚山地等。中国的褐土分布于山西、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关中,辽宁西部等地区。 褐土四个亚类的性质比较
母质层,黄土状物质或岩石风化物、坡积洪积物,不现土壤结构。(见彩图34)。 ❷褐土中的易溶盐已淋失,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蛭石为主,也有蒙脱石少量绿泥石及高岭石,盐基饱和;中性或微碱性。 ❸褐土开垦后,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迅速下降,明显缺氮,石灰有固磷作用,故有效磷亦缺,钾素则较充足。 主要亚类 普通褐土 心土为粘化层,剖面下部有钙积层,具有褐土土类的基本属性。 淋溶褐土 水分淋溶条件较普通褐土好,通体无石灰性反应,粘化层部位靠下部,无钙积层。是褐土向湿润地区棕壤过渡的亚类,生产力较普通褐土高。 碳酸盐褐土 水分淋溶条件较普通褐土差,通体有石灰性反应,粘化层不明显,钙积层明显上移。本亚类是向半干旱气候栗钙土过渡的土壤,生产力较差。 草甸褐土(潮褐土) 是褐土向潮土过渡的亚类,有机质含量较高,土色较暗,剖面下部受地下水活动影响,可见锈纹、锈斑、铁锰结核等新生体,生产力较普通褐土高。四个亚类性质的差别见附表。 利用改良 褐土的光热资源比较充足,但水分条件较差,养分供应也明显不足。在土地利用不当,盲目开垦坡地,无水平梯田和顺坡耕作的情况下,每年雨季降水常以地表径流形式流失,不仅加剧土壤干旱,常常还引起肥沃表土的侵蚀,造成土壤肥力急剧退化。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要根据褐土所处的地形部位和土壤性质,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山区地形坡度较大、土层较薄的褐土,水分养分条件较差,不耐侵蚀,应以发展林业,种植耐旱果树(如枣、柿、核桃、栗、杏),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为主。河谷地带平缓阶地、山前洪积扇区的褐土,坡度平缓,可以开发为农田,发展粮食和经济作物等。耕种的褐土要特别注意水肥的供应调节及水土保持,主要措施有修建水平梯田,实行等高耕作,采用耙磨保墒耕作法等。有地下水源的褐土应积极发展灌溉农业,为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创造条件。褐土开垦后,有机质及氮素含量迅速降低,因土壤游离碳酸盐含量高,对土壤磷素和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成分,有明显的固定作用。这些会降低褐土的供肥能力。提高肥力的措施是重视施用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氮磷化肥及微量元素肥料,水肥条件有了保证后,可建成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高产稳产农田。(见彩图35)。 褐土cinnamon soil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发育于排水良好地形部位的半淋溶型土壤。在中国,分布于关中、晋东南、豫西以及燕山、太行山、吕梁山、秦岭等山地低丘、洪积扇和高阶地,水平带位处棕壤之西,垂直带则位于棕壤之下,常呈复域分布。其成土母质富含石灰,成土过程处于脱钙阶段,是具有黏化和钙质淋移淀积特征的土壤。全剖面通常由腐殖质淡色表土层(A)、淀积黏化层(Bt)、钙积层(Bca)及母质层(C)构成。A层有机质含量1.5%左右,B层褐色或棕褐色,氧化铁含量略高于上层,核块状结构,有黏粒胶膜淀积,钙积层多出现假菌体或石灰结核,底土一般不受地下水影响。黏土矿物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伴有少量蒙脱石和高岭石。土壤pH7.0~7.5,盐基饱和度>80%。褐土多已垦为农地,适种多种旱作物,土层深厚,耕性良好,为所在地区的主要耕作土壤。 褐土形成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森林灌木植被下的土壤,又称褐色森林土。剖面分4层:腐殖层、黏化层,钙积层、母质层。表土有机质一般为1%~3%,山地褐土可达8%~10%。pH为7.5~8.5,盐基饱和度在90%以上,黄土母质的褐土中碳酸钙含量约10%。黏粒的SiO2/R2O3为2.5~2.8,SiO2/Al2O3为3.5~3.7。中国褐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6%~7%。分4个亚类:典型褐土、淋溶褐土、碳酸盐褐土和潮褐土。 褐土也叫“褐色森林土”。暖温带旱生森林、灌丛或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世界上分布于地中海和黑海周围及有类似气候的地区。中国分布于华北和西北东南部山地、盆地中。在水平分布上位于棕壤地带以西,在垂直分布上位于山地棕壤带以下。整个剖面呈褐色,腐殖质层较薄,接近中性。其下部有粘化层和碳酸钙淀积层。自然肥力较低,大部已被开垦,种植小麦、棉花、玉米等旱作和栽培苹果、梨、核桃等果树。 褐土 褐土hetu关中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大部分已经耕种熟化变成了𪤁土。境内主要分布于北山的五峰山、北仲山、嵯峨山、永寿梁、爷台山、唐陵等低山丘陵区,海拔1200米~1800米,分别属于永寿县、淳化县、乾县、礼泉县、三原县、旬邑县和彬县所辖范围,面积8.71万公顷。多为灌木草本植被或人工林地。境内褐土可分为普通褐土、碳酸盐褐土、淋溶褐土、褐土化褐土4个亚类。其中分布最普遍、面积最大的是褐土化褐土。 ☚ 漫滩水库 翟人 ☛ 褐土 褐土属半淋溶土纲。是在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与针叶混交林带的森林迹地、森林草原、灌丛草原下发育起来的典型的地带性土壤。全省共有3 055. 95万亩,占全省土壤面积的4.5%。其中耕种的面积917. 19万亩。主要分布在天水市、清水和张家川两县东部六盘山海拔1 500~2 000米的山坡,秦城区、北道区、南秦岭山地海拔1 700~2 300米地带,陇南徽成盆地及南北秦岭海拔2 000米以下地带,西礼盆地周围山地海拔1 600~2 000米地带,白龙江峡谷海拔1 500米以下山坡。褐土地带, 年平均气温 7~12℃, ≥10℃的活动积温3 800~2 200℃,年降水量550~700毫米(7~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5%左右),干燥度1~1.5,属半湿润气候。自然植被属温带类型。主要生长落叶与阔叶、针叶混交林,乔木、灌木、草混生。森林、灌丛草原植物成层状结构,覆盖度达80%~90%。草原植被多由菊科、禾本科组成。夏季以禾本科为主,秋季菊科蒿属植物生长茂盛,土壤有机质丰富,基础肥力高。成土母质,山坡平缓处多为黄土;陡坡地以残积~坡积物为主;第三纪红层裸露的山坡、沟坡多为红粘土或红砂砾岩残积物,河谷平原为洪积~冲积物。耕种历史悠久, 耕作层厚15~25厘米, 有机质含量1.54%, PH值7.5~8.5,呈微碱反应。山地土层较薄,川台地较厚。土壤表层质地较轻,粘化层质地粘重,有利于保水保肥,自然肥力和经济肥力较高,适宜各类作物生长,农作物产量较高。应充分利用土壤和热量资源,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用地养地结合,在充分利用土壤资源的同时, 应给予土壤休养生息的条件,不断培肥地力,把褐土区建成高产稳产的旱作农业区。 ☚ 暗棕壤 灰褐土 ☛ 褐土暖温带旱生森林、灌丛或草原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又称 “褐色森林土” 。分布于关中和吕梁山等地区。主要发育在富含石灰的母质上,自然植被属于干旱森林与森林草原类型。土壤剖面中有明显的粘化层,在一定深处有碳酸钙淀积层。土壤为中性到微碱性反应。矿质化速度快,有机质含量一般不高。表土腐殖质含量3%左右,有的高达8%以上,耕种后减少至1%以下。腐殖质含量的剖面分布是由上向下逐渐减少。 褐土cinnamon soil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