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裴文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裴文中1904—1982

河北滦县人
中共党员。考古学家。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奠基人,中国古人类学的主要创始人。参加周口店发掘工作,1929年掘出“北京猿人”(后被称为“发现中国猿人的人”),获中国科学金质奖章。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解放后,任文物管理局处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著有《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中国石器时代》等。
字:明华
笔名:革命

裴文中

发现中国猿人的人——裴文中
震惊中外的古人类发现记——记裴文中青年时
期的重大贡献
刘后一刘秋生
刘后一等
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75页
中国青年报1979年10月11日
“北京人”和裴文中
裴文中是怎样发现“北京人”的?
为中华民族文明奋斗不息——记古人类学家裴
文中教授
刘后一刘秋生
牟小东
牟小东
光明日报1979年12月5日
中国建设1981年9期
中国青年1981年10期
裴文中先生传略
“春蚕到死丝方尽”——深切怀念裴文中老师
悼念裴文中先生
为开创新中国博物馆事业而献身的人——悼念
裴文中教授
安志敏
张森水
安志敏
甄朔南
考古学报1983年1期
史前研究1983年2期
考古1983年3期
博物馆1984年1期
裴文中与“北京人”
文学界留不住的科学家——记“北京人”发现者
裴文中
关志昌
牟小东
*传记文学1984年44卷3期
人物1985年6期
追忆裴文中
裴文中(1904-1982)
现代已故史学家:裴文中
逝世人物:裴文中(1903-1982)
舒令漪
安志敏
张森水
文化史料丛刊第7辑第136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第363页
中国历史学年鉴(1984)第398页
中国百科年鉴(1983)第24页
裴文中(1904-1982)
举世闻名的考古学家裴文中
裴文中和“北京人”
裴文中(1904-1982)
庄 葳等
李继隆
柏生
古今中外三百名人第376页
唐山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122页
笔墨春秋三十年第116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6卷第427页

裴文中

唤醒“中国猿人”——记裴文中教授
著名古人类学家、史前考古学家裴文中铜像揭
刘后一等
李方诗等主编
科学试验1979年12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0)第412页
20世纪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1904—1982)
裴文中
裴文中(1904.1—1982.9)
李维民主编
安志敏
《中国科苑英华录》
编写组
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62页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四)第281页
中国科苑英华录——新中国之部(下)第
462页
裴文中(1903—1982)京声 溪泉新中国名人录第264页

裴文中1904——1982

號明華,河北豐南人,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生。192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1929年第一個發現中國猿人的頭蓋骨化石。1935年赴法國留學,1937年獲巴黎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國民政府地質部中國地質调查所技士、技正,兼周口店辦事處主任,新生代研究室研究員。並在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任教。後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長,中国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兼副秘書長。並為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馆協會理事長,中国考古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古生物學會名譽理事,中国科學院學部委員。1982年9月18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8歲。著有《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文化》、《舊石器研究》、《關於周口店食肉類》、《中國原始人類的生活環境》、《中國新生代地層》、《中國人的最古的祖先》、《中國新生界》、《中國猿人研究是否是最原始的“人”?》等。

裴文中

中国考古学家。1904年3月5日生于河北省丰南县(原丰润县),1982年9月18日卒于北京。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8年参与周口店发掘猿人化石的工作,1929年起主持周口店的发掘。1929年12月2日在周口店第1地点首次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进而明确北京人的文化性质。1933~1934年主持发掘山顶洞遗址。1935年赴法国深造,1937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是中国猿人第1个头盖骨的发现者,又是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奠基人和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石器时代考古学作出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博物馆学会主席。发表论文80多篇。先史学与原史学国际会议名誉常务理事(1957)、国际第四纪联合会名誉会员。30年代初,他系统地研究了周口店第1地点的食肉目化石撰写了专著,并发表了很多有关周口店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哺乳动物群的著作,如《山顶洞动物群的研究》、《第15和第4地点的动物化石》以及《第13地点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等。1949年后,领导了广西洞穴的考察,找到了巨猿化石的产地和确切层位;研究了产自巨猿洞的除偶蹄目和奇蹄目外的哺乳动物化石,建立了中国南方第1个早更新世标准地层剖面。他将丁村动物群的时代定为晚更新世早期,丁村剖面被确立为该时代的标准剖面。他把中国第四纪的哺乳动物区系划分为4大区,即东北区、华北区、华南区和淮河过渡区。1957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名誉会员称号,1979年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史前学和原史学协会名誉理事。

裴文中

裴文中1904—1982PeiWenzhong

中国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地质学家。河北省丰南县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后负责领导北京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发掘工作,于1929年12月2日发现第一个保存完好的中国猿人(后改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1931年考定北京人制作的旧石器,并根据灰烬层及烧骨等论证北京人使用火的事实,为研究人类进化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证据。1935年去法国留学,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37)。回国后在地质调查所工作,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并继续参加和主持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室主任、北京大学教授等职。1957年被吸收为英国皇家人类学会会员;1979年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史前学和原史协会常务理事;1982年为国际第四纪研究会会员。一生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对古人类学、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竺可桢   马可·波罗 ☛

裴文中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曾历任中央文化部博物馆处处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博物馆学会等职。他于1929年12月2日在北京周口店首次发现了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为人类起源和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证据。从1931年起,开始研究北京人的石器与用火痕迹,从而把北京人的研究归入了考古学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对广西的巨猿化石、山西丁村遗址作过深入研究,并取得许多成果。在国际上,他由于成就突出而享有盛誉,获得过法、英等国和国际学术团体授予的荣誉称号。参见“人类学”中的“裴文中”。


裴文中1904—1982

中国现代体质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字明华,河北滦县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后留学法国攻旧石器时代考古学。1937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曾多年主持周口店发掘工作,1929年12月发现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后确认石器、烧骨和用火灰烬的存在,明确了北京人的文化性质。在山顶洞人、丁村人、资阳人等的发现和研究上也有重要贡献。曾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质学部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等职。著有《周口店洞穴层采掘记》、《周口店山顶洞之文化》、《中国史前时期之研究》等。


裴文中

见“人类学”中的“裴文中”。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3: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