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补偿性财政政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补偿性财政政策Compensatory Fiscal Policy逆对经济风向交替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解决衰退和失业问题;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以抑制总支出,控制通货膨胀。两项政策相互配合,在整个经济周期期间做到收入平衡,消除经济周期的波动,以达到维持经济稳定的目的,而不追求每一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补偿性财政政策的另一层含义是:用财政支出的增加或减少来补偿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的减少或增加。 补偿性财政政策一种在短期内实行不平衡预算,但在较长时期追求财政预算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萧条时期,政府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用增加财政赤字的办法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而在繁荣时期,政府执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用增加财政盈余来抑制总需求,实现物价稳定。总体上看,财政政策就具有先后补偿功能。长期看,所有的财政赤字等于所有的财政盈余。这是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汉森(Hansen, Alvin Harvey,1887—1975)提出的一种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符合“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以使经济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地稳定发展;同时,又用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来弥补萧条时期的财政赤字,使财政在整个经济周期内实现收支平衡。这种政策主张有时又称为“长期预算平衡论”或“周期预算平衡论”。补偿性财政政策仍然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赤字政策,只不过它设想了未来可能会采取紧缩性政策,并用未来的财政盈余来抵补眼前的财政赤字。当时提出此种理论,主要是为了说服美国国会通过赤字预算。美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基本上实行这种补偿性财政政策,使美国经济在50年代没有出现严重的失业与通货膨胀。 补偿性财政政策一国政府为应付国民收入和就业的波动而实施的财政方面的补偿措施。它有以下两个内容: 补偿性财政政策 补偿性财政政策一国政府为应付国民收入和就业的波动而实施的财政方面的补偿措施。它有两个内容: ☚ 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 补偿性财政政策 补偿性财政政策西方国家经济中为补偿国民收入和就业的波动而采取的财政措施。这种措施的目的是要通过提高国民收入最终使社会就业状况得到改善。这种措施一般需要调整税收及政府开支,即在社会经济下降时,为抵消私人投资的降低,需要增加政府向私人企业的购买数量,并且减少消费者及企业的税收,以使消费者及企业能够增加收入,从而求得经济的平衡。 ☚ 冻结帐户 证券 ☛ 补偿性财政政策 补偿性财政政策compensatory fiscal policy政府为补偿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的波动而实施的财政管理。补偿性财政政策是由美国经济学家A·汉森倡导的。认为,私人的消费在短期内是比较稳定的,而私人的投资则相对不稳定。因此,如果由私人部门产生的有效需求不足以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公共部门就要增加支出以补偿这种不足。反之,如果私人部门的有效需求过旺,公共部门就要减少支出以抵消这种过旺。补偿性财政政策是一种把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结合起来的财政管理方法。在经济萧条时期,为了达到理想的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政府要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这会直接导致政府预算的赤字;而在经济繁荣时期,为避免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政府要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会直接导致政府预算的盈余。但就使经济达到平衡和使预算达到平衡比较来说,补偿性财政政策主要侧重于前者,而后者相对来说是次要的。 ☚ 财政政策 补贴 ☛ 补偿性财政政策 补偿性财政政策compensated fiscal policy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哈维·汉森在4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财政政策。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它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在萧条时期,政府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增加财政支出,减少政府税收,以增加财政赤字来刺激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在繁荣时期,政府执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减少财政支出,增加政府税收,以增加财政盈余来压抑总需求,实现物价稳定。同时,政府以繁荣时期的财政盈余来补偿萧条时期的财政赤字。这是所谓的预算周期平衡,即不以当年的财政收支平衡作为目标,而从整个经济周期来安排财政收支平衡。另一层含义是指:政府用财政支出的增加或减少来补偿私人投资或私人消费的减少或增加。这是所谓的国民经济平衡,即以国民经济中政府、企业、家庭、地方政府等不同部门的总收入与总支出来安排收支平衡,以财政收支作最后的平衡调节。这样,也许在整个经济周期内,国家财政每年都会是赤字,但每年的社会总收入与总支出是平衡的,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 挤出效应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 ☛ 补偿性财政政策 补偿性财政政策美国凯恩斯主义者汉森于本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一种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理论。主张政府逆经济风向而行事,交替使用扩张与紧缩两种办法: 在经济萧条期间,采用赤字预算的膨胀政策,扩大政府开支,减低税率,提高社会总需求;在经济繁荣期间,采用盈余财政的紧缩政策,缩减政府开支,提高税率,降低社会总需求。在政府预算平衡问题上,打破年度平衡的传统观念,不追求当年预算收支平衡,而是以繁荣年份的财政盈余来弥补萧条年份的财政赤字,以整个经济周期内的平衡为目标。这种政策的主旨,在于消除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其既不过度繁荣,又不致陷于过度的经济危机之中,实现长久的、稳定的经济增长。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实施补偿性财政政策时,还要辅之以补偿性的金融措施。凯恩斯主义者的这一政策主张,对凯恩斯的膨胀性财政政策进行了修改,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受到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重视,并在实际上成为各国财政政策的核心。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曾颁布了相应的法案。美国在1946年公布的“莫莱充分就业法案”,也同样体现了补偿性财政政策的要求。在整个50年代,美国政府推行补偿性财政政策,使经济危机比较缓和,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却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和日本。60年代,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为了加速美国的经济增长,遂放弃了补偿性财政政策,代之以增长性财政政策。 ☚ 需求管理 两个剑桥之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