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及其处理原则的重要著作。原为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后经本人根据原始记录加以整理,并作了若干重要补充和修改,于1957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 这篇著作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规律,分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我国社会主义现实的产物。1956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引起了许多国家共产党思想的混乱,帝国主义也乘机煽动反苏反共狂潮。匈牙利事件、波兰部分工人举行反政府罢工事件以及我国少数工人、学生闹事,等等,都表明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理论的原因,许多共产党人不承认或不敢公开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因而在现实的矛盾面前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所以,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以及怎样处理这些矛盾,已经成为领导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不能不解决的现实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为著回答这样的问题写出的。 这篇著作共有十二章,每章著重阐述一个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政治问题。 从总体上说,第一章《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全书的总纲和理论基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特别是关于两类矛盾的学说,主要是在这里提出的。这一学说的主要观点是: 毛泽东的这套理论具有首创性。在他之前还没有如此系统地提出过。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社会主义社会的生活经验,提不出这方面的系统理论是自然的。但他们预见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会有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若干痕迹,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存在。列宁有领导无产阶级政权七年的经验,但没有建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验,所以他只是研究了无产阶级专政初期的某些社会矛盾,如人民群众同政府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之间的矛盾,分配中的矛盾等。可贵的是,列宁明确认为,对抗和矛盾不是一回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1936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以后,斯大林只是强调人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和道义上的一致,基本上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有矛盾。直到1951年,在他逝世前两年,才承认生产关系有落后于生产力的可能,但还是没有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全局性的问题提出来。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苏联共产党和理论界一直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有矛盾,特别是不承认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有矛盾,结果在社会矛盾面前显得很被动。苏联党的这种观点对社会主义各国都有很大影响。这就表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的学说,特别是两类矛盾的学说,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