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衍文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衍文

见“衍字”。

衍文

衍文

古书在传抄、刊印中误增的字。如《墨子·备城门》:“令吏民皆智知之。”“知”是衍文。造成衍文主要有三种情况:
❶以旁记字误入正文而衍。旁记字有的是解释原文的词语。如《大戴礼记·五帝德》:“昏忽之义。”“昏”字解释“”字,误入正文。 旁记字也有的说明通假。如《史记·刺客列传》:“臣欲使人刺之,众终莫能就。”“终”字说明“众”是假借字,误入正文。旁记字还有的是注明其他版本不同的字。如《国语·晋语》:“不可以封国。”别本“封”字写作“国”,旁记于此,误入正文。
❷两字形似而衍。如《墨子·非攻下》:“率不利和。”“率”就是“帅”,本为“帅不和”,“利”字因与“和”字形体接近而误增。《商君书·兵守》:“四战之国,好举兴兵以距四邻者国危。”“举”字因与“兴”字形近而误增。
❸涉上下文而衍。如《逸周书·大匡》:“乐不墙合。”“墙”字因下文“墙屋有补无作”中的“墙”字而误增。《墨子·尚同下》:“故又使国君选其国之义,以义尚同于天子。”下句“义”字涉上句“义”字而衍。

☚ 倒文   脱文 ☛

衍文

书籍传抄刊刻中错出的文字。郑樵《〈通志〉总序》:“既无~,又无绝绪,世世相承,如出一手。”

衍文

亦称“衍字”、“羡文”。指书籍在流传过程中误增的字。如《后汉书·郑玄传》引郑玄《戒子书》: “吾家旧贫,不为父母昆弟所容。”清代发现的唐人所撰、金人重刻的郑玄祠墓碑文此句作“为父母昆弟所容”。故知《后汉书》中的“不”字为衍文。各种校本图书订正衍文,若不改动原文,则往往于校语中注明“某本某字下无某字(某某几字)”;无异本可依时,则注明“某字(某某几字)当衍(或疑衍、不必有)”。若据异本删去衍文,则于校语中注明删去文字及改动所据版本。

各种字

各种字

书写的文字:蛇蚓
语句中的字或词:字眼 字脚
小字:蝇头
小楷字:蝇头小楷 蝇头楷书 蝇头细书 蝇头细字 蝇头细楷
大字:擘窠(擘窠书;擘窠大字)
正楷字:正体
写错或读错的字:白字 别字 错字 讹字 误字 误书 谬字 错别字
字谜中作为谜底的字:谜字
因缮写、刻版等错误而多出的字:衍字
因缮写、刻版等错误而多出的字或句子:衍文
形状怪异难以辨认的字:虫书鸟迹 虫书鸟篆 蝌斗鸟迹 蝌蚪鸟迹
宋代称犯人脸上刺的字:金印(打~)
仙人所写的奇字:仙书 灵书
为留作纪念所题写的字:题字
写法不同的同音同义字:重文 异体字
不同形体的字:殊文
不认识的字:生字
不常用的字:冷字 僻字
不规范的字:伪字
稚嫩拙劣的字:栖鸦 涂鸦

☚ 字   笔画 ☛
衍文

衍文yanwen

校勘学术语。所谓“衍文”,即抄写、刊刻古书误增的文字。例如《周礼·秋官·掌客》:“车皆陈。”郑玄注:“皆陈于门内者,于公门内之陈也。言车者,衍字耳。”又如《荀子·王制》:“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王念孙认为:“元恶”,“中庸”对文,“中庸”下不当独有“民”字,此涉注文“中庸民”而衍,《韩诗外传》无“民”字。(王念孙《读书杂志》八之三“中庸民”条)
造成衍文的原因很多,有时因两字形似而衍。如《汉书·窦田灌韩传》:“窦婴、田蚡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时决策而各名显。”王念孙指出,句中“名显”专指灌夫,不包括窦、田二人,前面不应有“各”字,《史记》正作“灌夫用一时决策而名显”。“各”字是因与“名”字相似而衍;有时因涉及上下文造成衍文,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王氏以为,句中“曰”、“称”同义,考《太平御览·兵部四十五》引这段文字作“听舆人之谋称舍于墓。”没有“曰”字,从而勘定原文“曰”字是涉下文“称”字而衍;有时传写人误把前人在古书上旁记的字当成正文,造成衍文,如《史记·刺客列传》:“臣欲使人刺之,众终莫能就。”王氏以为,句中“众”本为“终”的借字,后人在“众”旁记了个“终”字,抄书人误把“终”字一并抄入了正文,遂成了衍文。

☚ 校勘   脱文 ☛

衍文

校勘学术语。古书在传抄翻刻中误增的字。如《老子·二十二章》:“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下‘道者’二字衍文也,本作‘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衍文yǎn wén

多余的字句。《伤寒来苏集·自序》:“其间若脱落,若倒句与讹字衍文,须一一指破。”

衍文yan wen

redundancy due to misprinting or miscopying

衍文yan wen

redundancy due to misprinting or mis-copy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