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铜重楮轻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铜重楮轻论中国宋元之际历史学家马端临对铸币及纸币的认识。马端临赞美铜钱,但不反对楮币的流通。他指出: “至若权轻重,通贫富而可以通行者,惟铜而已。故九府圜法自周以来未之有改也。……自交、会既行而始直以楮为钱矣。夫珠玉黄金,可贵之物也; 铜虽无足贵,适用之物也; 以其可贵且适用者制币而通行之,古人之意也。至于以楮为币则始以无用为用矣。举方尺腐败之券而足以奔走一世,寒借以衣,饥借以食,贫借以富,盖未之有。然铜重而楮轻,鼓铸繁难而印造简易。今舍其重且难者,而用其轻且易者; 而又下免犯铜之禁、上无搜铜之苛,亦一便也”(《文献通考·自叙》)。他把纸币发生的原因归结为运送便利及发行成本低,并可避免“犯铜”、“搜铜”等弊端。但他能通过对货币流通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部分地抛弃了他对铜钱制度的迷恋,肯定纸币流通的意义,已属难能可贵。此外,马端临认为蓄钱志在流通,即货币贮藏者的目的是要在有利的场合使货币重新进人流通,由封建国家以立法禁止人们贮藏货币实无必要。他说,“蓄钱者志在流通,初不烦上之人立法以教其懋迁也。今以钱重物轻之故,立蓄钱之限,然钱重物轻正藏镪逐利者之所乐闻也。人弃我取,谁无是心,正不必设法禁以驱之” (《文献通考·钱币一》)。在古代社会,人们贮藏货币的目的是较永久化地保藏价值,亦即把货币长期窖藏起来,尽可能使它不再进入流通。马端临把蓄钱一般地看作是志在流通,并用这一观点来批判唐代蓄钱之禁,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尽恰当。 铜重楮轻论 铜重楮轻论theory of copper being valued more than paper money中国宋元之际历史学家马端临对铸币及纸币的认识。马端临赞美铜钱,但不反对楮币的流通。他指出:“至若权轻重,通贫富而可以通行者,惟铜而已。故九府圜法自周以来未之有改也。……自交、会既行而始直以楮为钱矣。夫珠玉黄金,可贵之物也;铜虽无足贵,适用之物也;以其可贵且适用者制币而通行之,古人之意也。至于以楮为币则始以无用为用矣。举方尺腐败之券而足以奔走一世,寒借以衣,饥借以食,贫借以富,盖未之有。然铜重而楮轻,鼓铸繁难而印造简易。今舍其重且难者,而用其轻且易者;而又下免犯铜之禁、上无搜铜之苛,亦一便也”(《文献通考·自叙》)。他把纸币发生的原因归结为运送便利及发行成本低,并可避免“犯铜”、“搜铜”等弊端。但他能通过对货币流通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部分地抛弃了他对铜钱制度的迷恋,肯定纸币流通的意义,已属难能可贵。此外,马端临认为蓄钱志在流通,即货币贮藏者的目的是要在有利的场合使货币重新进入流通,由封建国家以立法禁止人们贮藏货币实无必要。他说:“蓄钱者志在流通,初不烦上之人立法以教其懋迁也。今以钱重物轻之故,立蓄钱之限,然钱重物轻正藏镪逐利者之所乐闻也。人弃我取,谁无是心,正不必设法禁以驱之”(《文献通考·钱币一》)。在古代社会,人们贮藏货币的目的是较永久化地保藏价值,亦即把货币长期窖藏起来,尽可能使它不再进入流通。马端临把蓄钱一般地看作是志在流通,并用这一观点来批判唐代蓄钱之禁,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尽恰当。 ☚ 钱实楮虚论 楮币折阅罢行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