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行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科舉部 > 應試所需 > 行書 行書 xíngshū 通稱“行卷”。明清時期八股文選本,爲舉人之作。明隆慶五年辛未,張居正主會試,欲去繁蕪以歸雅正,首拔鄧以讚、黄洪憲,刊其行卷程式天下。清·李調元《制義科瑣記·酒芝》:“[李太虚]以典試復命過吳門……是時(吳)梅村亦登賢書,因購吳行卷,擕以北上,爲延譽京師。”《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考卷、墨卷、房書、行書,名家的稿子……共是九十五本。”清·紀昀選《房行書精華》,即房稿與行卷之精選本。 行書一種書體。界于楷、草之間。今世使用最廣,在書法藝術諸體中,尤為學者所好。行書始于前漢末至後漢中,漢代解隸作草,行書取兩者之長,獨成一體。晉衛恒云: “魏初有鍾(繇)、胡 (昭) 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劉德升,而鍾氏小異。”唐張懷瓘《書斷》曰:“行書者,後漢穎川劉德升所作也, 即正書之小,務從簡易。”《墨藪》曰:“行書即正書之小譌,鍾繇謂之行押書。”以上為舊說。若依新說,行書至晉已達登峰造極,與草書之興,同一世代,即王羲之、王獻之時代。行書先于楷書,前者成熟于晉代,後者成熟于公元五世紀,故曰行書并非楷書草化。行書有兩種,清劉熙載云:“行書有 ‘真行’,有 ‘草行’。真行近真而縱于真,草行近草而斂于草。”行書自晉成熟後,歷隋、唐、宋、元、明、清,俱顯美姿,至今亦然,確保其書法體式之地位。→見【行書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