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核糖核酸染色
核糖核酸(RNA)是指导血细胞合成蛋白质的信息物质,存在于胞浆和核仁中。在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其含量呈规律性变化,越是早期含量越丰富。随着细胞的成熟,则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在粒细胞系统,以原粒细胞含量最多,成熟粒细胞几近消失。在红细胞系统以原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中含量最多,无核红细胞中除网织细胞含有少量RNA外则没有RNA。但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系统则不然,即使是成熟型细胞,RNA也不消失。血细胞RNA染色是根据Brachet所提出的间接法,即甲绿-派洛宁(pyronin)染色法,其原理是RNA对某些碱性染料如派洛宁有亲和能力,RNA受RNA酶或高氯酸作用发生特有的解聚作用,这种处理并不影响核染色质或核的其它部位的脱氧核糖核酸。如经RNA酶消化处理过的涂片细胞,若胞浆和核仁不再对原来具有亲和能力的染料染色时,表明未做消化处理时被派洛宁染成红色者是RNA,从而证实RNA对碱性染料派洛宁具有特异性亲和能力。显示RNA时,将固定的涂片放入含有甲绿-派洛宁染液中浸染0.5~1h,取出,经水洗后直接用油镜观察。同时取同一标本的涂片,先经RNA酶或高氯酸处理,于37℃保温1h后,以同法染色,作为对照。RNA分布在胞浆和核仁中,呈不同程度的红色,RNA越多,色泽越深,胞核着绿色表明是脱氧核糖核酸。增生旺盛的骨髓,其有核细胞的RNA含量明显增多,如某些增生性贫血。一些骨髓异常增生的疾病如白血病,或恶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时,RNA也都增多。在某些增生减低性的骨髓,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放射病的血细胞的RNA含量可减少。在感染、何杰金病、恶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中,RNA也相应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