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抗肾小球基膜抗体测定
血清中存在抗肾小球基膜抗体可作为诊断抗肾小球基膜肾炎的证据。过去使用的琼脂凝胶沉淀法敏感度不够,而被动(间接)血凝集法又缺乏特异性,故现多用间接免疫荧光(或酶标免疫)法以及放射免疫法。
❶间接免疫荧光(或酶标免疫)法: 于玻片上将正常人肾或灵长类动物的肾组织上加以病人血清,再滴加荧光素异硫氰酸盐或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IgG抗体,用荧光显微镜检查,如果病人血清中含有抗基膜抗体,则能与人或动物肾小球基膜结合,形成线样沉积物,称为阳性。此法在Good-pasture综合征可得95%阳性; 其它抗肾小球基膜肾炎,约60%阳性。
❷放射免疫法: 将肾小球基膜(或经胶原酶预处理的基膜)作为抗原,用放射性核素标记,与病人血清(含抗肾小球基膜抗体,IgG)混合,再用抗IgG抗血清或聚乙二醇使上述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然后测定复合物中放射性。94%的Goodpasture综合征及77%抗肾小球基膜肾炎病人可呈阳性。本法除能提供抗肾小球基膜肾炎诊断依据外,还可动态地观察病人抗肾抗体的消失与否,提示病人可否做肾移植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