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蟾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節慶部 > 夏 > 蟾酥
蟾酥  chánsū

端午日刺取蟾蜍之漿沫以供藥用,謂可解毒辟瘟。明·劉侗等《帝京景物略·春場》:“〔五月五日〕太醫院官,旗物鼓吹,赴南海子捉蝦蟆,取蟾酥也。其法:針棗葉,刺蟾之眉間,漿射葉上,以蔽人目,不令傷也。”清·顧禄《清嘉録·採百草》:“藥市收癩蝦蟆,刺取其沫,謂之蟾酥,爲修合丹丸之用,率以萬計。人家小兒女之未痘者,以水蓄養癩蝦蟆五個或七個,俟其吐沫,過午取水煎湯浴之,令痘瘡稀。”參見本類“肉芝”。

蟾酥venenum bufonis

外用药。出《本草衍义》。见《兽药规范》(二部)。又名蛤蟆酥、蛤蟆浆。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等的耳后腺及皮肤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用时打碎置酒或牛奶中溶化、干燥,研细用。主产河北、江苏、山东等地。甘、辛,温;有大毒。入心、胃经。功能解毒,消肿,通窍,止痛。主治:❶咽喉肿痛,与朱砂、麝香、牛黄、雄黄等配伍,如六神丸。
❷疮黄疗毒,与活蜗牛、麝香、没药、铜绿等配伍。
❸猝然倒地,昏迷不醒,单用或与麝香、丁香等配伍,研末吹鼻。牛、马1.5~3克;猪、羊0.15~0.3克。内服入丸、散剂。外用适量,不可入眼目。孕畜禁用。本品含华蟾酥毒素(cinobufotoxin)、蟾酥毒、华蟾蜍素、华蟾蜍次素、肾上腺素、麦角醇、胆固醇、辛二醇等。小剂量加强离体蟾蜍心脏的收缩力,类似洋地黄的强心作用,大剂量使心脏停止收缩期,但排泄迅速,无蓄积作用。对麻醉状态下的实验动物,具有使血压上升及中枢性的呼吸兴奋作用,能使粘膜感觉神经麻痹。华蟾毒素、华蟾毒配基的浸润麻醉作用比普鲁卡因还强。有抗炎、抗肿瘤、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可提高小鼠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

蟾酥

药名。出 《本草衍义》。又名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而成。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甘、辛,温,有毒。入心、胃经。解毒,消肿,强心,止痛。治痈肿疔疮,咽喉肿痛,瘰疬,骨关节结核,慢性骨髓炎,心力衰竭,吐泻腹痛,牙痛。内服: 15~30mg,多入丸、散用。痈肿疔疮等外用时,研末调敷患处。孕妇忌服。现试用于皮肤癌,肝癌,肺癌,食管癌,贲门癌,再生障碍性贫血。本品含华蟾蜍毒素、华蟾蜍它灵、去乙酰华蟾蜍它灵、肾上腺素、胆甾醇、华蟾蜍色胺等。蟾蜍毒素有强心利尿作用,与洋地黄相似;还能兴奋呼吸,升高血压,并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及某些抗癌、抗放射作用。其表面麻醉作用也相当强,有镇痛作用,但毒性较大。蟾蜍色胺有某些平喘、抗过敏作用,量大可引起幻觉,对动物有致惊作用。人中毒后,可按洋地黄中毒时的急救原则处理。

蟾酥toad venom,secreto bufonis

系蟾酥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耳后腺与皮肤腺浆液经加工而成的干燥物。本品内含华蟾蜍素、华蟾蜍毒素、华蟾蜍次素、去乙酰蟾蜍素等。具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升压、兴奋呼吸等作用,近年研究尚有抗肿瘤作用。临床多入丸散或外用。如蟾蜍丸用于治疗疔疮痈疽,应限制服量,孕妇忌用;牙痛一粒丸,用于治疗牙痛、龋齿痛;蟾蜍酊,用于拔牙前麻醉。

蟾酥

蟾酥

蟾蜍2个耳后腺和其它皮肤腺分泌物的干制品。主要取自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皮肤腺所分泌或喷射的白色浆液,经人工干燥而形成的蟾酥,可供中药用,有强心、抗炎、消肿、止痛、平喘、镇咳、利尿、局部麻醉、辐射防护、收缩平滑肌、抗病毒、抗癌等多种作用。主治痈肿疮毒、咽喉肿痛,外治风虫牙痛。是中药“六神丸”、“梅花点舌丹”、“消炎解毒丸”、“蟾酥丸”等成药的主要原料。用70%乙醇浸泡的蟾酥粉,再混合2%的碘酊,制成的“蟾酥酊”,可用于五官科手术、拔牙前的麻醉剂。蟾酥中的多种成分也可以人工合成,1934年首次从蟾蜍所分泌的乳白色浆液(蟾毒)中分离成功。其所含成分一般有蟾酥精(对心脏的效应与洋地黄相似)、蟾毒色胺(致幻药)、5-羟色胺(血管收缩药)等。但不同种的蟾蜍,其毒素的成分有所不同。在正常情况下,蟾毒素不会影响人的皮肤,但能刺激眼和黏膜。老年人要教育晚辈,不要任意触动和捕杀蟾蜍。

☚ 蟾蜍   蛇胆 ☛

蟾酥chán sū

《本草纲目》虫部第42卷蟾酥(31)。药名。
【基原】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 B.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经加工干燥而成。
【别名】蟾蜍眉脂(《药性论》),蟾蜍眉酥(《日华子本草》),癫蛤蚂浆(《新疆药材》),蛤蟆酥(《山东中药》),蛤蟆浆(《中药材手册》)。
【性味】甘辛,温,有毒。
❶《本草正》:“味辛麻,性烈,有毒。”
❷《本草汇言》:“味辛苦烈,气热,有毒。”
【归经】《本草通玄》:“入足阳明、少阴。”
【功用主治】
❶《药性论》:“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
❷《日华子本草》:“治蚛牙,和牛酥摩;治腰肾冷,并助阳气,以吴茱萸汁调敷腰眼并阴囊。”
❸《本草衍义》:“赤缝中出血,以纸纴子蘸干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
❹《医学入门》:“主痈疽疔肿瘰疬,一切恶疮顽癣。”
❺《本草正》:“治风、虫牙痛,以纸拈蘸少许点齿缝中。”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或掺膏药内贴患处。内服:半厘至一厘,多入丸、散用。
【成分】蟾蜍浆液经加工干燥所成的固体物,名为蟾酥。在化学上属于甾族化合物(Steroids),而其C17上再接-α-吡喃酮(α-Pyrone)基,凡具有此种骨架的物质,总名蟾蜍二烯内酯(Bufadienolide),是蟾蜍浆液、蟾酥的主要有效成分。中国蟾蜍酥中分出的华蟾蜍毒素(Cinobufotoxin),酸解后产生华蟾蜍精、辛二酸(Suberic acid)和精氨酸。这种蟾酥中尚分出肾上腺素、胆甾醇、辛二酸。辛二酸可与蟾蜍苷元结合,从蟾酥中曾分离华蟾蜍精、惹斯蟾蜍苷元、蟾蜍灵和日本蟾蜍它灵的3-辛二酸(3-Hydrogen suberate)酯。蟾蜍浆液及蟾酥中,尚含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吲哚系碱类成分,如5-羟色胺(Serotonine),蟾蜍色胺(Bufotenine)C12H16ON2,一名华蟾蜍色胺(Cinobufotenine),蟾蜍特尼定(Bufotenidine)C12H18ON2,蟾蜍硫堇(Bufothionine)C16H14ON2S,去氢蟾蜍色胺(Dehydrobufotenine)C16H14ON2,色胺(Tryptamine)C10H12O,其中蟾蜍特尼定在蟾酥中含率甚高;含氮物质,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尚有肾上腺素(Adrenaline)。氨基酸除上述的精氨酸外,尚有γ-氨基丁酸及两种精氨酸衍生物;也含一些肽类。
【药理】
❶强心作用:蟾酥毒有洋地黄样作用,小剂量能加强体外蟾蜍心脏收缩,大剂量则使心停于收缩期。
❷对呼吸、血压的作用:蟾蜍灵、华蟾蜍精、惹斯蟾蜍苷元、华蟾蜍它灵静脉注射(0.05 mg/kg),均可引起麻醉兔的呼吸兴奋和血压上升。呼吸兴奋是中枢性的。正常人静脉注射蟾蜍它灵0.25~0.5 mg,升高收缩压而不影响舒张压,说明主要由于心脏兴奋。在麻醉狗,还可看到在血压上升时内脏血管收缩,此作用不受肾上腺素阻断剂的影响。蟾蜍色胺与上者不同,它能引起肾上腺素释放,且使动物对肾上腺素更加敏感。蟾蜍特尼定与它相似;但由于其毒性很强,超过5 μg/kg即可引起兔血压下降。
❸局部麻醉作用:蟾酥80%乙醇提取物有表面麻醉作用,在兔角膜及人舌试验,作用比的卡因慢而持久,有局部刺激性。
❹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蟾酶有镇痛作用,在小鼠热板法、电击法、兔中枢神经总和功能法,都能提高痛阈,但治疗指数较低。蟾蜍灵对大鼠静脉注射(0.8 mg/kg),可引起强直性惊厥;对小鼠也有致惊作用。
❺对横纹肌、平滑肌的作用:蟾蜍苷元对横纹肌有兴奋作用。蟾蜍灵低浓度(10-4)在大鼠横膈标本上,对突触前乙酰胆碱的释放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先促进后抑制。蟾蜍灵能部分的拮抗镁离子的神经肌阻断作用,对胆碱酯酶则并无抑制作用。蟾蜍特尼定引起蛙腹直肌收缩作用的强度,介于烟碱与乙酰胆碱之间,箭毒可阻断此种收缩,但毒扁豆碱却不能增强此作用。蟾蜍特尼定(10-9)能收缩体外兔肠。还能收缩体外豚鼠子宫(10-7);对体外兔耳血管也能收缩,但在整体兔耳灌流中,则无作用。
❻平喘、镇咳:预先皮下注射蟾蜍色胺,对5-羟色胺喷雾引起的豚鼠气管痉挛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对组织胺或乙酰胆碱喷雾引起的则无效。蟾酥煎剂,对小鼠有镇咳作用,祛痰效果较差,毒性较强。
❼抗炎、抗肿瘤、抗放射:蟾酥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其中的甾醇类物质能抑制血管通透性。对局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家兔,肌内注射蟾酥注射液能阻止病灶扩散,使周围红肿消退。此外,蟾酥在试管内能抑制血吸虫的活动。曾报道蟾蜍皮提取物对小鼠肉瘤180,兔B.P.瘤有效,延长患粗原细胞瘤、腹水癌和肝癌小鼠的生存期,并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功能。蟾蜍特宁对X射线(800伦琴,50千伏)局部照射的豚鼠的脱毛具有保护作用,如加大到1600伦琴,或对小鼠全身致死量照射引起的损害则皆无保护作用。
❽毒性:蟾酥各种成分对小鼠半数致死量(mg/kg),蟾酥为41.0(静脉),96.6(皮下),36.24(腹腔);蟾蜍灵为2.2(腹腔);华蟾蜍精为4.38(腹腔);惹斯蟾蜍苷元为4.25(快速静脉注射),15(慢速静脉注射),14(腹腔),124.5(皮下),64(口服);蟾蜍特尼定为1.3(静脉);蟾蜍它灵对狗的半数致死量接近0.36(静脉),口服最小致死量接近0.98。静脉或腹腔注射蟾酥注射液,小鼠急性中毒为呼吸急促,肌肉痉挛,心跳不整,最后麻痹而死,阿托品对此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蟾酥经煮沸后毒性大减。人中毒后,可按洋地黄类强心药中毒时之急救原则处理。

蟾酥chánsū

中药名。出《本草衍义》。别名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B.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等耳后腺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而成。产于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辛, 温, 有毒。入心、经。解毒消肿,强心止痛。治痈肿疔疮、咽喉肿痛、瘰疬、肿瘤、慢性骨髓炎、心力衰竭、吐泻腹痛、牙痛, 内服: 15 ~ 30 毫克, 入丸、散用, 不入煎剂。痈肿疔疮等外用时, 研末涂敷患处。孕妇忌服用。本品含华蟾蜍毒素, 酸解后产生华蟾蜍精、辛二酸和精氨酸。蟾酥毒素有洋地黄样强心作用, 还能兴奋呼吸, 升高血压, 有很好的抗炎作用。据报道, 有轻度抗癌、抗放射作用。其表面麻醉作用也相当强。中毒后, 按洋地黄中毒急救原则处理。

蟾酥

蟾酥

蟾酥,又名癞蛤蟆浆、蛤蟆浆、蛤蟆酥。始载于《药性论》,原名蟾蜍眉脂。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 melanostictusSchneider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夏秋两季捕捉,洗净,晾干体表水分,然后挤出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浆液,置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否则变黑。滤去泥沙及杂质,取纯浆放入圆模型中晒干,称为“团酥”(块酥)。如将浆液均匀涂于玻璃板上或竹箬上晒干,称为“片酥”。
团酥(团蟾酥)呈扁圆形团块状、饼状或棋子状,表面棕褐色、紫黑色或紫红色,平滑,边缘薄,中间略厚,直径3~7cm,有的具有皱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或紫红色,半透明胶质状,略有光泽。遇水即呈乳白色泡沫隆起,用锡纸包碎块火烧,即溶为油状。气微腥,味麻辣,粉末嗅之作嚏。
片酥(片蟾酥)呈长方形或不规则薄片,大小厚薄不一,表面茶棕色或棕黑色,半透明,一面较粗糙,一面较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均一,略有光泽。气微腥,味麻辣。主产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
本品味甘、辛,性温。有毒。归心、胃经。功能解毒,消肿,止痛,辟秽。主治痈疽、疔疮、发背、瘰疬、咽喉肿痛、龋齿疼痛、痧症吐泻腹痛等证。用治痈疽、疔疮及诸恶疮,每与活血、消肿、止痛的麝香、乳香、没药同用。如局部红肿疼痛,可再配寒水石、朱砂、铜绿、蜗牛等清热解毒之品,如《外科正宗》蟾酥丸。若痈疽皮色不变,水肿作痛,须配川乌等辛散之品,如《玉机微义》蟾酥丸。用于肿毒如未化脓者,可配广胶、米醋,溶化调和,围肿处以图消散; 如已化脓者,配石灰,制成小薄饼,贴于疮头,上盖膏药使之速破。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常配牛黄等同用,如《喉科心法》六神丸。风火牙痛,配雄黄、硼砂、甘草等,制丸如菜子大,每取1~2粒,置于牙痛处; 如是蛀牙,配巴豆霜,烧焦杏仁,共研如泥,取粟米大,塞于蛀孔中,有涎即吐出,均有止痛的效果。夏季感受秽浊之气,误食不洁之物,发生痧症吐泻腹痛者,与麝香、丁香、苍术等芳香辟秽之品同用,如《绛囊撮要》痧症蟾酥丸。若感受暑邪,头晕胸闷,腹中绞痛,吐泻不得,神志昏迷者,可配麝香、冰片、牙皂等辟秽开窍药,如时方飞龙夺命丹。本品有毒,不宜多用和久用。缪希雍谓:“若欲内服,勿过三厘。慎毋单使,必与牛黄、明矾、乳香、没药之类同用乃可。如疮已溃,欲其生肌长肉之际,得之则作痛异常。”为丸、散服,0.015~0.03g。不入煎剂。服用过量,易致中毒,故使用宜慎。有严重胃溃疡、胃炎、心血管疾患及孕妇忌服。外用时,注意不能入目。如已入目者,宜急用紫草汁洗点。
实验研究: 蟾酥的成分很复杂,有强心成分,有增高血压、止血及收敛性质的成分和其他。中华大蟾蜍的蟾酥中,其强心成分有: 华蟾蜍毒素、华蟾蜍精、南美蟾蜍精和少量的华蟾蜍甙元。其增高血压、止血及收敛性质的成分有: 肾上腺素、蟾蜍季铵和华蟾蜍色胺等。华蟾蜍毒素水解后产生华蟾蜍精和辛二精氨酸。还含5-羟色胺、5-甲基-5-羟色胺、胆甾醇等。黑眶蟾蜍的蟾酥中还有日本蟾蜍甙元。
蟾酥及其所含的很多成分,都具有典型的洋地黄样强心作用,可能因无糖基存在(即非甙类)故其强心作用较弱并缺乏持久性,也无蓄积性,适当剂量可使蛙心停止于收缩期,过量则可导致室率变慢、节律异常与传导阻滞,与洋地黄相似。强心有效成分为;和蟾蜍它灵(得自日本产蟾蜍)、蟾蜍灵等。蟾蜍灵、华蟾蜍精、脂蟾毒配基等可引起中枢性的呼吸兴奋,并能使血压升高(直接作用于心脏所致)。临床上用于中毒、溺水、昏迷等引起的呼吸衰竭及休克等。蟾酥及其所含成分有局部麻醉作用,尤以蟾蜍灵为最强,较可卡因大30~60倍,且无刺激性,其作用点在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对神经纤维则作用很弱。蟾酥及其多种成分,能抑制小鼠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并对大鼠皮下“肉芽肿”有抗炎作用。蟾蜍精类能收缩冠状动脉血管、肠道及支气管、子宫平滑肌,甚至引起孕兔流产。水溶性吲哚胺类也有此作用。脂蟾毒配基(蟾力苏)对兔大脑皮层有兴奋作用; 蟾蜍色胺有致幻作用; 蟾酥有利尿作用,对汗腺、唾液腺的分泌及由肾上腺素引起的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均有抑制作用; 有胰岛素样促进糖元生成,抑制乳酸产生及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的脂肪分解作用; 对于蛋清致敏的豚鼠离体子宫或回肠,有抗过敏作用; 对小鼠有镇痛作用;兴奋横纹肌、促进神经节传导的烟碱样作用。曾报告过抗肿瘤、抗放射及升高血细胞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蟾酥口服易吸收,作用发生及消失均快,可经胆汁排出,无蓄积性。蟾酥中毒与洋地黄中毒的症状相似,解救方法也基本相同。人注射华蟾毒精2mg。引起明显的心率下降,剂量稍增,大多数病人发生恶心、呕吐,阿托品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 石灰   蟾蜍 ☛

蟾酥

蟾酥

蒙古名巴哈茵—舒素、巴勒都格。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Gantor) 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夏、秋季捕得蟾蜍后,将体表洗净,晾干,然后刺激其耳后腺及皮肤腺,使之分泌浆液。取浆液后筛去杂质盛于干净的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并须立即加工,以免时间过久而变质。
本品味甘、辛,性温,有毒。有消肿,止痛,解毒之功效。用于
❶咽喉肿痛,炭/CRFDPIC/R200712046/R200712046.0229.69.9.bmp,乳痈,瘰疬: 与雄黄、松香、血竭、蜈蚣等配伍,制成十三味蟾酥丸或与草乌、雄黄等配伍,制成十六味草乌丸用。
❷苏日亚,疮疡,眼睑溃烂等: 与雄黄、麝香、朱砂、豆霜、大黄、五灵脂等配伍,制成七味蟾酥丸用。
❸咽喉肿痛,白喉,急性肿毒,疹毒热等: 与血竭、雄黄、冰片等配伍,制成金丹用。

☚ 创伤药物   血竭 ☛

蟾酥chan su

【医学】toad-cak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