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蟋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蟋蟀❶昆蟲名。亦稱“促織”、“趨織”。公孫乘《月賦》:“鵾雞舞於蘭渚,蟋蟀鳴於西堂。”王褒《洞簫賦》:“是以蟋蟀蚸蠖,蚑行喘息。” 蟋蟀 蟋蟀《诗经·唐风》篇名。唐风十二首,此为第一。诗之要旨在写士大夫之深忧远思、勤奋警勉。姚际恒《诗经通论》:“《小序》谓刺晋僖公。《集传》谓民间终岁劳苦之诗。观诗中良士二字,既非君上,亦不必尽是细民,乃士大夫之诗也。”此说较是。诗三章,诗意相同。每章八句,上四句感物伤时言及时行乐,下四句乐思其忧戒勿过甚,应黾勉职事。诗人借“蟋蟀在堂”以起兴,慨叹时序变迁,后人遂有“感时思蟋蟀”之诗句(曹摅《思友人诗》),而本诗也被姚际恒誉为古代“感时惜物诗”之“肇端”了。 ☚ 硕鼠 山有枢 ☛ 蟋蟀蟋蟀在堂, 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 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 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 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 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 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 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 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 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 日月其慆。 无以大康, 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 良士休休。 天气变凉,蟋蟀进入堂屋之中了。一年已临近结束了。现在我如果不及时行乐,岁月即将过去了。当然欢乐一定要有节制,不可淫佚过度。寻欢作乐不能荒淫无度啊,做为一个善良之士,一定要瞻前顾后,从全面考虑。 天气变凉,蟋蟀进入堂屋之中了,一年的岁月即将过去了。现在我如果不及时行乐,岁月即将流逝了。当然欢乐一定要有节制,不可淫佚过度。寻欢作乐不能荒淫无度啊,做为一个善良之士,一定要时刻警惕,前思后想。 天气变凉,蟋蟀进入堂屋之中了。行役的车子已经停息了。现在我如果不及时行乐,岁月即将飘流过去了。当然欢乐一定要有节制,不可淫佚过度。寻欢作乐不能没有限度啊,做为一个善良之士,一定要做到安然自得,不痴心妄想。 《蟋蟀》三章,章八句。对于本诗诗旨,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三家《注》说:“《齐》说曰: 君子节奢刺俭,俭则固。孔子曰: 大俭极下,此《蟋蟀》所为作也。《鲁》说曰: 独俭啬以龌龊,忘尧舜之谓何。”又引《毛序》说: “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 《齐》、《鲁》二家,只说诗旨在刺俭,《毛序》则具体化为刺晋僖公俭不中礼。至宋朱熹《诗集传》,否定了无征的刺晋僖公俭不中礼说,而取《毛序》之唐之风俗说加以引申,说“唐俗勤俭,故其民间终岁劳苦,不敢少休。”把原认为是写国君生活的诗,转变成了写下层民俗的诗。清姚际恒在其《诗经通论》里说:“《小序》谓刺晋僖公,《集传》谓民间终岁劳苦之诗。观诗中 ‘良士’ 二字,既非君上,亦不必尽是细民,乃士大夫之诗也。”其说法确有见地,他明确了诗意是反映了那一阶层的生活。姚氏还进一步指出,各章“上四句一意,下四句一意。上四句言及时行乐,下四句又戒无过甚也。”这种看法也是正确的。不足的是,未能清楚地告诉我们,诗人的观点是对还是错,而言外之意,似乎使人感到他是赞成诗人的观点的,既要及时行乐,又不要过度荒淫。这就是诗教的所谓“乐而不淫”吧!正因为如此,吴闿生在《诗义会通》中对此诗十分欣赏地说:“诗意精湛之至,粹然有道君子之言,吾人所当三复循省者也。”今人对此则不以为然。高亨指出:“这是统治阶级的作品,宣扬人生及时行乐的思想,但又自警不要享乐太过,以免自取灭亡。” (《诗经今注》) 袁梅则更进一步否定它说:“一个古代的小官吏,受不了沉重的差役的折磨,就唱这首歌,以宣泄内心的忧伤。在字里行间流露了剥削阶级颓废的思想感情。”( 《诗经译注》) 那么,我们对这首诗的思想意义及其价值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呢?当然,把这首诗当作“乐而不淫”的典范并因此而加以赞美肯定是不对的,而说它只是“流露了剥削阶级颓废的思想感情”,因而就全盘否定其社会价值也未必恰当。我们还应该看到它给我们提供的认识当时社会及其关于人生价值方面的意义。作为当时社会一名小官吏,他终年行役,不得休息,因而在“役车其休”的岁末,想来“及时行乐”一下,其实这种“行乐”的愿望最终是否能得到实现,也很难肯定。其中的辛酸苦辣,不也是值得令人同情么?他的命运遭际不也是很可怜么?因而他那一种想喘一口气的“行乐”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说,不也正是一种对幸福追求的合理的愿望吗?更何况,诗人不是还明确警戒自己,要“好乐无荒”,并非荒淫无度呢?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个小官吏终年行役,不能过安定的生活,也正是西周末至春秋初那种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的反映,这也使我们增加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了解和认识。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在当时奴隶社会宗法制统治的条件下,人被认为不属于自己,只被看作社会群体网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本否定个人存在的价值,诗中则提出了岁月易逝,一个人应该有个人的行乐追求,这正是他开始蒙眬地意识到了个人存在的价值,这是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萌芽。单就此而言,也自有其不可磨灭的意义。 本诗各章前四句均以“蟋蟀在堂”起兴,引出及时行乐之意; 后四句则翻出正意,提出 “好乐无荒”来警戒自己。这种以宾托主的方法,给本来有点板滞的议论带来了迭宕变化,从而增加了表现力。 本诗作者的身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姚氏以为“乃士大夫之诗也”,袁梅则进一步指出是“一个古代小官吏”,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只是从何证明这一点,均未明确提及,这里值得补充说几句。第三章中的“役车其休”,我觉得这正是点明诗人地位职务和身份的重要诗句。关于 “役车”,郑《笺》云:“庶人乘役车,役车休,农功毕,无事也。”高亨《诗经今注》说是“担任劳役的车”,如此解释,使人感到似乎或者此役车和诗人本身的职务地位无关,或者诗人也是担任劳役之人了。其实这种理解未必恰当,我倒觉得此役车应当作为行役之车去理解。行役之事,可能是指普通人服劳役,但也包括士大夫出公差。《王风·黍离》和《君子于役》中的《毛序》就说:“周大夫行役于宗周”,“君子行役无度,大夫思其危难以风焉”,则明显是指士大夫行役,行役者所乘之车,当然也就是役车了。时当岁末,士大夫不出公差了,当然就是 “役车其休” 了,诗中提到此事,正好和诗人的地位身份职务是联系在一起的。同时,除“役车其休”以外,还有所谓“良士”,也是诗人自身身份的标志。诗中的 “良士瞿瞿”、“良士蹶蹶”、“良士休休”,表面上似乎泛指一般良士,实质上也正是诗人以良士自居,认为自己做为一个良士,应该时刻警戒自己,并非若朱熹《诗集传》所说“若彼良士”,使良士成了诗人要学习的对象而已。 蟋蟀
岁月的无情流逝会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留恋及对美好愿望的执著追求。因此,本篇极力表现了人们在这种日出月落、光阴荏苒的感受中的希望、理想与内心矛盾。“蟋蟀在堂”是通过对自然物象的观察展出季节的推移,“岁聿其莫”、“岁聿其逝”、“岁聿其慆(tao,逝去)”是紧跟着这种观察后引起的内心反应,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象与主观感觉到的时间推移形成内在联系。二者的结合便表现为对自身命运的感叹。而“役车其休”与“蟋蟀在堂”一样,都是通过固定不变的自然行为状态来表现节令变化,他们都标志着一种状态的结束与另一种状态的开始 (即前一段时间的终结与下一段时间的起始),就是说,他们处于新旧时间交替的界限当中,而往往处于过渡时期的某种事物给人的感觉是最为敏感、清晰的,给人的感受上是最为深刻的。所以,“蟋蟀在堂”与 “役车其休”时变节移的象征,成为人们感叹韶华难留的引发物象。 既然如此,就该很好好地享乐,才不虚此岁、此生。如果说 “岁聿其莫”、“岁聿其逝”是指一年将尽光阴迅速,是特指的话,那么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日月其迈、日月其慆)”便是由岁末而触发的对人生哲理的概括与认识,是泛指了。它告诉人们:时光永远在流逝,那么,追求欢乐愉悦就不是一朝一夕,一月一年之事,而是长期的、永恒的,它应该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与生命同在。这样,作品便由对节令推移的感受上升到了对生命哲学的领悟。但是,作者并没有由此而放纵自己,享受人生,走向消极,而是更为清晰地认识到 “无已大 (太)康”,原因是要“职思其居”、“职思其外”、“职思其忧”,意思是说,要经常考虑本职工作以内、以外的各种事情,并有长远之虑。欧阳修说: “有时使不废其职事,而更思其外尔。谓广为周虑也”(《诗本义》)。正因如此,所以才要节制欢乐,“好乐无荒”,达到“忧深思远”。那么,作为 “良士”应该做的就是 “瞿瞿” (经常警惕、告诫自己)、“蹶蹶”(勤勉努力)、“休休”(乐而有节)。这就是作者所得出的最后结论,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内在逻辑结构十分严密,全诗由“物象—感觉—愿望—告诫—结论”几个思维过程组成,各章互为补充,纵横交错,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 蟋蟀
【注释】①蟋蟀:促织。堂:屋内。②聿:语助词。其:将。莫:同“暮”。晚。③除:逝去。④已:甚。大:同“太”。康:安乐。⑤职:应当。居:处,所处的职责。⑥好乐:喜好安乐。荒:过度享乐。⑦良士:贤良之人。瞿瞿:警惕貌。⑧逝:逝去。⑨迈:义同“逝”。⑩外:本职以外的事务。(11)蹶(guì)蹶:勤快貌。(12)役车:服役的车子。休:停止。(13)慆(tāo):逝去。(14)休休:惊惧貌。 【鉴赏】这是岁暮抒怀之诗。 全诗三章。每章意思大体相同。诗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位士大夫。每章前四句写及时行乐。蟋蟀在堂,预示时序已入寒冬,岁暮时节已经到来。如果不及时行乐,那么岁月就会像流水一样逝去。每章后四句写好乐无荒。欢乐还是应该的,但不要过度沉醉,要有所节制。应当想想自己的职责,想想本职以外的事务,想想忧患的事情。要像“良士”那样,爱好欢乐而不荒废事务,要百倍警惕,要奋发勤快,要时刻惊惧。只有如此,才能成为一个“好乐无荒”的贤良之士。 晋陆机《短歌行》曰:“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 逝如朝霜。……今我不乐,蟋蟀在房。”又曰:“我酒既旨,我肴既臧。短歌有咏,长夜无荒。”此诗就继承了《蟋蟀》的诗意。 《诗序》说:“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以闵之。”《郑笺》说:“是时农功毕,君可以自乐矣。……君虽当自乐,亦无甚大乐,欲其用礼为节也。”这样以礼说诗,明显是一种曲解。再说诗中三次提到“良士”,显然与国君无关。朱熹《诗集传》说:“唐俗勤俭,故其民间终岁劳苦,不敢少休,及其岁晚务闲之时,乃敢相与燕饮为乐。”这大概是依据“役车其休”一句立说。其实此句只是借此说明时序的变化,并不是说所驾的“役车”停止运行。姚际恒《诗经通论》说:“观诗中‘良士’二字,既非君上,亦不必尽是细民,乃士大夫之诗也。”此说是可信的。 《蟋蟀》(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二)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三)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注释〕 蟋蟀在堂:喻岁暮天寒。 聿(yù):语助词。莫:通“暮”,将尽。 除:去。 已:过度。大:太。康:快乐。 职:尚。居:所任之职。 荒:荒淫。 瞿瞿:惊顾四周的样子。 迈:行,过去。 蹶(jué)蹶:形容敏捷。 慆(tāo):逝去。 休休:安闲自得的样子。 〔鉴赏〕 《蟋蟀》是《唐风》的第一支民歌。唐“本帝尧旧都,在《禹贡》冀州之域,太行恒山之西,太原太岳之野”,即今山西省中部一带,南有晋水经过。“周成王以封弟叔为唐侯”,到了姬叔虞的儿子燮,改国号为晋,后徙曲沃,又徙居绛。因此所谓唐风,就是晋风。“其地土瘠民贫,勤俭质朴,忧深思远,有尧之遗风”。(《诗集传》)本诗所传达的就是诗人所怀有的对国家的深深的忧思,希望国家的股肱之士居安思危,在享受闲暇时的乐趣的同时,不忘职守,对国家的安危保持密切的警觉。这也就是《诗集传》中所分析的:“故方燕乐而又遽相戒曰,今虽不可以不为乐,然不已过于乐乎?盍亦顾念其职之所居者,使其虽好乐而无荒,若彼良士之长虑却顾焉,则可以不至于危亡也。”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第一章,“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当蟋蟀停止了在田野的欢唱,蛰伏在院子里,正是一年将尽的时节。以蟋蟀的活动间接点出时间,这在《诗经》中不是唯一的,《豳风·七月》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诗句。根据周历,农历十月为次年正月,因此农历九、十月便是岁暮了。而按照秋收冬藏的习惯,冬闲时节正是百姓燕饮为乐,也是士大夫们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朱熹也认为“唐俗勤俭,故其民间终岁劳苦,不敢少休,及其岁晚务闲之时,乃敢相与燕饮为乐。而言今蟋蟀在堂,而岁忽已夜矣,当此之时而不为乐,则日月将舍我而去矣”。所以诗人才发出“今我不乐,日月其除”的感叹,现在不享乐,岂不是让岁月白白流逝?反过来说,是不是就应该趁这大好时光,尽情享乐呢?下面诗人话锋一转:“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还是不要这样放纵安逸吧,你不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把自己的职守抛之脑后。越是平静、安逸的时候,越有可能成为国家动乱的前奏,所以应该“好乐无荒,良士瞿瞿”,适当享乐,但不要过于放纵、荒淫酒色,作为国家的柱石,应该时时保持警惕。“良士”一般指的是有修养有见识的人,这儿是否具体有所指呢?《毛诗序》认为本诗“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在《诗经》中以民歌对某一个人讽谏或怨恨并非没有,比如《秦风·黄鸟》表达对秦穆公以三良殉葬的愤怨。但通观全诗,从说话者的语气、词语的选择以及表达的意旨看,应该不仅仅是晋僖公,还有作为国之长城的众多贤臣良将。 只是时时把自己分内的职守放在心上吗?当然作为国家的有识之士,不能如此短视,“职思其外”有关国家兴衰的大事也要“良士瞿瞿”,即“所治之余,亦不敢忽”,因为“事变成出于平常思虑之所不及,顾当过而备之也”(《诗集传》)。作为一个视野开阔、胸怀博大的政治家,只关注分内事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晋国这样土地贫瘠、民力薄弱、强国环峙的小邦。另外古人役不逾时,到了岁末“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小雅·鹿鸣之什·杕杜》),征夫返家。虽然“役车其休”,“良士”也要“职思其忧”,即充分考虑是否有外敌的侵扰,意料之外的袭击,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未雨绸缪,长保国家平安。 这首赋体诗,诗人的思维跳跃比较大,从劝人及时享乐到转入规谏,委婉曲折,而且极有层次,言简意赅。行文上,采用了常用的四字句,便于歌唱。而以蟋蟀这一常见的昆虫为时令的代称,尤有特色,可以说是后来以之感时伤物的诗词的始祖。 蟋蟀 蟋蟀似蝗而小,善跳,正黑有光泽如漆,一名,一名促织。 宋·陆佃《埤雅》卷一○ 蟋蟀
【注释】 ①在堂:进入堂屋。岁:年。聿(yu 玉):语助词。莫:同“暮”。其暮,将尽。②日月:指时光。除:过去,流逝。③无:勿。已:甚,过度。大(tai 太)康:即“泰康”,安乐。④好(hao浩)乐:喜好享乐。无:莫,勿。荒:荒淫。指过度放纵。良士:贤士,有志之士。瞿瞿:惊顾貌,引申为警惕。⑤逝:往,过去。⑥迈:行,逝去。⑦外:余。指职责以外的事务。⑧蹶蹶:急遽貌。引申为勤奋、勤苦。⑨役车:服差役之车。休:停止。⑩慆(tao 涛):逾,过去。(11)休休:即“倏倏”,惊悚貌。 【译文】 蟋蟀进入堂内,一年即将过去。今日我不快乐,光阴就要过去。莫要过分安逸,当思工作艰巨。寻乐切莫荒唐,志士应当警惕。蟋蟀进入堂内,一年时光将尽。今日我不快乐,光阴不再等人。莫要过分安逸,当思细务在身。寻乐切莫荒淫,志士应当勤奋。蟋蟀进入堂内,役车便要停休。今日我不快乐,光阴就要溜走。莫要过分安逸,当思突来患忧。寻乐切莫荒淫,志士惊悚以谋。 【集评】 清·姚际恒:“每章八句,上四句一意,下四句一意。上四句言及时行乐,下四句又戒无过甚也。”(《诗经通论》卷六) 清·方玉润:“此真唐风也。其人素本勤俭,强作旷达,而又不敢过放其怀,恐耽逸乐,致荒本业。故方以日月之舍我而逝不复回者为乐不可缓,又更以职业之当修勿忘其本业者为志不可荒。无已,则必如彼瞿瞿良士好乐而无荒焉可也。此亦谨守见道之人所作。圣人取之,冠于《唐风》之首,以为唐尧旧俗固如是耳。”(《诗经原始》卷六)。 今·黄焯:“《诗》三百篇多为四言,其辞意往往限于字句,不能完具者,则以前后章互足其义。……此诗二章‘职思其外’句,盖配首章‘职思其居’言之。”(《诗疏平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总案】 《蟋蟀》为《唐风》第一篇。对此诗的意旨,历来说法不一。《毛序》曰:“《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朱熹谓为唐地(今山西太原一带,春秋时属晋国)“民间终岁劳苦”之诗。似皆未确。从诗的内容来看,既不是写国王,亦非写庶民,而是写一般士大夫岁暮述怀而又乐不忘忧的诗。首言“今我不乐,日月其除”,劝其及时行乐;继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戒其乐而思忧。一劝一戒,一放一收,层层深入,如此者三,皆系勉为良士之意,忧深思远,一唱三叹,余韵无穷。每章首句用兴句,以下用赋体,便于叙事抒情。 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周成王姬诵,曾封他的弟弟姬叔虞于唐,即今山西省中部一带。这一地区有晋水经过,所以后来国号改称晋。所谓唐风,就是晋风。共十二首。《蟋蟀》是第一首。 《蟋蟀》是一首岁末述怀的诗。作者可能是士大夫一类的人物。他在诗中反复咏叹岁暮将临,时光流逝,颇有感时惜物,及时行乐的思想。但是,作此诗的是一个不敢放怀的人,他反复嘱咐在行乐时不能过于放纵,要“职思其居 (所处地位或所担负的工作)”、“职思其外 (本职之外的事)”、“职思其忧 (忧患的事)”,向“好乐无荒”的良士学习。 诗的每章开头,都以蟋蟀起兴,用前两句交代时间。《诗经·豳风·七月》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门口),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诗句。周代建子,以农历十月为岁暮,农历十一月即为第二年的正月。此诗写“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暮)、“岁聿其逝”,这时应是天寒岁末的农历十月。 这首诗是东周时唐地风情的代表。据《史记·晋世家》和《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昭侯封他叔父成师于曲沃 (今山西闻喜县) 后,其叔父势力过大。他们之间的政治斗争长达六七十年。人民生活动荡不安,加上晋地瘠贫,所以唐地百姓历来有勤俭质朴,忧深思远的风气。朱熹《诗集传》说:“唐俗勤俭,故其民间终岁劳苦,不敢少休,及其岁晚务闲之时,乃敢相与燕饮为乐。”诗人不是在诗中劝人们“无已大康(不要过于欢乐)”、“好乐无荒 (享乐时不要荒唐放纵)”吗?不是反复劝人学良士的“瞿瞿 (张目四视的样子)”、学良士的“蹶蹶 (勤快敏捷)”、学良士的“休休 (乐善有余)”吗? 这正是唐地“忧深思远,俭而用礼”(《毛诗序》) 风俗的体现。 诗中反映了百姓厌恶战争和徭役,盼望和平生活的心情。第三章中“役车 (服差役的车) 其休”,一方面在写时间,另一方面是反映人们盼望役车停歇,征人回归的心理。诗中“职思其忧”的“忧”也应该是指诸侯国之间频繁的战事,是指百姓在兵灾劳役中生死未卜的忧虑,也反映了诗人盼望过和平生活的心情。正如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谈到《诗经》内容时说:“后期的无名诗人之作,大都是愤当局之贪墨,叹大乱之无日,或嗟吁他自己或人民所受之痛苦的……《蟋蟀》和《山有枢》(唐风) 都是写出乱世的一种享乐情调。” 蟋蟀 蟋蟀〔原文〕 ☚ 唐风 山有枢 ☛ 蟋蟀 蟋蟀xīshuài昆虫名。《唐风·蟋蟀》一章:“蟋蟀在堂,岁聿其莫。”堂,堂屋。岁,年,一年。聿,yì,语助词。其,将,将要。莫,暮,晚。引申为尽。毛《传》: “蟋蟀,也。”《尔雅·释虫》李巡曰:“, 一名蟋蟀。 蟋蟀,蜻蛚也。”郭璞注:“今趋织也。”陆玑《草木疏》:“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泽如漆,有角翅,一名,一名蜻蛚,楚人谓之王孙,幽州人谓之趋织。”《本草纲目》李时珍[附录]:“促织,蟋蟀也。 一名, 一名蜻蛚。”《豳风·七月》五章:“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淮南时则训》高诱注: “蟋蟀、蜻蛚,促织也。” ☚ 蟏蛸 穉 ☛ ![]() ![]() ![]() 蟋蟀xīshuài昆虫,黑褐色,后腿粗壮,善跳。雄性好斗,用两翅摩擦发声。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危害农作物。俗称蛐蛐儿,也说促织。 蟋蟀xīshuài〈名〉昆虫名,又名“促织”、“蛐蛐儿”。 蟋蟀(2次) 昆虫名。亦称促织。善鸣,好斗。哀~之宵征《辩·一》 ~鸣此西堂《辩·三》 蟋蟀xī shuài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尾部有尾须一对。雄的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也叫促织或蛐蛐儿。《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九辩》:“哀蟋蟀之宵征。” 蟋蟀xishuai一种昆虫,也叫“促织”,有的地方叫“蛐蛐儿”。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跳跃。对农业有害:孩子们趴在地上斗~。 蟋蟀xī shuài昆虫,黑褐色,触角长,善跳跃,雄的好斗。又叫促织、蛐蛐 儿: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 无非~。(七八·1960) 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昆蟲部 > 螽蝗 > 蟋蟀 蟋蟀 xīshuài 亦作“螅蟀”、“悉𧍓”。昆蟲名。種類頗多。色黑,有光澤,觸角細長,後腿强健,善跳躍。喜鳴好鬭,可飼以玩賞。常棲於地下,嚙食植物莖葉,爲農業害蟲。《詩·唐風·蟋蟀》:“蟋蟀在堂,歲聿其逝。”陸璣疏:“蟋蟀,似蝗而小,正黑,有光澤如漆,有角翅。”《爾雅·釋蟲》:“蟋蟀,蛬。”郭璞注:“今促織也,亦名蜻𧊿。”《逸周書·時訓》:“小暑之日,温風至。又五日,螅蟀居辟。”辟,同“壁”。《说文·虫部》:“𧍓,悉𧍓也。” (據《毛詩品物圖考》)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蟲 > 蟋蟀 蟋蟀 xīshuài 亦稱“促織”。蟋蟀科昆蟲蟋蟀之乾燥全蟲。頭三角形,複眼一對,橢圓形,觸角一對,前胸背板長方形,中、後胸爲翅覆蓋,足三對。主治水腫,尿閉,臌脹。始載於先秦典籍。《詩·唐風·蟋蟀》:“蟋蟀在堂。”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三·竈馬》:“〔附録〕促織,蟋蟀也。” 蟋蟀【同义】总目录 秋风王孙蟋蟀促织吟蛩懒妇蛩机趋趋青𧊿秋吟蛬趋织 常见的昆虫 常见的昆虫蝉:蝉(~蜕;蝉子;蝉蜩;叶~;金~)蛁(蛁蟟) 蝒(蝒马) 蝘 蜩(蜩梁;蜩螳;蜩蝉;蜩蚻;蜩蚬;蜩蜋;蜩蝒;蜩螗;蜋蜩;良~) 蛣 蜺 螗(螗蜩) 螓 螿 秋娘都了 知了 蜘蟟 仙虫 玄虫 稍迁 齐女 齐后 宫魂 伏天儿伏凉儿 青林音乐 ☚ 各种昆虫 益虫 ☛ 蟋蟀crickets偶发性农业害虫。直翅目,蟋蟀科昆虫的统称。全世界已知2 300余种,中国约120余种,广布型。体长2~40毫米,黑褐至赤褐色,也有部分种类为黑色、黄色或淡绿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多节,超过腹端。前后翅发达,但也有的全缺或较短; 前翅前方骤然向下弯曲,平覆体面及身体两侧,右翅在上,左翅在下,后翅折叠于前翅下,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音器,它由翅脉上的小刮片,摩擦脉及发音镜组成。前胫节基部具听器,后足发达,善跳跃,跗节3节。产卵管细长,针状或矛状,腹端有尾须一对,长而无节。 华南大蟋蟀 南岭以南年生1代。以若虫在洞穴内越冬,至6月羽化。每虫营一穴,深五六十厘米,冬季若虫的穴可深达1米以上。自6月中下旬开始交配产卵,初产卵色青灰,后变土黄,将孵化时长5.4毫米。7~8月间产卵最盛,此时多雌雄同穴,或一雄多雌。雄性好斗,9月以后,产卵停止,渐趋死亡。未产卵前,洞穴简单,至将产卵,必造二三个支穴,卵产于支穴内。每穴二三十至百余粒不等,每雌平均产卵约90粒。产后将嫩草置于穴内,备作若虫孵化时的食料。8月中开始孵化,9月以后最盛。初孵若虫,色乳白微灰,先取食母虫预贮的食料,不喜食新鲜食物。数日后,逐渐外出,自行觅食,并自挖新穴,过独居生活。昼伏夜出,咬断作物幼苗,拖回穴内,造成严重缺苗。雄虫在黄昏后,多在洞口鸣叫,声高尖,无间断音节。独居的雌虫,则闻声而来交配。卵期24天,若虫有10龄,历时近300天,成虫寿命约110天,一世代可达400余天。通常可在傍晚用毒饵诱杀进行防治。 蟋蟀药名。出 《本草纲目》。又名将军、蛐蛐。为蟋蟀科昆虫中华蟋蟀Gryllulus chinensisWeber等的全虫。主产江苏、上海、浙江、河北等地。辛、咸,温,有小毒。入膀胱、大肠、小肠经。利尿,祛瘀。治尿闭,水肿,臌胀,遗尿,阳痿。内服: 煎汤,2~6只; 或焙焦研粉吞服,每次1~2只。孕妇忌服。本品含脂肪酸4.816%。本品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兴奋膀胱括约肌和缓解输尿管痉孪的作用。 蟋蟀 蟋蟀xishua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丝状触角细长,易断,后足发达,善于跳跃,尾须较长。雄性喜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的产卵管裸出,翅小。种类很多,最常见的蟋蟀又称中华蟋蟀(Gryllus chi-nensis)。体长约2厘米,体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发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发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穴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砖石缝中活动,为害植物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多于夜间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农业害虫。属于同科的还有常见的大棺头蟋蟀(Loxoblemmus doenitzi),头扁,前端平,向前倾斜,雄性头向两侧明显突出;此外,还有体较蟋蟀大的油葫芦(Gryllus testaceus),身体暗黑色,有光泽,两复眼的内上方具有黄条纹,直达头后部。前翅淡褐色,也有光泽,后翅较发达,雌性的产卵器长达2厘米。夜间觅食,成虫、若虫均为害大豆、高粱、花生、瓜类、蔬菜等作物。全国各省多有分布。 图172 蟋蟀 ☚ 蚱蜢 非洲蝼蛄 ☛ 蟋蟀 蟋蟀Xishuai直翅目昆虫,俗称蛐蛐。体多小型,黑褐色,丝状触角极长,产卵器多针状。善跳跃,雄性个体翅摩擦可发音。蟋蟀栖息在石块、瓦砾下或土中,杂食性,是旱地作物的大害虫。中华蟋蟀(亦称斗蟋蟀)的雄虫可单独用罐饲养,然后两两放在一起观其争斗。 ☚ 蝗虫 螽斯 ☛ 蟋蟀又称“促织”。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地下活动,啮食植物茎叶、根部和果实的农业害虫。触角较体躯长,产卵管外露。善鸣,好斗。种类多,最普遍的蟋蟀(Gryllus chinensis),中医学上以乾虫入药,性温、味辛咸有毒,能利尿,主治水肿、小便不通等症。同科的有油葫芦(Gryllus testaceus)。 蟋蟀 蟋蟀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触角丝状,细长而易断,后足发达,善于跳跃。尾须较长。雄性善鸣、好斗,有互相残杀现象。雌性个体较大,产卵管裸出呈针状或矛状,翅小。种类很多,最常见的蟋蟀为中华蟋蟀(Gryllus chinensis),俗称“蛐蛐儿”。体长约近2厘米,体黑褐色。年生1代,多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发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双翅相互摩擦而发音。听器位于前足胫节上。一穴独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砖石缝中活动,危害植物根、茎、叶、种子和果实等。一般于夜间取食,喜咬食近地面植物的幼嫩部分,造成缺苗,为农业习见害虫。另种身体较中华蟋蟀大的油葫芦(Gryllustestaceus),身体暗黑色,并具有油光,长达2.4厘米。两复眼的内上方具有黄条纹,直达头后部。前翅淡褐色,也有光泽,后翅较发达。雌性的产卵器长达2厘米,微曲。也喜夜间觅食,成虫、若虫均危害大豆、高粱、花生、芝麻、甘薯、瓜类、蔬菜等作物的茎、叶、根和种实等。全国各省多有分布。近千余年来,蟋蟀深受人们偏爱,并供官贵赏玩娱乐。皇宫内妃子使用金丝笼盛放蟋蟀,夜晚放在枕边倾听鸣声。民间也有玩斗蟋蟀传闻。宋朝宰相贾似道更为嗜好斗养,并在西湖葛岭专建半闲堂,终日玩蟋丧志,不理朝政。虽写有《促织经》二卷,但仍为历史罪人。吟咏蟋蟀的诗词歌赋,历朝都有,能载入史册决非偶然。但后来发展到用来进行赌博,竟有“万金之资付之一啄”之事,实非正当之举。人们聆听蟋蟀振翅高歌,欣赏两雄搏斗,从无异议,尤其对老年人,不仅可借以调节精神,也是人生一种乐趣与享受。一般饲养斗蟋,多侧重于“斗”字。古人多从“头、钳、脸、项、翅、爪、须、肉身等8处加以评定优劣,俗称“八格”。通过8个部位(规格)来选择最上品蟋蟀,并加以调养成凶头大将。 蟋蟀 ☚ 虫嬉 斗蟋 ☛ 蟋蟀xīshuài中药名。出《本草纲目》。别名将军、蛐蛐。为蟋蟀科昆虫蟋蟀Crylluluschinensis Weber 的全虫。主产于江苏、上海、浙江、河北等地。辛, 咸, 温, 有小毒。入膀胱、大肠、小肠经。利尿消肿。治小便不利, 水肿, 尿闭, 鼓胀。内服: 煎汤, 2 ~ 6只; 焙焦研末服, 每次1 ~2 只。孕妇忌服。 蟋蟀 蟋蟀蟋蟀,又名促织、蛐蛐、将军。始载于《本草纲目》。为蟋蟀科昆虫蟋蟀Gryllulus chinensis Weber的全虫。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主产于江苏、上海、浙江、河北、山东等省。 ☚ 杠板归 蝼蛄 ☛ 蟋蟀cricket 蟋蟀楚方言。《方言》卷11:“蜻蛚,楚谓之蟋蟀,或谓之蛬;南楚之间谓之蚟孙。”即今蟋蟀。 蟋蟀即《诗·唐风·蟋蟀》。这是一首岁暮述怀的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