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以南安宁河与拖木沟间的分水岭。因形似螺髻而得名。曾名帽髻山。南北走向,长70千米,宽16千米~30千米。山势东陡西缓。4000米以上的山峰58座,主峰也俄额哈4358米。地层岩石主要为下震旦统凝灰质砂砾岩,另有上震旦统一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及碎屑岩,中、新生界砂砾岩。为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块断掀升形成。有四级夷平面、四次第四纪冰期。
螺髻山
螺髻山,地跨普格、西昌、德昌2县1市,彝族称安哈波,意为五百里山峰和五指山峰。因其主峰高耸入云,形似青螺,宛如玉髻而得其美名——螺髻山。1986年12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现已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整个景区状如葫芦,南北长64公里,东西宽35公里,总面积2240平方公里。其中,风景名胜区为1086平方公里。
螺髻山叠岭层峦、茂林修竹、繁花似锦、香飘四溢,兼有黄山、泰山之雄奇,衡山、华山之峻峭,峨眉山、九寨沟之秀美。古籍中将螺髻山名胜归结为“十二佛洞、十八顶、二十五坪、三十二天池(据卫星遥感资料是三十三天池)、七十二峰、一百单八景”。主峰——也俄额哈峰海拔4359米,重峦叠嶂,气势磅礴,耸立于普格县境内。从成都到西昌航天城,乘飞机只需40分钟,从西昌乘车到普格县城只需60分钟,交通较为方便。普格境内气候温和,全年温差小,一年四季繁花似锦,冬可阳光之旅,夏可避暑。
螺髻山集“野、奇、峻、幽、险、秀”等特色为一体,是以地质、森林、湖泊为基调的中国不可多得的大型风景旅游区。今人将螺髻胜景概括为“五绝”:
“第一绝”是冰川湖泊,当地人称“天池”。星罗棋布的镶嵌在螺髻山上,共有33个,面积最大的500多亩,沿主峰山脊东西两侧,在海拔3500-4000米之间,呈群状分布。湖泊的形状、水色各有奇妙之处,其中仅水色就有墨黑色、红色、金黄色等多种。
“第二绝”是古冰川刻槽。其中,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古冰川刻槽,位于海拔3750米的清水沟北壁,进口3.5米,深2米,长30多米,刻槽中冰川连续性冲刷的弧形擦痕十分清晰,其规模之大,气势磅礴,世所罕见。
“第三绝”是角峰刃脊和形态各异的石海。由于古生代第四纪冰川强大的刨蚀作用,主山脊东西两侧形成锐角耸立,山脊似刃,薄而锐利的角峰和造型奇特的石海。
“第四绝”是杜鹃花海。螺髻山上的杜鹃花,有30多个品种,其中乳黄大叶杜鹃最为珍贵,为普格所独有,有“杜鹃皇后”之美称,取名为“普格黄杜鹃”。初春至盛夏,各类杜鹃从低山到高山渐次开放,竞相争艳,五彩缤纷,万紫千红,有数万亩之多,把螺髻山装扮成花的海洋。
“第五绝”是螺髻山温泉瀑布。瀑布位于螺髻山东坡中段大槽河北岸,海拔1800米。悬崖峭壁之间涌出巨大流量的温泉,落差20多米,宽15米,水流量大于100升/秒,水温32℃,属重碳酸镁型矿泉水,无色、无味、无毒。
此外,螺髻山还有62.3万亩森林。有高等植物180余科,200多种,属中国喜马拉雅山——横断山植物区。螺髻山独特的封闭式地理环境,保存了多种植物原始种群,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0多种,有高等动物近40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种类有小熊猫等30多种,鸟类共572种,螺髻山就有252种,占全省的44%。20世纪60年代,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带队考察后,称螺髻山是中国西部珍贵的“地质博物馆”、“植物王国”和动物资源的“基因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