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捕蝉 螳捕蝉即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想捕捉蝉,想不到黄雀也正在它后面想吃它。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顾后患。语本《庄子·山木》: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刘向《说苑·正谏》: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 ☚ 蛇吞象 三台八位 ☛ 螳捕蝉❶比喻恃强凌弱。元汪元亨《雁儿落带得胜令·归隐》曲: “物情螳捕蝉,世态蛇吞象。” ❷比喻祸福不定。《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 ●《庄子·山木》:“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 ‘此何鸟哉! 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 ‘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 雕陵: 栗园名。运寸: 直径一寸。感: 触。颡(sang): 额。殷: 大。蹇(jian):提起。 躩(jue): 小心。 执翳(yi): 举臂。 一只蝉在树荫间得意忘身,螳螂把它捕吃了; 螳螂正得意时,异鹊又捕杀了它; 异鹊见利忘形不知道树下还有正拿着弹弓的庄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