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huángchóng昆虫,绿色或黄褐色,口器坚硬,后肢发达,善于跳跃和飞行,种类很多,危害农作物。俗称蚂蚱。 蝗虫huángchóng〈名〉昆虫,身体细长,善于飞行和跳跃,对农作物危害很大,北方称蚂蚱。 蝗虫huáng chóng危害禾本科植物的主要害虫。比喻以卖田为生的不肖子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唐咸通中,荆中有书生号唐五经者,学识精博……常谓人曰:‘不肖子弟有三变,第一变为蝗虫。谓鬻庄而食也;第二变为蠹虫,谓鬻书而食也;第三变为大虫,谓卖奴婢而食也。’” 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昆蟲部 > 螽蝗 > 蝗 > 蝗蟲 蝗蟲 huángchóng 蝗虫【同义】总目录 蝗虫蛩蚂蚱横虫簸蝩各种害虫 各种害虫蝗虫:蝗(蝗螽;螽蝗;蝻蝗;蝝蝗;稻~;竹~;飞蝗;治~) 蛩(飞~满野) 蝩(蝩虫;簸蝩) 蟒(蟅蟒) 蚂蚱 蚱蜢 横虫 马札 麻柞 飞螟 蝗虫的幼虫:蝻(蝻虸) 蝝(蝗蝝)阜螽 蝗虫的属类:蚱(蚱蜢) 蜢(蜢蛨)蠰溪 蟅蟒 螽斯 金龟子:蛂 金虫 金壳郎 金龟子的幼虫:蛴(蛴螬) 蛒 蟦(蟦蛴) 螬(螬蛴) 地蚕 土蚕 应条 纺织娘:莎鸡 络纬 蝈蝈 络丝娘 蝼蛄:蝼(蝼蜮;蝼螲;天蝼;括蝼;蛞蝼) 蝚 庐鉤 土狗(土狗子)杜狗 蛄诸 津姑 湿姑 仙蛄 蟓蛉 三鼠 鼫鼠 人或动物的害虫:螨(螨虫) 螕 人肚里的寄生虫:蛊(~症) 蛲虫 蛔虫:蛔 蚘(~虫) 人龙 回虫 回仙 回老 回道人 苍蝇:蝇(牛~;果~) 丑扇 苍蝇的幼虫:蛆(粪蛆) 蜡 蟑螂:蜚(蜚蠊) 飞蠊 飞蟅 石姜 灶马(灶马蚁) 滑虫 臭虫 负盘 香娘子 偷油婆 茶婆虫 ☚ 害虫 蛀虫 ☛ 蝗虫locusts直翅目短角蝗亚目蝗总科昆虫的统称。全世界已知在1万种以上,中国约在600种以上,其中,约60种可对农、林、牧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有30种以上为主要为害种。 蝗虫体形一般匀称,较大,也有较细小或细长的。体绿色或黄褐色、暗褐色等。身体均由头、胸、腹三部组成。头部卵圆形或三角形,少数种类圆锥形;具一对复眼、3个单眼;颜面向后倾斜或垂直,为咀嚼式口器;触角一对、发达,较长于前足股节,由8~30节组成,呈丝状、剑状或棒状。前胸背板较短,仅覆于胸部背面,常具有中隆线和侧隆线。前翅较狭长且坚厚,后翅膜质透明略呈三角形,静止时呈扇形折藏于前翅之下。少数种类完全无翅。具前、中、后3对足,前足和中足不发达,后足发达,较长,腿节粗大,适于跳跃。腹部由10个环节组成,第一腹节背板两侧各有一较大的孔,为听觉器官,称鼓膜器。腹部每节背板下缘各有一小孔,为气门,是蝗虫的呼吸器官。腹部末端背面为肛上板,两侧有一对短圆锥形尾须,底侧为下生殖板,雄性者向后突出或呈锥形向上弯曲形成腹部末端,上盖有肛上板,其腔内具交配器。雌性下生殖板完全位于腹部底面,腹部末端有两对短而坚硬的产卵瓣。蝗虫为不完全变态,生活史经卵、若(幼)虫或蛹、成虫3个发育阶段。 危害性较大的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主要为害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等禾谷类作物以及芦苇、茅草等禾本科草类。为害水稻的蝗虫主要有中华稻蝗、小稻蝗等稻蝗属的一些种类,几乎遍及所有产稻地区,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严重发生时常可影响水稻的产量。为害中国东南地区甘蔗和水稻的还有蔗蝗属的种类,如斑角蔗蝗、异歧蔗蝗。大垫尖翅蝗,分布遍及中国的东部、中部、北部以及西北地区,主要发生在土壤潮湿、地面返碱、植被稀疏的滨海、沿河与内陆低湿的草滩地带,常可为害玉米、高粱、谷子、小麦等禾本科植物,以及大豆、苜蓿等作物。短星翅蝗是中国华北、皖北、东北以及内蒙古等地平原低洼地区(如滨湖或沿海)的高冈、堤岸、路边、田埂以及山区的坡地和农牧交错区的常见有害种类,主要为害豆类、马铃薯以及菊科植物,对小麦、高粱、玉米有时也可轻度为害,尚可为害白菜、大葱、萝卜等蔬菜、甜菜、亚麻、瓜类、甘薯等。在亚热带湿润丘陵地区的竹林则有竹蝗属种类为害,其中以黄脊竹蝗分布广且为害较大。为害棉花的蝗虫则有棉蝗、长额负蝗、拟短额负蝗等。此外,负蝗在华北地区还可以为害豆类、向日葵、芝麻、麻类、甘薯、烟草以及茄子、番茄、辣椒、菠菜、白菜、莴苣等蔬菜。 在牧区以及农牧交错区有一些蝗虫可以对不同季节牧场的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有时可从牧场转入邻近农田为害。在新疆北部牧区的一些夏牧场及春秋牧场,西伯利亚蝗发生频率较高,对禾本科及莎草科牧草以及牧区农田小麦均可造成较大危害。在新疆的春秋牧场及部分冬牧场尚有意大利蝗指名亚种及近缘种如黑腿星翅蝗、旱地星翅蝗、荒漠星翅蝗亦可对菊科的冷蒿、香蒿、臭蒿等多种蒿草以及灰菜、野苜蓿、野油菜、猪毛莱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有时也可以为害小麦; 而红胫戟纹蝗及其近缘种类的黄胫戟纹蝗、蓝胫戟纹蝗和狭条戟纹蝗在春秋牧场及冬牧场主要为害禾本科及莎草科牧草,也可侵入农田为害小麦,其中以红胫戟纹蝗发生范围较广、发生数量较大。小车蝗属中有3种对禾本科牧草及作物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黑条小车蝗主要分布在新疆的牧区及农牧交错区,主要取食紫花芨芨草、针茅、细柄草、天山赖草等; 亚洲小车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和陕西、山西、河北北部,它亦喜食禾本科植物,在作物中则以谷子受害最甚,黍、玉米、莜麦、高粱等次之,坡地上的小麦也会受到较大的危害,有时也可为害大豆、小豆、马铃薯、亚麻等。黄胫小车蝗则分布在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四川等省区的山区坡地,它亦喜食禾本科植物,并可为害谷子、玉米、晚秋麦苗和大豆、小豆等。痂蝗属中有些种类如朱腿痂蝗、蒙古痂蝗在新疆、内蒙古的牧场为害紫花芨芨草、牛尾蒿、臭蒿、香蒿、猪毛菜、灰菜、沙葱以及小麦等。白边痂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等省区的牧场,喜食蒿草、碱草、针茅等,亦可为害小麦、莜麦、荞麦等作物。黄胫异痂蝗则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牧区可为害禾本科牧草,在内蒙古地区可对谷子造成危害。宽须蚁蝗广泛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及青海省区的牧场,主要为害禾本科及莎草科牧草和碱草、针茅、冰草、早熟禾以及小麦、燕麦、青稞等,还喜食豆科的苜蓿、三叶草、草木樨,十字花科的油菜,菊科的蒲公英等。此外,在牧区和农牧交错的半农半牧区,还有些蝗虫可以在某些地区或年份对牧草以及麦类作物造成较大的为害。例如土库曼蝗(50年代曾为新疆天山北麓优势有害种类)、小翅雏蝗广泛分布在新疆、青海、内蒙古等省区牧场,狭翅雏蝗则为分布在青海、内蒙古、甘肃、东北等地区牧场的常见有害种类。又如西北地区的小翅曲背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区的宽翅曲背蝗、内蒙古、东北地区的素色异爪蝗、新疆地区的草原异爪蝗、内蒙古、青海、甘肃、山西、陕西等地区的红翅皱膝蝗等种类,有时可以单种发生为害,有时则几种蝗虫混生为害,或者由多种蝗虫组成有害蝗虫群落,并可出现不同年度的优势蝗虫种类更替现象。这种现象多发生在中国西北的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省区的牧场。在内蒙古等农牧交错区,作物受害程度也常与发生蝗虫的不同主要种类有关。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地形地带)和不同年份,当以宽翅曲背蝗、白边痂蝗为优势种类时,则该地区以小麦、莜麦受害最重,荞麦次之; 当以亚洲小车蝗、短星翅蝗为优势种类时,则谷子、高粱、黍受害较重,小麦、莜麦次之。红翅皱膝蝗则是内蒙古、青海以及甘肃等牧区的荒漠草原及其丘陵山坡地区发生数量较大的优势种,喜食蒿类,尤以冷蒿、茵陈蒿为甚,亦可为害谷子、马铃薯等。 蝗虫grasshopper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昆虫的统称。体形较大,也有较小或细长的;头卵圆形或圆锥形;颜面垂直或向后倾斜;触角丝状、剑状或棒状,长于前足腿节;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发达,常具中隆线和侧隆线;前翅长于后翅,少数种类完全无翅:跗节3节,爪间有明显的中垫;腹部第一节两侧具听器;雌性产卵器通常较短,顶端呈钩状。成虫产卵于土中,卵集合成块,形成卵囊。不全变态。若虫称为蝗蝻,生活在草丛中。主要为害禾本科植物,不少种类是农作物和牧草的害虫。全世界已知10 000余种,中国有300多种。重要的农业害虫有东亚飞蝗、中华稻蝗、日本黄脊蝗、竹蝗、蔗蝗和棉蝗等。 蝗虫 蝗虫Huangchong直翅目昆虫,头部具一对丝状触角,咀嚼式口器。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形,前翅为复翅,后翅为膜翅,后足特化为跳跃足。腹部前端两侧具听器,翅与足摩擦可发音。渐变态,若虫称为蝗蝻。蝗虫植食性,食量大,为重要的农业害虫。我国有400多种蝗虫,其中飞蝗可集群迁飞,造成的危害最大,蝗灾发生时常造成上百万亩,甚至上千万亩农田绝收。 ☚ 蜚蠊 蟋蟀 ☛ 蝗虫locu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