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蜀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花部 > 落葉木本 > 常山 > 蜀漆
蜀漆  shǔqǐ

爲常山之苗,功用相同。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蜀漆
蜀漆  shǔqī

亦稱“鷄屎草”、“鴨屎草”。虎耳草科植物黄常山的乾燥嫩枝葉。枝細弱,圓柱形,葉多皺縮,枯褐色或棕緑色。主治瘧疾,癥瘕積聚。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下品·蜀漆》;“主瘧及咳逆寒熱,腹中癥堅痞結,積聚邪氣,蠱毒鬼注。”宋·唐慎微《證類本草·草部·蜀漆》引《日華子本草》:“蜀漆治癥瘕,又名鷄屎草、鴨屎草。”參閲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六·常山、蜀漆》。

蜀漆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虎耳草科植物黄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嫩枝叶。主产四川、贵州、湖南。苦、辛,微温,有毒。主治、用法均同常山。参见常山条。本品含常山碱甲、乙、丙等生物碱。

蜀漆shǔ qī

《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常山蜀黍(38)。药名。
【基原】为虎耳草科植物黄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òur.的嫩枝叶。
【别名】鸡屎草、鸭屎草(《日华子本草》)。
【性味】苦辛,温平,有毒。
❶《别录》:“微温,有毒。”
❷《珍珠囊》:“辛,纯阳。”
❸《药性论》:“味苦,有小毒。”
【归经】 《得配本草》:“入手、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除痰,截疟,治鯮瘕积聚。
❶《本经》:“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鯮坚痞结,积聚邪气。”
❷《别录》:“疗胸中邪结气,吐出之。”
❸张元素:“破血,导胆邪。”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至二钱;或研末。

蜀漆shǔqī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虎耳草科植物黄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嫩枝叶。主产于四川、贵州。苦、辛,温, 有毒。主治、用法、成分、药理均同常山。参见常山条。

蜀漆

蜀漆

蜀漆,又名鸡屎草、鸭屎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虎耳草科植物黄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嫩枝叶。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等省。
本品味苦、辛、性平。有小毒。归肝经。功能截疟。涌吐。主治疟疾、小儿惊厥、中恶、癥瘕等证。
本品治疗疟疾的效果与常山略同。临床上每与半夏、陈皮、知母、乌梅等同用。《金匮要略》之蜀漆散,则配云母、龙骨以治寒多热少之牝疟;《太平圣惠方》麻黄饮子,蜀漆配麻黄、牡蛎、知母等以治温疟烦闷; 蜀漆均为主药。蜀漆内服,也可引起恶心呕吐,故前人亦作涌吐药用,如《名医别录》云: “疗胸中邪结气,吐出之”;《本草纲目》载阮氏方千金汤,用蜀漆、牡蛎煎汤内服,可涌吐胸中痰涎而治小儿惊厥、中恶等证。煎服。3~9g。疟发前服。本品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甚于常山。虚弱患者及孕妇忌用。
实验研究:叶所含生物碱与常山根的主要生物碱相同。叶含生物碱总量约为0.5%,其中黄常山碱的含量比根中的多10~20倍。另含少量三甲胺。
药理参见“常山”条。

☚ 石蒜   常山 ☛
0000274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