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虸蚄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蟲豸類 > 昆蟲部 > 蛾蝶 > 虸蚄蟲 虸蚄蟲 zǐfāngchóng 亦作“子方蟲”,亦稱“子方”。昆蟲名。色緑白,背有白綫,似尺蠖而略小,行動時亦作屈伸狀。食害莊稼,並在葉莖上作繭化蛹成蛾。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收種》引《記勝之術》:“牽馬令就穀堆食數口,即以馬踐過爲種,無好蚄蟲也。”《新唐書·五行志二》:“榆關好蚄蟲害稼,入平州界,有群雀來食之,一日而盡。”清·褚人穫《堅瓠集·秘集》引《史册拾遺》:“元豐中,慶州界内生一種蟲,名子方。秋田之際,害稼殆盡。忽又生一種蟲,名曰旁不肯……遇子方蟲,以鉗鑷之,悉爲兩段。旬日子方蟲皆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