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虚拟资本与泡沫经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虚拟资本与泡沫经济

虚拟资本与泡沫经济

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它是与现实资本相对而言的想象中的资本。各种有价证券 (例如股票、债券和票据等) 都能使它的持有者定期获得一定的收入,从而取得了虚拟资本的形式。另外,用来买卖的土地资本也是一种虚拟资本。因为,尽管土地本身是一种有形资产,但用来计算其资本总额的土地价格,实际上并 “不是土地的购买价格,而是土地所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它是按普通利息率计算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703页)也就是说,土地资本总额是地租资本化的结果,而不是土地价值的反映,因而也是一种虚拟资本。
构成虚拟资本的有价证券 “自身没有任何价值”,“它们只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32页)一切有价证券都是所有权证书。有了这种证书,在法律上就有权索取这个资本应该获得的一部分收入。有价证券可以在市场上买卖,并形成市场价格。比如,股票的持有者凭股票可以定期领取一定的股息收入,股票价格的高低以取得股息收入的多少与当时的利息率的高低为转移,用公式表示为: 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假如一张股票的面额为100元,每年可以从股份公司获得10元股息,即10%的股息率,如果当时银行的利率为5%,那么,这张100元面额的股票,就可以按200元 (10元÷5%=200元) 的价格出售。因为,如果按5%的利息率计算,只有将200元的资本存入银行,才能获得与10元股息相等的利息。在股息不变时,利息率越高,存款的收入越多,股票价格就越低。在利息率不变时,股份公司的股息越多,股票价格越高。股票价格同股息成正比,同利息率成反比。
有价证券本身并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它与厂房、机器、原材料等实际存在的资本不同,以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发挥职能资本的作用,是使资本价值增值的物质手段。而虚拟资本则是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的一种资本存在形式。它不是真正的资本,而是 “资本的纸制复本”。(同上书第540页)它只能间接地反映实际资本的运动状况。虚拟资本与实际存在的资本不仅在质上有区别,而且在量上也是不同的。虚拟资本的数量等于各种有价证券的价格总额,它的变动取决于各种有价证券发行的数量和价格水平。在一般情况下,虚拟资本的价格总格,总是大于实际资本额。它的变化并不反映实际资本额的变化。假定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不管股票的价格是暴涨还是暴跌,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资本,依然如故。
多种虚拟资本构成虚拟经济,表现为资产价格。资产价格的变动取决于三个因素。资产价格即实现资本收益 (如地租、股息等) 的还原价格,取决于资本收益和现实利率,其公式为: 资产价格=资产收益/利息率。就是说资产收益越大,资产价格越高; 利息率越低,资产价格越高。除这两个因素之外,还有资产增值预期因素起作用。如果人们均认为股价和地价要上升,为使自己资产增值而纷纷购买股票和土地,从而就要引起资产膨胀,形成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一般是指资产价格的狂热上涨,使名义货币资本象肥皂泡一样迅速膨胀起来,脱离了现实资本价值的经济现象。如果这种资产价格暴涨过多的脱离了资本的价值,终有一天这种泡沫经济会出现裂缝。而一旦出现裂缝,人心思危,泡沫很快就会破裂,资产价格势必返回到正常水平,表现出来就是股价和地价等资产价格持续下跌。
泡沫经济是一种古老的经济现象,过去经常用来形容投机狂潮。早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珍贵的球根成为投机对象,当时一个郁金香球根,竟然可以换到一驾新马车、两头茸毛好马,外加一套马具。由于投机过热,就连长在地里人眼看不到的球根都已几经展转交易。郁金香的过度投机热,持续了一段时间就出现转机,不知何故,猛然出现了抛售的恐慌局面,价格如从断崖上滑落般暴跌下来。以前的买主大多是以资产为担保借款购买,认为这是发财的机会,如今突然变得一文不名,破了产。富有的商人变成乞丐,许多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这就是著名的 “郁金香恐慌” 事件。它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投机的心理俘虏了人们。可是,从那以后,人类仍在重复干着这种蠢事,出现了几次投机狂潮。比如18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的 “南海泡沫公司” 事件、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纽约股票潮、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等等。
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表现为资产价格大幅度上涨。从80年代后半期看,国民生产总值4年内增长了25%左右,而资产价格却在同期增长了一倍多。具体表现为:
❶股票与土地价格急剧上涨,其速度远远超过经济的增长。
❷经济资产化,即虚拟经济比重大幅度提高并超过实体经济。1988年末,日本土地和金融资产等经济,占国民总资产的84.6%。
❸股票和土地价格大大偏离利息和地租资本化的正常水平。日本的国土虽然仅为美国的1/25,但其土地资产总额却是美国的5倍多,显然过大。在地租资本化过程中,土地价格与土地收入成正比,与利率成反比。但日本在1987年2月到1989年5月利率始终不变的2年多时间里,地价却急剧上涨,甚至出现了此后利率上升,地价非但未降低反而进一步大幅度上涨的反常变动,形成地价的过高评价。之所以出现这种土地资产的过渡膨胀,最主要是受到人们对地价上涨心理预期的推动,从而表现为庞大的虚假资产规模。然而,由投机心理造成的脱离于实际经济的资产价格不可能持久,势必要返回到正常水平。因此日本股价以1989年为顶点转为大幅度地下降,到1992年8月,基本上回升到1985年的水平。上市股份时价总额从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到1992年的299万亿日元,三年内减少330万亿日元。
日本的泡沫经济及其破灭,给日本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
❶扩大了经济周期波动,泡沫经济扩大了经济周期高峰与低谷间的幅度。
❷金融面临危机。一些中小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利用巨额银行贷款,对收益高的房地产进行了大量投资,当地价大量下跌后,上述机构面临破产危机,银行提供的巨额贷款不得不背上不良债权的包袱。但为了避免金融恐慌,银行账目未加公布。
❸资源配置扭曲。泡沫经济使资源配置向豪华旅馆、高尔夫球场、低效益投资设备倾斜,而下水道、公园、大城市交通等生活设施被压下来。
❹产业结构调整受挫 。1986年日本的经常收支巨额顺差已达 “危机状况”,需要改变产业结构,使日本成为进口大国。然而,在泡沫经济的虚假繁荣之下,本该缩减的原材料工业等又重新恢复活力,推迟了产业结构调整。因而泡沫经济一破灭,日本经常收支顺差猛增,1992年创1176亿美元的历史记录。
❺企业素质普遍下降。大部分企业搞膨胀性经营,同时又从事虚拟资本的创收,其结果是放松了本行业经营,经济效益下降。泡沫经济破灭,致使日本企业效益战后首次出现连续三年下降的局面。
❻贫富差距扩大,劳动观念减弱。在泡沫经济期间,资产所得 (非劳动收入) 分配不平等进一步扩大。由于房地产价格猛涨,使不劳而获、借债消费、贪图安逸等风气日益加深。
❼社会风气败坏,政治丑闻不断发生。由于资产膨胀,自恃有钱,一掷千金的奢侈之风蔓延。人人追求高档消费,礼金礼品升级,行贿受贿愈演愈烈,贪污事件连续不断。特别是暴力团体向金融界扩张,以至与政治家相勾结,使日本舆论大为震惊。
总之,虚拟经济过渡膨胀必然产生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一旦产生,必然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 银行、 银行资本的来源、 构成及银行利润   地租、 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 ☛
0000372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