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虎门之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虎门之战鸦片战争中的一次战斗。自虎门销烟后,英国蓄意发动战争。道光二十一年一月三日(1841年1月25日)投降派琦善擅自与英国议订《穿鼻条约》,激起人民强烈反对。清政府在人民群众压力下,于一月五日(1月27日)决定对英宣战,派奕山为靖逆将军、到广州主持战事。义律闻悉清政府调兵遣将,决定先发制人,于二月五日(2月25日)大举进攻虎门的横档、靖远等炮台。守将关天培率军抗敌。琦善多方阻挠,不发援兵,终因寡不敌众,守台将士全部壮烈牺牲。次日虎门失陷,英军又乘胜闯入珠江。 虎门之战鸦片战争时,清军在广东虎门抗击英军入侵的作战。清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英军1500余人进攻虎门的沙角、大角炮台。清军英勇抗击,600余守军大部伤亡。道光帝决定对英宣战。二十一年正月初五,英军派舰船18艘,占领未设防的下横档,次日晨,首先占领了上横档的横档、永安炮台,同时向威远、靖远、巩固等6炮台进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靖远炮台率部浴血奋战,力战阵亡。下午4时,6炮台全部失陷。初七日,英军溯江而上,陷乌涌炮台。初十日,占领距广州仅20里的猎德、二沙尾诸炮台,兵临广州城下。 虎门之战清代鸦片战争中的一次战役。清道光二十年(1840)十二月十五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虎门失去屏障。道光二十一年(1841)正月初五日,道光帝在对战争既无通盘筹划,更缺乏足够信心的情况下,决定对英宣战。英军先发制人,二月三日起,先拔去海中木桩以扫清虎门前沿阵地。接着,英军攻陷横档炮台。二月六日,又攻破虎门各炮台。提督关天培率兵死守,并派总兵李廷钰向清廷派往广州的钦差大臣琦善请求增兵,琦善不允。终因寡不敌众,关天培负伤十余处,力战阵亡。虎门陷落后,英军侵入珠江,进逼广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