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藏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藏词

又称割裂。指利用人们熟悉的成语或语句,故意隐藏本词。即藏去成语或语句中本来要用的部分(本词),而只把余下的部分用在话中来代替本来要用的部分。可分为三种形式:(a)藏头。又称抛前藏词。本词在成语或语句的前半截,抛去本词,单用后半截来代替。如:“阿Q本来也是正人……谁知道他将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飘飘然了”。人们都熟悉《论语》中所讲的“三十而立”,藏去词头“三十”而用“而立”代替,阿Q的年龄照样能让人明白。(b)藏尾。又称弃后藏词。本词在成语或语句的后半截,割弃本词,只用前半截来代替。如:“这是千里送鹅毛!”“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是人们熟悉的熟语,藏去后尾,只用前头,意思同样明确。(c)藏腰。又称舍中藏词。藏去的本词在成语或语句的中间。如韩愈《符读书城南》: “岂不念旦夕,为尔惜居诸”。“居诸”由《诗经·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藏头藏腰而成,用以代替“日月”。又如:“一二五六七——丢三落四”。这条歇后语就是运用藏腰的修辞手法构成的。藏词能使语言简练含蓄,诙谐有趣,给人以联想的余地。

藏词

藏词

又叫“割裂”。修辞方式(辞格)之一。要用的词已见于习熟的成语或成句中,便把本词隐藏起来,而用上下文里其他的词语来代替,就叫藏词。藏词因为割裂现成的词组或句子,截取其中一部分代指本词,所以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借代。如“惟孝友于兄弟”(《尚书·君陈》),后来用“友于”代替“兄弟”,是借代的方法,“兄弟”之义隐于“友于”之中,又可称为藏词。藏词可以分为藏头、藏腰、藏尾三类。藏头,即藏起成语、成句的前一部分词语,只用后一部分词语。如“三十而立”(《论语·为政》),后来就用“而立”代指三十岁;“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后来就用“古稀”代指七十岁。藏腰,即藏去现成语句的中间部分,隔字隔句割裂,任意抽取语词中的字组合成词。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就用“倚伏”指祸福。“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阳货》),就用“免怀”代指三岁。藏尾,即藏去现成语句的后一部分,只用前一部分的词语,所以也叫“歇后”。如“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史记·高帝本纪》),就用“三尺”代指剑;“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便用“一抔”代土。
藏词格的使用由来已久,由于藏头、藏腰需要倒推、猜想,不易为人理解,所以逐渐用得少了。藏尾因本意在后,易于联想,一向用得较为普遍,因此口语、俗语中大量存在歇后语。藏词格能使语言幽默诙谐,含蓄简练。但另一方面,任意割裂成语、成句,也破坏了语言的纯洁性,形成古汉语发展中一种不健康的倾向。

☚ 析字   割裂 ☛

藏词

辞格之一。即引用古代典籍时,有意把语句割裂开来,隐藏表示本意的部分,而用另一部分来代替。一般可分为三类:❶藏头。隐藏的部分在前。如唐·张说《息国长公主神道碑铭》: “免怀之岁,天夺圣善。” “圣善”截自《诗·邶风·凯风》: “母氏圣善”,以代“母氏”。
❷藏尾。即“歇后”,隐藏的部分在后。如晋·陶渊明《庚子岁从都还》:“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友于”截自《尚书·君陈》“友于兄弟”,以代“兄弟”。
❸抽字。如梁·萧统《文选序》: “君匪从流,臣进逆耳。”其中“从流”抽自《左传·成公十八年》“从善如流”。“逆耳”抽自《孔子家语·六本》“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以指“忠言”。

藏词

103 藏词

辞格的一种。只用熟悉词语的一部分,而故意隐藏本词语的修辞方法。有藏头、藏腰及藏尾三种。藏头隐去成语的前半截,如“烈宗知具抗直,而恶闻逆耳。”(《晋书·孝武帝纪》)截去“忠言”,以“逆耳”代之;藏腰所藏之词在语句中间,如“岂不念旦夕,为尔惜居诸。”(唐·韩愈《符读书城南》)“居诸”系“日居月诸”的藏词,借以代“日月”;藏尾隐去成语后半截,如“礼曰: ‘卢之诗何太春日?’”(《启颜录·卢思道》)语本《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截去“迟迟”,留“春日”代之。

☚ 镶嵌   顶真 ☛
000057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