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薤露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薤露行

 

[魏]曹植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薤露》是汉代乐府古题名,属《相和歌辞·相和曲》。薤是韭类植物,薤露易晞以喻人的年命短促,像薤上的露水容易消灭。 《薤露》本是挽歌,是东齐产生的谣讴。崔豹《古今注》说薤露、蒿里,本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二章。孝武时李延年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亦谓之挽歌。此说并非全部可靠。这里是作者按旧题写作的新辞。
 本诗是一篇自抒胸臆的五言诗,为曹植后期作品,诗中表现了诗人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积极地做出贡献,即使不能建功立业,至少也要立一家之言的慷慨壮志。诗风刚健清新,情感直爽诚笃。
 头两句气势苍莽浑涵,意境广阔变幻。极言宇宙之无限大,变化之无穷尽。二、三句,顺势收缩,写人生又是那样的若风吹尘之短暂,与头两句形成大起大落的对比,抒发人生短促的感叹。
 五、六两句是本诗之警句,其中“忽若风吹尘”句又是本诗的诗眼, “诗眼”犹如人之眼目,它是全诗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本诗旨意即由此而来。这自然使人联想到曹操《短歌行》的前四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过曹植的惜人生短暂的实质与曹操还不尽相同,他急于建功立业的思想,更近于追求个人荣名罢了。此两句在结构上据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四句来说,它是由含蓄的抒情,转向直率的表白,他希望在人生有限的岁月里,竭尽全力施展自己的才能,建立功业以辅佐明君,但是,他的个性和社会现实,又使他不能如愿以偿。这就自然引出七、八两句“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的牢骚。这一牢骚表现了他对勋业、荣名的执着的追求,他虽在忧患之中,仍不曾厌弃人生,更不想逃避现实,还保持着他年轻时代高傲之秉性,即使被人软禁,孤立于朝政之外,也要通过诗歌高唱自己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
 九至十二句,在结构上又一转折,诗人怀才不遇,但又不愿碌碌无为,随波逐流,空喊“慷慨独不群”也是没有用的,他要给自己开创一条“慷慨独不群”的道路,所以感情也有苦闷转向愤愤不平了。这四句技法巧妙,托物寄兴,以情言志,承转交错,是全诗的枢纽。“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两句,诗意隽永,耐人寻味, “神龙”、“麒麟”是传说中的虫兽之王,其德为虫兽所尊崇,诗人借此自说他那“慷慨独不群”的痛心境遇,情在其中,意在言外,是诗人苦闷情感的至高点,痛极则悲,悲极则愤,激烈之情随之而生。“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两句道破天机,诗人转悲为怒,以愤愤不平之音发出责问,语意双关:一方面从正面明说士人应该比虫兽更为知德;另一方面却在暗斥当时昏君心胸狭窄、忌妒贤能,不如神龙和麒麟。诗人这种急于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表现的愈是强烈,愈使所谓“明君”忌恨,当他感觉到“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希望完全断绝的时候,于是便只好以致力文学创作来自慰了。
 最后四句就是表达诗人这一坚定的信念:即使自己不能建功立业,至少也要以自己的文采流传后世,以成不朽之名。 “孔氏”两句,盛赞孔子删述诗书的意义之大,这是诗人面对社会现实头脑冷静以后,给自己提出的成名之路。作者先肯定了孔子在文学事业上所做的巨大贡献之后,然后再给自己提出“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之奋斗目标。意谓古人既能在文学事业上立名于后世,我也一定能做到“流藻垂华芬”。
 总之,曹植在政治上的失败,促使他在文学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他在本诗中“流藻垂华芬”的预言。

《薤露行》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薤露行》

薤露行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自古以来对于人生短暂的慨叹是诗歌写不尽的主题之一。有的因人生之短而欲立功立名,获取人生的“真意”,故屈原说: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离骚》)《古诗》说: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何不策高足,光据要路津!”又说: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曹操说: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有的则因人生之短而追求享乐,游戏人生,增加生命的浓度,故《古诗》中反复悲叹: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曹植的这首《薤露行》也是慨叹人生短暂而欲立名于世的咏怀言志的作品。全诗十六句,可分为四层。首四句以天地的无穷与人生之若风尘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慨叹。这本是《古诗十九首》以来诗人们反复吟咏的主题,但是曹植在此以“无穷”与“短暂”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造成了浓烈的悲剧气氛。且首二句从“天地”、 “阴阳”发言,语势浑阔,体现了曹植诗工于发端的特点。

既然人生如此短暂,那么,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呢?从史书记载中可以看到,曹植总是把立德、立功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在早年的《与杨德祖书》中,诗人就勉励自己要“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勳绩,辞赋为君子哉?”在晚年的《求自试表》中,他还慨叹自己“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而仍然“欲逞其才力,输能于明君”,所以本诗的第二层中,诗人写道: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这与上引书、表中的文字可互为注脚。而且这四句一反前四句的悲歌哀吟而为慷慨激扬,增强了诗歌激励人心的力量。

第三层诗人以“鳞介”、 “走兽”的各有所尊、所宗比喻仕人应该“输力于明君”。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为什么要用“虫兽”自比?联系到诗人受到曹丕父子残酷的排挤和迫害看,他确实也成了曹丕父子“圈牢之养物”。所以诗人以虫兽自比,实则透露了诗人极度的不满和强烈的抗议!同时也表明诗人十分明白曹丕父子决不会让自己施展才能实现抱负。

“孔子删诗书”四句与上文似乎有意断之嫌,突兀之感。原因是诗人在此省却了自己不能立德、立功的字句,这大概是作者怕以文引咎吧! “孔子”二句是说孔子删了诗书,立了德,所以王业因此已粲然分明。这二句是诗人的牢骚话。意谓孔子删诗书,王业已无须别人去过问,诗人自己的不能立德、立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语中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表露了诗人无可奈何的哀叹。既然如此,诗人退而求其次,只能驰骋笔翰,靠华采之文而留名后世了。最后四句看似客观的叙述,但确实委婉道出了曹植一生欲为国立功而始终不能,只能转意于立名翰墨场的悲剧。全诗把议论与抒情巧妙结合起来,语言雄浑,悲歌慷慨,当是一首佳作。


乐府诗《薤露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薤露行

 

[魏]曹操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薤露行》, 《乐府诗集》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曲》,相传原是东齐地方的歌谣,是出殡时挽柩人所唱的挽歌。这首乐府诗是用乐府旧题写汉末局势。清代张玉谷说:“《薤露行》、《蒿里》本送葬哀挽之辞,用以伤乱后丧亡,固无不可。且上章(按指《薤露》)执君杀主,意重在上之人。下章(按指《蒿里》)万姓死亡,意重在下之人。又恰与《薤露》送王公贵人, 《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两相配合。” (《古诗赏析》卷八)他指出了曹操在运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注意内容与调式的谐一。
 这首诗所反映的是汉灵帝末年到汉献帝初年动乱的历史画面。前八句写汉灵帝末年所任非人,导致了外戚与宦官的相互攻杀,政权危殆。灵帝时,外戚何进与宦官张让、段珪等人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这些人或凭女宠、或凭内侍,都是靠着接近皇帝而占据要津,若论治国安邦,实是百无一能。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两句很生动地概括了他们的品格,也表示了诗人对他们的轻蔑。 “犹豫不敢断”写何进图谋杀张让、段珪等人而又缺乏魄力,临事不决。“因狩执君王”写张让等得知何进预谋而袭杀之,又趁出巡的机会胁迫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后即位为献帝)逃往小平津。 “白虹为贯日”写的是上天示凶兆,暗指董卓将少帝等劫还,又废少帝立弘农王,不久又杀弘农王立陈留王的史实。“己亦先受殃”,则写这些争权夺利之人,终不免都遭杀身之祸。这几句简括地写出了当时纷乱的局势。
 后八句写的是董卓乘机持国柄,杀少帝,焚东都,使汉家四百年基业连同其宗庙,在大火之中彻底倾覆,广大人民亦饱受战乱之苦,被迫随着董卓把持下的傀儡皇帝刘协向长安迁徙,一路上哭声震天。看到这种惨象,使人不由想起微子,产生痛悼国家败亡的“黍离”之悲。
 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大动乱的一幕,在短短八十个字的一篇作品中,写出了一个重大的、头绪纷乱的、时空广阔的历史事变。从事情的起因、经过到结局都交待得十分清楚,人们真要为诗人善于叙写大事的才能叹服了。但这首诗最值得称道的,恐怕还不在于此,而在于在叙事中表现出的博大胸怀、深厚情感,一种令人读后不由不心折,不由不感动的强有力的人格美。
 正是基于上述种种因素,这首诗赢得了评论家的高度赞赏。钟惺评论说: “汉末实录,真诗史也”。“俯视群雄”,而又“道尽群雄病根。”谭元春也评论说: “总是大胸襟”, “吟响中亦有热肠。”(上引均见《古诗归》卷七)这些评价不仅指出了这首诗的重大历史意义,也展示了它永不衰竭的艺术感染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