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薛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薛瑄/惩忿箴/改过箴/存理箴/持敬箴 ☚ 静德斋箴 薛瑄 ☛ 薛瑄 薛瑄薛瑄(1329—1464),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宣德中,授御史,忤宦官王振,下狱论死,寻得释。景帝嗣位,召起大理寺丞。英宗复辟,拜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卒谥文清。有《河汾诗集》、《薛子道论》、《薛文清集》等。 ☚ 薛瑄 惩忿箴 ☛ 薛瑄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河津(山西稷县)人。少聪明好学,十一岁随父薛贞官云南,曾向云南都督沐晟献《平云南赋》,深受赞扬。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河南乡试第一。次年,登进士第。宣宗宣德三年(1428),为御史,因不附权要,出监湖广银场。在此期间,精研性理之学,学问日进。英宗正统元年(1436),为山东提学佥事,亲自为诸生讲课,被称为“薛夫子”。正统八年,因忤权宦王振,下狱论死。将刑之日,振老奴伏灶下而泣,人问之,言:“闻欲杀薛夫子,故泣耳。”振心动,乃免之。归乡隐居六年。代宗嗣位,召起为大理寺丞,参与保卫北京之战。景泰二年(1451),擢南京大理寺卿,执法不阿。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擢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一度入阁,参与机务。于谦被陷入狱,曾竭力营救,无效,遂坚请告归。致仕后,四方学者多登门请益。英宗天顺八年,临终前赋诗曰:“土炕羊褥纸屏风,睡觉东窗日影红。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惟觉性天通。”“通”字最后一笔未完,悠然而逝。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清。瑄虽为理学家,但诗中说理之作并不多,一扫训诂语录之习。其诗多为记游、览古、咏史、抒怀写志之作。如《杂咏》六首从不同角度歌咏自己对国家、社会的献身精神,诗写得平和、坦诚、明朗,虽然立言浅近,但蕴蓄深厚,这与作者人格修养有关。其流连山水之作,也多情淡趣长,如《兰陵怀古》、《宿山亭》、《舟发城陵矶》、《仪真》等。如《徐州见黄河》云:“我家正在龙门下,流出黄河几曲长。忽向徐州城外见,牵情一水正思乡。”陈田云:“文清古体淡远,律体雄阔,绝句极有风韵,非一时讲声律者所能及。”(《明诗纪事》)所评至为允当。瑄一生勤于著述,著有《孝经今古文》、《从政录》、《读书录》、《读书续录》以及《文清薛先生文集》二十四卷,存诗一千馀首。李贤为撰神道碑铭,杨希闵为著《明薛文清公年谱》。《明史列传》卷四二,《明史》卷二八二有传。 ☚ 龚诩 于谦 ☛ 薛瑄 薛瑄1389—1464明代理学家、文学家。《明史》有传。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稷山县)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授御史。正统(1436—1449)时,历任大理寺少卿、大理寺丞,触忤阉宦王振下狱几死。英宗复位后,拜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参预机务,因老乞归。为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授学白鹿洞,时人呼为“薛夫子”。其诗冲淡高秀,有陶韦之风。其文雄浑雅正,以明理载道为务。存赋5篇,与其文章风格一致,多明理载道之词,长于摹景状物,生动而有理趣。《黄河赋》是其代表作品。著有《敬轩文集》。 ☚ 潘德舆 薛蕙 ☛ 薛瑄1389~1464明代学者。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永乐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山东提学佥事、大理寺正卿、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晚年讲学授徒,为北方朱学之大宗。著有《读书录》、《薛子道论》、《薛文清公文集》等。平生致力于程朱之学,引圣道而为己任,其学“以复性为宗,以居敬穷理为要”(《读书录·原序》)。主张道德源于天理,人性“乃天命赋予人物之实体”(《读书录》),内容即是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而且,“天理本善”、“人性无不善”。认为“恶”是天地之性为气质之性所蔽而造成的,道德修养就是要“变化气质”以复明天地之性,其基本方法即是“居敬穷理”。在他看来,“居敬”乃是“穷理”之本,两者相辅相成。主张修养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在夙夜、饮食、男女、衣服、动静、语默、应事、接物之间,于此事事皆合天则,则道不外是矣”。强调力行践履,认为为学“不在多言,顾力行如何耳”。总的来看,薛瑄的伦理思想缺乏新义和生气,但在使程朱之学贴近生活日用方面有所发展。 薛文清集/薛敬轩先生文集/薛文清公文集 ☚ 方正学先生集选 薛文清集 ☛ 薛瑄 薛瑄1392—1464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明永乐年间进士。宣德年间,官御史,因触忤宦官王振,下狱论死,旋得释。景帝即位,出任大理寺丞。英宗复辟,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参预机密。卒后谥文清。薛性刚直,不惧权贵。散文雅正,堪为典型;诗冲淡高秀,自然天成。有《薛文清公文集》,为其门人张鼎编刻。清雍正薛氏刊本和《正谊棠全书》本题为《薛敬轩集》。 ☚ 金实 沈周 ☛ 薛瑄 薛瑄1389—1464明代著名理学家。字德瑄,号敬轩,谥文清,河津(今属山西) 人。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 至七年 (1432)任湖广监察御史,出使辰州 (治所在沅陵)。在沅陵凡3年余,“所至多惠政,首黜贪墨,正风俗,奏罢采金宿蠹,沅民大悦” ( 《薛文清年谱》)。同时,注意兴办教育,修治沅陵县学。瑄一生致力程朱理学,论心性之学,以 “复性”为主。其办教育之目的,亦在“复性”。尝云: “大建学校,慎选师儒,其养士之法,必以三代孔孟程朱复性之说为本。” ( 《文集》卷18《会试录序》)年谱还说他差监湖广银场时,日夕精研理学,寤寐圣贤,手录《性理大全》,潜心玩诵,夜分乃罢。“深冬盛寒,雪飘盈几,唔伊不辍,或思有所得,即起燃灯记之。或通宵不寐,味而乐之,有不知手足舞蹈者,遂积为《读书录》。” ☚ 刘三吾 周阶 ☛ 薛瑄1389~1464明理学家。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人。永乐进士。宣德中授监察御史,正统初任山东提学佥事,制定白鹿洞书院学规,并亲为讲授,人称 “薛夫子” 。景泰时官至大理寺卿。天顺初以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参机要事务。晚年在家讲学。卒。谥文清。致力于程朱理学,论心性之学,以 “复性” 为主。提出 “天地万物,惟 ‘性’ 之一字括尽” ,赞同性即理。但指出 “理只在气中,决不可分先后” ,修正了南宋朱熹 “理在气先” 的说法。认为 “理如物” ,理物不可分。“天下无无物之理,无无理之物” ,提出 “尽心功夫全在知性知天上” ,“人能知性知天,则天下之理无不明,而此心之体无不贯” 。认为法没有久而无弊的,“要在随时以审其势之轻重以救之” ,“时中是活法而不死,执中是死法而不活” 。著作有《读书录》 、《读书续录》 、《薛文清公文集》 、《从政名言》 、《河汾诗集》等。 薛瑄1389 or 1392~1464Xue Xuanscholar of Li school of Confucianism,poet and proser of the Ming Dynasty,also named Jingxuan,meaning respect studio. Works:A Collection of Respect Studio,etc. 薛瑄1389—1464明学者、文学家。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河南)人。永乐进士,宣德中授御史,得罪中官王振下狱,几至被杀。景帝嗣位,任大理寺丞。英宗复辟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卒谥文清。学宗程、朱,有河东派之称。诗文平正自然。著有《读书录》、《薛文清集》。 薛瑄1389—1464明朝理学家。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永乐进士。宣德中授御史,正统初为山东提学佥事。首揭白鹿洞学规,开示学者。延见诸生,亲为讲授。被呼为薛夫子。后因忤中官王振,下狱论死,幸得释。景帝即位,起大理寺丞。英宗复辟,拜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石亨、曹吉祥乱政,疏请乞归。瑄学一本程、朱,其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又以主张“理在气中”,修正朱熹“理在气先”之说,有《读书录》、 《薛文清集》、 《从政名言》、《河汾诗集》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