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薄膜干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薄膜干涉 薄膜干涉bomo ganshe薄膜上、下表面反射光相遇而产生的分振幅干涉。1675年,牛顿发现了牛顿环,这是一种薄膜的等厚干涉条纹,但由于他持微粒说,所以不认为这是一种干涉现象。1849年,海丁格尔发现海丁环,这是一种薄膜的等倾干涉条纹,以后,玛斯卡尔和陆末各自独立地对这种条纹进行了研究。所谓薄膜是指厚度很小的透明介质膜,常见的薄膜有肥皂泡膜、水面上的油膜、两片玻璃间所夹的空气膜、照相机镜头上所镀的介质膜。如图1。当光射到薄膜上时,入射光SA在薄膜的上表面分成两束光,反射光为AP,折射光为AB。折射光AB在下表面也分成两束光,其中反射光BC从上表面折射出薄膜,这就是下表面的反射光CP。AP和CP在P点相遇,产生干涉。在P点相遇时,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n(AB+BC)-n′(AP-CP)+λ/2,式中n和n’分别为薄膜和周围媒质的折射率,λ为光的波长,λ/2是由于光的反射而附加的光程差。因为实际上膜很薄,所以光程差可近似为 式中d为薄膜在B点的厚度,i1在A点入射光的入射角,i2为折射角。光程差主要取决于i1(或i2)和d。当△=mλ(m=1,2,3,……)时,为干涉极大;当△=(2m+1)λ/2(m=0,1,2,……)时,为干涉极小。极大和极小的光强取决于n′、n和i1(或i2)的数值。 图 1 下面介绍两种较为简单的薄膜干涉。若薄膜的折射率均匀,上、下表面不平行,但入射光束中各光线的入射角相同(平行光束),则光程差随膜厚而变。薄膜厚度相同的地方光程差相同,这些地方反射的光形成同一条干涉条纹,这种干涉称作等厚干涉。牛顿环和楔形平板干涉均属等厚干涉。等厚干涉的条纹定域在薄膜附近,当膜很薄或光线正入射时,可以认为定域在薄膜的上表面。当肉眼观察楔形平板的表面时,可看到平行于楔棱的等距直条纹,相邻条纹处的厚度差为λ/2n。若薄膜的折射率均匀,上、下表面平行,用单色光源照射薄膜,则光程差随入射角而变。于是,倾角(入射角的余角)相同的光线光程差相同,这些光线反射的光形成同一条干涉条纹,这种干涉称作等倾干涉。等倾干涉条纹的定域在无穷远,如使用透镜,则条纹在它的后焦面上。图2为一种观察等倾干涉的装置。M为平行平面薄膜,T与M的夹角为45°,是半透射和半反射的分光板,S为扩展光源,位于透镜L1的前焦面。S上的各点发出的光经过L1的折射,从T透射射向薄膜,从薄膜反射的两束光被T反射,经过透镜L2的折射,在L2的后焦面P上相遇,产生干涉。在P上可看到同心的圆形条纹,圆心为L2的光轴与P的交点O。点光源也能产生等倾条纹,它的条纹亮度较小。 图 2 薄膜干涉有许多应用。例如,把细丝A夹在两块平玻璃板的一端,两板间形成楔形空气膜,用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数出板的两端线之间的干涉条纹数,即可求出细丝的直径。类似的装置还可用来检验精密机械零件表面的粗糙度,如图3中空气楔的上表面M是严格的平面,下表面N有微小起伏。严格的楔形薄膜的干涉条纹是平行的等距直线,而现在就会出现弯曲的条纹,根据条纹的形状可以判知N面的起伏状况。 图 3 ☚ 相干长度 等厚干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