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贝二1635闽语。广东潮州、汕头〖 〗又〖 〗。福建。①名一种土布:~衫。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闽广多种木棉,纺绩为布,名曰~。」②名棉花。明方以智《通雅》卷四三:「闽中呼棉花为~。」   古代名物 > 紡績類 > 原料部 > 麻苧 > 吉貝 吉貝 jíbèi 植物名,由東南亞傳入我國。有草本木本兩種。其花之纖維可織布。《梁書·林邑國傳》:“吉貝者,樹名也。其華成時如鵞毳,抽其緒,紡之以作布,潔白與紵布不殊。”《山堂肆考》卷四十三:“吉貝,草名。纈其花可爲布。粗曰貝,精曰㲲” 吉贝多年生木本亚洲棉。汉以后在印度进化为草本亚洲棉,后传入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劫贝、劫波育、古贝、家贝、迦波罗均为其音译。南北朝时新疆已有以此织成之布。 吉贝 吉贝源于梵语,意即棉花。古书中,用得相当混乱,或指棉花,也有指攀枝花的。华南和西南地区很早就种植多年生棉。魏人孟康注《汉书》云: “闽人以棉花为吉贝”。《岭南杂记》把攀枝花名曰吉贝。棉花和攀枝花是两种不同科的植物,前者属锦葵科,后者为木棉科。攀枝花绒毛极短,一般只能作茵褥,不能纺纱织布。指棉花的吉贝,又名“白叠”。《旧唐书》记载说,高昌有草名白叠,国人采其花,织以为布。唐时岭南、南诏等地亦以棉花纺织。周去非《岭外代答·吉贝》: “吉贝木,如低小桑枝”, “南人取其茸絮,以铁筋碾去其子,即以手握茸就纺,不烦缉绩,以之为布,最为坚善。唐史以为古贝(吉贝)。”南诏棉织品尤其精好,白色者叫朝霞吉贝。 ☚ 贾侯渠 三、手工业 ☛ 吉贝亦称“古贝”,源于梵语,意即棉花。我国华南和西南民族地区很早就种植多年生棉,《岭外代答》:“吉贝木,如低小桑枝,萼类芙蓉花之心,叶皆细茸,絮长半寸许,宛如柳绵”;魏人孟康注《汉书》:“闽人以绵花为吉贝”;海南岛黎族很早就种植并以此织布。“吉贝”一词在我国古书中用得比较混乱,有指棉花,也有误指攀枝花,这是两种不同科的植物,前者为锦葵科,后者属木棉科,只能作茵褥,不能纺织。但我国古籍中所记载的木棉,多系指可供纺织之棉花,即吉贝,并且也把其织物称吉贝,如幔吉贝、粗吉贝等等。 吉贝梵文音译,指棉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