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蕺Jí

现行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有分布。此姓系武清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蕺,草名,又名鱼腥草,疑或以草名为姓,如兰、蕙之类。)

蕺jí

蕺菜。一名魚腥草。張衡《南都賦》:“若其園圃則有蓼蕺蘘荷,藷蔗薑䪤。”

读音j·i(ˊ),为i韵目,属i—er韵部。阻立切,入,缉韵。
❶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茎有节,有腥味,又名“鱼腥草”,可入药,有消肿等作用。

上一条: 下一条:

蕺切qiě

小折声。例:(pià)~树枝。
❍ 捭(běi)~包谷穗子。
~谷穗、麦穗子偷窃人。
《集韵》:“蕺,小折声。”

{}7003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鱼腥草。古方言。晋崔豹《古今注》:「荆扬人谓蒩为~。」

蕺jí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菜 > 蕺
蕺  jí

亦稱“菹菜”、“蕺菜”、“菹子”。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乾燥帶根全草。莖扁圓,扭曲,表面淡紅褐色或黄棕色,脆,易折。葉片暗黄緑色。主治癬疥,濕疹。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下品·蕺》:“主治蠷螋溺瘡。”唐·蘇敬等《新修本草·菜部·蕺》:“關中謂之菹菜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二·蕺》:“秦人謂之菹子。”參閲唐·孟詵《食療本草·蕺菜》。


古代名物 > 穀蔬類 > 蔬部 > 其他 > 蕺菜 > 蕺
蕺  jí

“蕺菜”之省稱。

蕺【同义】总目录


蕺鱼腥草

*

DEAA
蕺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鱼腥草。

蕺jí

《本草纲目》菜部第27卷蕺(21)。药名。
【基原】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
【别名】岑草(《吴越春秋》),蕺(《别录》),葅菜(《唐本草》),蕺菜(孟诜),紫背鱼腥草(《履巉岩本草》),紫蕺(《救急易方》),葅子(《本草纲目》),臭猪巢(《医林纂要》),侧耳根(《遵义府志》),猪鼻孔(《天宝本草》),九节莲(《岭南采药录》),重药(《现代实用中药》),狗贴耳(《广州植物志》),肺形草(《贵州民间方药集》),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福建民间草药》),秋打尾(《浙江中药手册》),狗子耳、臭草、野花麦(《江西民间草药》),臭菜(《中药志》),热草(《滇南本草》整理本),臭质草(《浙江民间草药》),臭腥草(《泉州本草》),臭牡丹、臭灵丹、辣子草、奶头草(《湖南药物志》),草摄、红桔朝、臭蕺(《闽东本草》)。
【性味】辛,寒。
❶《别录》:“味辛,微温。”
❷《履巉岩本草》:“性凉,无毒。”
❸《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❹《本草纲目》:“辛,微温,有小毒。”
❺《医林纂要》:“甘辛咸。”
【归经】
❶《本草经疏》:“入手太阴经。”
❷《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❶《别录》:“主蠷螋溺疮。”
❷《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❸《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❹《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❺《本草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店疾,解硇毒。”
❻《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❼陈念祖:“生捣治呕血。”
❽《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❾《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❿《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
⓫《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
⓬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消炎解毒,利尿消肿。治上呼吸道感染,肺脓疡,尿路炎症及其他部位化脓性炎症,毒蛇咬伤。”
⓭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至五钱(鲜者一至二两);或捣汁。外用:煎水熏洗或捣敷。
【宜忌】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
❶《别录》:“多食令人气喘。”
❷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Decanoylacetaldehyde)、甲基正壬酮(Methyl-n-nonylketone)、月桂烯(Myrcene)、月桂醛(Lauric aldehyde)、α-蒎烯、莰烯、d-柠檬烯、芳香烯醇、龙脑酸乙酯、丁香烯、β-谷甾醇等。花、叶及果实等局部含槲皮苷、异槲皮苷等,此外,还含大量钾盐及少量蕺菜素(Ordarine)。
【药理】
❶抗菌、抗病毒:鱼腥草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志贺氏杆菌、施氏杆菌、福氏杆菌及宋内氏痢疾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等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亚洲甲型京科68-l株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弧儿病毒ECHO1的致细胞病变作用。鱼腥草蒸馏液对HSV-1、流感病毒和HIV有直接抑制活性。
❷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鱼腥草注射液可提高外周血ANAE阳性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加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中性白细胞吞噬率。合成鱼腥草素酸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全血白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明显提高,使血中溶菌酶活力明显升高,血清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有所下降,且能提高血清备解素水平。
❸抗致敏和平喘:鱼腥草挥发油能明显拮抗SRS-A对豚鼠离体回肠和肺的作用,静注能拮抗SRS-A,增加豚鼠肺溢流作用;并能明显抑制致敏豚鼠离体回肠的过敏性收缩,及拮抗HA、Ach对豚鼠回肠的收缩;对豚鼠过敏性哮喘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❹抗癌:鱼腥草素能抑制高等植物种子发芽,新鱼腥草素对小鼠移植性肝癌有一定抑制作用。
❺利尿:鱼腥草灌流蟾蜍或蛙蹼,能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从而具利尿作用。
❻其他:鱼腥草有较显著抗炎作用。还有镇痛、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皮下注射鱼腥草水溶物还具有轻度的镇静、抗惊作用。
❼毒性:毒性很低。鱼腥草给小鼠口服的LD50为(1.6±0.081)mg/kg,对犬静滴38~47g/kg未致引起死亡。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犬每日口服80mg/kg或160mg/kg,连续30天,对动物食欲、血象及肝肾功能等均无明显影响,但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呕吐和流涎。

蕺jí

{植} (蕺菜) cordate houttuynia (Houttuynia cordata)

蕺jí

15画 艹部 蕺菜,又叫鱼腥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叶有鱼腥气味,全草可入药,嫩茎叶可作蔬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