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蔡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蔡襄1012—1067

北宋书法家。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工书,书法特点是稳重,受东晋和唐人书体的影响较深。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笔划中露出一丝一丝白道,象枯笔写成,称为“飞白”。为“宋四家”之一。传世碑刻有《万安桥记》,书迹有《谢赐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后人辑有《蔡忠惠集》。

1

(词)宋·蔡襄

瑞雪满京都,宫殿尽成银阙。

常对素光遥望,是江梅时节。

如今江上见寒梅,幽香自清绝。

重看落英残艳,想飘零如雪。

蔡襄/过箴/嗜箴/步箴

☚ 命箴   蔡襄 ☛

蔡襄

蔡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宋天圣进士。历官西京留守推官、知谏院、知制诰、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谥忠惠。襄为北宋著名书法家,是“宋四家”之一。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有《茶录》、《荔枝谱》、《蔡忠惠集》。

☚ 蔡襄   过箴 ☛
蔡襄

蔡襄1012—1067

宋代书法家。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曾知杭州、泉州,任吏部侍郎、端明殿学士。《宋史》称: “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其书学王羲之、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书浑厚端严,雄伟遒丽,极受米芾、苏东坡、黄庭坚等人推崇。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 自成一体,谓之“散草”或“飞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传世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墨迹有《颜真卿自书告身跋》、《谢赐御书诗》和书札等。后人辑有《蔡忠惠集》。

☚ 仲仁   文同 ☛
蔡襄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仙游(今属福建)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助庆历新政。明年,出知福州,改福州路转运使。皇祐四年(1052)召回,历知制诰,每除授非当职,辄封还之,拒草制词。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再知福州,徙知泉州,建万安桥。英宗朝,迁三司使,出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谥忠惠。欧阳修为撰墓志铭(《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五)。《宋史》与《东都事略》均有传。事迹另见于《莆阳文献传》卷九、《莆阳比事》等。徐𤊹撰有《蔡忠惠公年谱》。蔡襄善书,书法为当时第一。诗文清遒。著有《茶录》、《荔枝谱》及《蔡忠惠集》三十六卷。《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 赵祯   韩绛 ☛
蔡襄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景祐三年(1036),当范仲淹被罢黜并殃及为之辩护的欧阳修、尹洙、余靖时,襄撰《四贤一不肖诗》歌颂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公忠体国之精神,斥责趋炎附势的谏官高若讷,京中人士竞相传写,一时纸贵。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出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1052),召知制诰,后知开封府,再知福州、泉州。嘉祐五年(1060),召为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时出知杭州。英宗治平四年(1067),卒,年五十六,谥忠惠。襄工书法,诗文清妙,其小诗尤有灵气,如《书小阁壁上》、《宿渔梁驿》、《留别旧居花槛》等。有《蔡忠惠集》三十六卷,今存。《宋史》卷三二○有传,《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有其墓志铭。

☚ 邵雍   陶弼 ☛

蔡襄

 北宋书法家。字君谟,宋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以欧阳修、余靖荐,知谏院。次年,出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1052年)召回,历知制诰、知开封府等,又出知福州、泉州。嘉祐五年(1060年),入学翰林学士,英宗朝迁三司使。卒谥忠惠。工书法,学虞世南、颜真卿,取法晋人。小楷和草书笔力沉着而姿媚,人称当时第一。亦曾主持修建泉州万安桥。传世碑刻有《万安桥记》,书迹有《谢赐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后人辑有《蔡忠惠集》。
蔡襄

蔡襄1012—1067

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宋史》有传。字君谟。仁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甲科,累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徙南京留守,未及行以母忧归,越岁卒于家。谥忠惠。知谏院时赞助庆历新政,论事无所回挠;历知开封、福州、泉州,皆有政声。蔡襄诗文精遒粹美,书法时称第一。其所作《士伸知己赋》、《季秋牡丹赋》、《慈竹赋》,皆为自励志节行操之作,所谓“文以气为主,而公之诗文实出于气之刚者”(王十朋《端明集序》)。有《端明集》40卷。

☚ 蔡确   裴度 ☛

蔡襄

北宋书法家。1012年生,1067年去世。福建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他擅长真、行、草、隶诸体,尤以行楷书著称。苏轼评价他的书法时曾说:“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大字又次之,分隶小劣。”又称其“独步当世”。其楷书师承颜真卿,气度恢弘,端庄沉着。行书淳淡婉美,潇洒简逸,深得晋人韵致。在唐宋书风嬗递之际,蔡襄的书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成为宋代尚意书风的先行者。蔡襄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传世书迹有:《自书诗帖》,书于北宋皇祐二年(1047),纸本墨迹,宽28.2cm,长221.2cm,书诗11首计884字;《谢赐御书诗表》,纸本墨迹,楷书计320字。碑刻有《万安桥记》,北宋嘉祐五年刻楷书大字,每字径5寸,碑两面刻,12行,行13字;《昼锦堂记》,刻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楷书18行,行30余字不等。

蔡襄

409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北宋书法家。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工书善画。书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重沉着,行书凉淡婉美,草书参用飞白法,而自成一体。米芾评其书“如少年女子体态娇娆,行步缓慢,多饰铅华”。《东坡题跋》称“蔡君谟独步当时”,此为至论。与苏轼、米芾、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书家”。传世碑刻有《万安桥记》,墨迹有《蔡襄自书诗帖》(有专条)等。后人辑有《蔡忠惠集》。

☚ 崔白   仲仁 ☛
蔡襄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曾作《四贤一不肖诗》,反对权势,申张正义。大楷宗颜,《万安桥记》雄健古朴。小楷或俊逸,或端严,得钟、王之旨,有《茶录》、《荔枝谱》等。行书淳淡婉媚,如《秋署帖》,有“字里金生,行间玉润”之妙。苏轼说: “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宋·蔡襄 《去德帖》

☚ 杨凝式   苏轼 ☛

蔡襄1012—1067

北宋书法家。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工楷、行、草书,善章草。学虞世南、颜真卿,兼取晋人法。《东坡题跋》:“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正书端丽沉着,行书浑厚而不失秀美,草书淳淡婉丽。为“宋四家”之一。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等。

蔡襄

蔡襄1012—1067

宋书法家。字君谟,仙游(今属福建省)人。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卒溢忠惠。工正、行、草、隶书,又能正白书,曾以散笔作草书,名“散草”、“飞草”。宋·苏轼称:“言君谟行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后人评其书:“大字巨数尺,小字如毫发,笔力位置,大者不失结密,小者不失宽绰。而尤长于行,在前辈中,自有一种风味。”宋·米芾称:“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写,苏轼画字”。其书工严有余而苍劲不足。存世主要墨迹有《陶生帖》、《谢赐御书诗帖》等。石刻有《昼锦堂记》、《万安桥记》等。

☚ 柳公权   祝允明 ☛
蔡襄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厦门)人。天圣年进士,累官知谏院、直史馆,兼修《起居注》。后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和福州,又以端明殿学士移守杭州。蔡襄能文善诗,风格清道俊美,常有佳作。尤善书法,其字在当时号称第一,为“宋四家”之一。有文集60卷、奏议10卷,及《茶录》、《荔枝谱》等行世。

☚ 李觏   周敦颐 ☛

蔡襄1012-1067cài xiāng

《本草纲目》果部第32卷茗(4)。人名。北宋书法家,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工书,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为“宋四家”之一。传世碑刻有《万安桥记》,书迹有《谢赐御书诗》等。后人辑有《蔡忠惠集》。

蔡襄

蔡襄1012——1067

北宋书法家。字君谟。兴化仙游 (今属福建) 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工书善画。书法学唐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并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格。《书法雅言》评曰:“宋之名家,君谟为首,齐范唐贤,天水之朝,书流砥柱。”他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代大书法家。传世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书迹有《谢赐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后人辑有《蔡忠惠集》。

☚ 群体内聚力   歌德奖 ☛

蔡襄1012~1067Cai Xiang

man of letters and calligrapher of the Song Dynasty,also the scholar of Palace Duanming. Works: Writing in the Dream,Visiting the West Lake at Hanshi,etc.

蔡襄1012—1067

北宋杰出书法家。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 人。天圣八年 (公元1030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泉州,为吏部侍郎。任福州太守时,当地病者不服药而迷信鬼巫, 襄破除之,为人所称。工书,善画。书法学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重沉着,行书风格淳淡婉美,草书参用飞白法,谓之“散草”或“飞草”,自成一体。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传世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墨迹有《谢赐御书诗》和书扎等。著有《茶录》、《荔枝谱》及后人所辑《蔡忠惠集》。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宋兴化仙游(福建仙游)人。天圣进士。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赞助新政。以母老,拜福建路转运使,奏减五代的丁口税之半。后知泉州,主持在泉州湾上建造万安桥,全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福建百姓树碑记其功德。长于书法,世有苏、黄、米、蔡之誉。 (参考图404)

蔡襄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治平四年 1012~1067) 興化仙游 (今福建仙游) 人。其先自光州固始入閩,居仙游,遷莆田。字君謨。天聖八年(1030)進士,累官知諫院,直史館,以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再守福州。聘郡士周希孟、陳烈等,以經術授學者,躬至學舍執經講問。徙知泉州,建洛陽橋,長三百六十丈,廣一丈五尺,以利濟者,閩人勒碑頌德。所施善政甚夥。英宗 (趙曙) 時,官至端明殿學士,知杭州。賜謚忠惠。襄詩文清遒粹美,妙能丹青,尤善臨池。真、行、草、隸,優入妙品。以其遺力餘意,變為飛白。又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生於飛白,亦自成家。少務剛勁有氣勢,晚於淳淡婉然,頗自惜重,不輕為書與人。仁宗 (趙禎) 尤愛其書,製元舅隴西王碑文,命書之。書學自漢蔡邕至唐崔紓,皆親相授受,惟襄毅然獨起,可謂間世豪杰之士。《宋史·本傳》曰: “襄工於書,為當時第一。”北宋歐陽修云: “蘇子美 (蘇舜欽) 兄弟後,君謨書獨步當世。筆有師法,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就其所長求其所短,大字為少疏也。”米芾云:“蔡襄如少年女子,體態嬌嬈,行步媛慢,多飾繁華。”宋四家“蘇、黄、米、蔡”之 “蔡”,多以為蔡襄。其代表書作為 〈謝賜御書表詩卷〉、〈萬安橋碑〉、〈陶生帖〉等。著有《茶録》、《荔枝譜》、《蔡忠惠集》。其從子京、卞俱為書壇高手。


蔡襄詩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