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蔡和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蔡和森1895—1931

原籍湖南湘乡(今属双峰县)人,生于上海市。
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长。1931年任中共中央驻香港代表,指导广东地区党的工作。后被香港当局逮捕,引渡到广州被杀害。著有《社会进化史》、《蔡和森文集》等。
姓:蔡林
原名:蔡林泽膺、和仙
学名:和森、蔡林彬
字:润寰
号:龢仙
笔名:和森、本报同人、合森、记者、和生、振宇(与向警予合用)、彬、蔡林彬、H.S.
西文名:WAT·Son(一说为Watson)
誉称:小马克思
党内代称:二十九号
别名:苏方、彬白、彬肃

蔡和森1895—1931

蔡和森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党的早期活动家。又名林彬。湖南湘乡人。1917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师范。1918年同毛泽东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任评议会干事。同年发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1919年7月与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12月偕同母亲与妹妹蔡畅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他以惊人的毅力翻译了几本最主要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等。他在与毛泽东通信中以及组织在法国的“新民学会”会员讨论有关建党问题时,提出了不少中肯而正确的建党思想。1921年11月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的第二、第三、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后主编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1925年参加领导了五卅运动。同年11月,出席共产国际第五届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27年回国,坚决反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发表了《党的机会主义史》、《论陈独秀主义》两篇文章,揭露和批判了陈独秀的严重错误。在党的第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代理中共中央秘书长。党的“八七会议”后任中共中央特派员去北方局指导工作。1931年赴香港指导广东省委工作,由于叛徒出卖,于6月10日被英帝国主义者逮捕,引渡到广州,在狱中坚持斗争,英勇顽强。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残杀。遗著有《蔡和森文集》。

蔡和森

回忆蔡和森 人民出版社1980年3月版146页
怀念蔡和森同志中共双峰县委宣传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4月版140页
蔡和森传中共双峰县委员会
编罗绍志等执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版190页
盗火者之歌——蔡和森的故事
风暴曲——记蔡和森同志和五卅运动
蔡和森同志和《向导》
勤奋学习的光辉榜样——蔡和森
蔡和森同志二三事
缅怀先烈话当年——为蔡和森同志诞辰八十五
周年而作
舒新宇
罗绍志等
宁丹阳等
袁钟秀等
曾涌泉
许德珩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4月版89页
工人日报1979年5月29日
湖南日报1979年9月6日
光明日报1980年1月29日
光明日报1980年3月30日
人民日报1980年3月20日,新华月报
1980年4期
缅怀蔡和森同志
蔡和森同志战斗的一生
“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蔡和森同志一
九一八年在我省的革命实践活动片断
刘昂
王凌云
郑名桢
人民日报1980年4月1日
光明日报1980年4月8日
河北日报1980年4月8日
在蒙达尼的论战——蔡和森同志是怎样反对无
政府主义的
傅荷生长江日报1980年5月2日
蔡和森对中国革命理论的贡献
蔡和森姓名考
蔡和森毕业之后
纪念建党有功的蔡和森同志
在津工作期间的蔡和森同志
“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纪念我党早期的卓
越领导人蔡和森
丁守和
罗绍志
罗绍志
萧三
谷蕊
廖盖隆
人民日报1980年6月27日
湖南日报1980年9月24日
体育报1980年11月3日
天津日报1981年8月3日
天津日报1981年8月18日
人民日报1981年12月3日
蔡和森来京组织赴法俭学
“立天下之大本”——蔡和森和“新民学会”
怀念我党早期的卓越理论家蔡和森
怀念我的父亲蔡和森
蔡和森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
蔡和森年谱
张必忠
思筠
何长工
蔡妮
韩泰华
中共双峰县委宣传
北京日报1982年6月25日
文汇报1984年2月23日
人民日报1985年3月24日
湖南日报1985年3月27日
破与立1978年3期
湖南师院学报1979年1-3期
我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蔡和森烈士传略中共双峰县委宣传
新湘评论1979年9-12期
蔡和森同志在留法勤工俭学中的贡献
蔡和森生平史料(1-3)
永远不能忘怀的一件事——纪念蔡和森同志
中共双峰县委
韩泰华
成仿吾
湖南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1期
齐鲁学刊1980年1-3期
教学与研究1980年2期

战斗的一生——纪念蔡和森同志诞辰八十五周
吴家林 袁钟秀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2期
蔡和森的建党思想和活动
论蔡和森的历史功绩
蔡和森革命活动年表(一八九五年——九三
一年)
戴绪恭
蔡昌瑞
姜华宣 萧甡
华中师院学报1980年2期
求是学刊1980年2期
教学与研究1980年2-3期
蔡和森光辉战斗的一生
回忆蔡和森同志
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中的地位
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蔡和森
蔡和森
论蔡和森的革命实践及其光辉思想
丁守和
罗章龙
刘健清 张洪祥
马尚瑞
罗绍志
丁守和
百科知识1980年3期
新湘评论1980年3期
南开学报1980年3期
时代的报告1980年3期
党的生活(上海)1980年3期
历史教学1980年3期,新华月报1980年
5期,中国现代史论集第328页
蔡和森的建党思想和建党活动
风华正茂挥斥方道——李维汉同志谈蔡和森
与新民学会
赵光白湖南师院学报1980年4期
新湘评论1980年4期
从《向导》周报看蔡和森同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的贡献
王玉珍社会科学(甘肃)1980年4期
宣传和实践唯物史观的先锋战士蔡和森
蔡和森同志主编《向导》周报
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永放光芒——纪念我党早期
卓越领导人蔡和森同志
宋士堂等
罗绍志
蔡畅
哲学研究1980年4期
新闻研究资料1980年5辑
红旗1980年6期
蔡和森的姓和名罗绍志革命文物1980年6期,湖南党史通讯
1985年9期
关于蔡和森同志的建党思想
功勋昭日月 真理生光辉——我党早期的卓越
领导人蔡和森同志
谢惠之
常庚
中州学刊1981年2期
安徽师大学报1981年3期
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蔡和森对中国革命
的理论贡献
廉如等学习与研究1981年3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蔡和森思想概述
蔡和森同志与《向导》周报
蔡和森与《向导》周报
蔡和森同志与《向导》周报
陈家骥
罗绍志
窦爱芝
朱培民
淮北煤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4期
教学与研究1981年4期
史学月刊1981年6期
实事求是(新疆)1981年9期,历史知识
1985年1期
蔡和森与中共顺直省委河北省档案馆编研
共产党员(河北)1981年12期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蔡和森
蔡和森对建党的重大贡献
真知灼见力挽狂澜——大革命后期的蔡和森
同志
廖盖隆
李勤
陈德
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I辑
东北师大学报1982年2期
贵阳师院学报1982年3期
有关蔡和森两则史实的辨析王凌云党史研究资料1982年3期,党史研究资料
第4集第528页
保南扩大会议与蔡和森
蔡和森和向警予在五四时期是怎样接受和宣传
马克思主义的
阎延弼
陈建洲
党史资料通讯1982年16期
淮阴师专学报1983年1期
关于“六大”后蔡和森同志的任职和去职问题
蔡和森同志对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贡献
蔡和森在北京的革命活动
赴法勤工俭学中的蔡和森
蔡和森在大革命的危难时刻
浅谈蔡和森民主革命思想及其形成
蔡和森研究综述
蔡和森早期建党思想及其实践
黄少群
武可贤
马连儒
莫志彬
张广立
久远
谭献民 孙建娥
蔡博
党史研究1983年1期
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83年2期
学习与研究(北京)1983年2期
历史知识1984年1期
武汉春秋1984年3期
理论学习1984年5期
求索1985年2期
求索1985年2期

蔡和森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近五年来蔡和森思想研究述评
蔡和森关于“纸老虎”理论提出的时间
对蔡和森同志的新评价
精诚究马列 风雨泛征船——五四时期的蔡和
马连儒
唐佰固
萧栋梁
周溯源
姚维斗 戴绪恭
求索1985年2期
湖南党史通讯1985年4期
党史研究1985年5期
理论交流1985年11期
五四群英第151页
回忆蔡和森
深切怀念蔡和森同志
蔡和森
李明
楚图南
刘宗华
五四运动回忆录(续)第322页
五四运动与北京高师第217页
中外历史名人传略(中国近现代部分)第
272页
怀念蔡和森同志萧三中共六十年纪念文选第447页,珍贵的纪
念第14页,萧三文集第81页
蔡和森
蔡和森(1895-1931)
罗绍志等中共党史人物传第6卷第1页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665页
蔡和森(1895-1931)
蔡和森
新闻界名人介绍:蔡和森(1895-1931)
张敏孝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459页
中国共产党英烈小传第1集第183页
中国新闻年鉴(1984)第673页
蔡和森(1895-1931)
对蔡和森、向警予同志的回忆片断
蔡和森
蔡和森的故事
庄 葳等
施益生
谷安林
罗绍志
古今中外三百名人第348页
革命回忆录第4集第1页
新闻界人物(二)第67页
燎原(2)第99页

蔡和森

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者:蔡和森
略论蔡和森的经济主张
蔡和森传
试述蔡和森武装斗争思想发展过程
蔡和森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我党系统传播列宁建党学说的第一人——论蔡
和森建党理论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贡献
周一平
陈君聪
蔡 博
唐振南
何鹄志
蔡尚思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269页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年1期
党史通讯1985年3期
益阳师专学报1985年4期
红旗1985年6期
湖南党史通讯1985年6期,中国近现学术
思想史论第38页
蔡和森同志思想学术讨论会综述
蔡和森对创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贡献
评蔡和森的两湖根据地思想
韩泰华
戴炳中
陶用舒
党史通讯1985年7期
史学史研究1986年1期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6年2期

论蔡和森的中共党史研究和贡献
讨论蒙达尼会议与蔡和森的建党思想
蔡和森与中共党史研究
试论蔡和森对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贡献
蔡和森对毛泽东世界观转变的影响
周朝民
韩泰华
余应彬
王学华
曾晓力
历史教学问题1986年3期
党史通讯1986年3期
党史研究1986年4期
上饶师专学报1986年4期
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87年1期,毛泽东思
想研究1987年4期
蔡和森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蔡和森最早提出系统的建党思想
我和父亲蔡和森在莫斯科
蔡和森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关于蔡和森研究的若干问题
蔡和森与毛泽东
蔡和森建党思想的伟大意义
论蔡和森对唯物史观的传播与研究
论蔡和森的早期思想
也谈蔡和森世界观的转变
蔡和森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理论的贡献
蔡和森对毛泽东思想萌芽和形成的贡献
建党时期蔡和森思想述论
蔡和森与布里村留法初级预备班
蔡和森中共建党史研究成就初探
蔡和森的三篇著作成文考
建党前夕毛泽东蔡和森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
评析
陶用舒
李树恩
蔡妮
刘健清
韩泰华
陈家骥
吴时起等
李甄馥
王坞寅
陶用舒
陈志远等
白应华
王坞寅
崔宝光
周一平
王学勤
谭献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2期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7年2期
春秋1987年5期
历史教学1987年6期
党史资料通讯1987年10期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2期
理论探讨1988年3期
实事求是1989年1期
益阳师专学报1989年4期
毛泽东思想研究1990年1期
太原师专学报1990年2期
思茅师专学报1990年2期
益阳师专学报1990年2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0年10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4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2年1期
毛泽东思想论坛1992年1期
蔡和森著《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研究
蔡和森的建党思想探源
蔡和森主编《向导》期间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
探索
周一平
张伟良
朱敏彦
史林1992年2期
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4期
上海党史研究1992年9期
试论蔡和森研究中共党史的特色
蔡和森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蔡和森与中共党史学的创立
论蔡和森的爱国主义思想
重读《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记录稿——为纪念
蔡和森诞辰百年而作
周一平
武可贤
曾长秋
唐鑫
吴家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2期
山东大学学报1994年3期
毛泽东思想论坛1995年2期
毛泽东思想论坛1995年2期
北京党史研究1995年2期
蔡和森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试论蔡和森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蔡和森对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理论贡献
蔡和森(1895—1931)
蔡和森(1895—1931)
钟穗
谢起章
邵晓慧
范济国
廖盖隆等主编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4期
湘潭大学学报1997年2期
山西师大学报1999年4期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338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912页

蔡和森1895——1931

原雙姓蔡林,名澤膺,字潤寰,號和仙,後改號和森,學名蔡林彬,筆名和生等,湖南湘鄉 (今雙峰)人,1895年 (清光绪二十一年) 生於上海。幼年讀私塾。13歲起學徒。16歲入永豐國民初等小學,後入雙峰高等小學。1913年春小學畢業,考入湖南鐵路專門學校; 同年秋,轉入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15年夏,轉入湖南高等師範學校。1918年4月,與毛澤東等组織新民學會。1918年6月,離長沙赴北京,加入少年中國學會; 10月入河北蠡縣布里村 (今高陽縣) 籌辦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負責國文教學,並學習法文。1919年12月,赴法國勤工儉學。1920年2月,入蒙達尼男子公學,1921年10月,因發動占領中法里昂大學鬥争,被强行離境回國。1921年11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產黨。1922年5月,出席第一次全国劳動大會; 同月,出席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国代表大會,被選爲團中央委員,並協助编輯團刊《先驅》第八、九、十期; 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爲中央委員,並任《嚮導》週報主编; 8月後,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1923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委員; 同年在上海大學兼任社會學系教授。1924年中共北京區委會改组,被選爲區委委員,與李大釗創辦《政治生活》週報。1925年1月,出席中共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繼續當選爲中央委員; 10月率領中共代表團赴莫斯科,参加共產國際執委會第六次擴大會議。翌年3月,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1927年初回國; 同年4月,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繼續當選爲中央委員,在中央全會上被選爲政治局委員,兼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並代理中共中央秘書長。8月出席中共中央臨時常委會召開紧急會議。會後,以中央特派員身份被派赴北方局工作。1928年6月,出席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同時繼續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會後,由莫斯科回上海; 同年底,又赴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1930年9月,同瞿秋白一同回國,出席中共六届三中全會。1931年初,被派赴香港主持中共廣東省委工作; 6月10日,在香港被捕; 同年引渡至廣州,被殺害。年36歲。著作彙集為《蔡和森文集》。

蔡和森

 湖南湘乡永丰镇(今属双峰)人。生于上海。原姓蔡林,名龢仙,学名彬。1918年与毛泽东创建新民学会,倡导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五四运动后举家赴法。1920年在法国提出“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方法是“组织共产党,使无产阶级专政”。并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1921年参与组织工学世界社。并领导了勤工俭学生三次重大斗争,因而于同年冬被遣送回国。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二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分别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委员,并当选第三、第四届中央局委员。1922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9月起长期主编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刊。1925年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六次扩大会议,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27年回国。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宣传部长,并代理中央秘书长。曾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进行坚决斗争,在大革命危急关头坚定沉着,多方筹划。八七会议后为中央特派员,去北方局指导工作。1928年去莫斯科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其后再次受到“左”倾错误的打击。1931年被派驻香港,主持广东省委工作,6月因叛徒出卖,遭英帝国主义逮捕,引渡至广州,被国民党新军阀陈济棠杀害。著作编为《蔡和森文集》。

蔡和森1895—1931

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理论家。原号和仙,字润寰,学名蔡林彬。湖南湘乡县永丰镇人。早年与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同学,并从杨昌济学伦理学。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在上海参加领导反帝运动。1929年初,被派往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员。1931年夏在香港被捕,牺牲于广州。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方面有重大贡献。主要著作收入《蔡和森文集》(1980)。运用唯物史观,对人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批判了先验的道德起源论,强调以唯物史观为人生哲学社会哲学的出发点。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抨击了资产阶级学者、空想的社会改造家的所谓道德理想和伦理社会主义学说,要求中国革命的新的伦理学说建立在马克思唯物史观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见《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在《社会进化史》一书中,对道德本质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人类发展的各历程,各有其自己的生产条件,因而各个时代亦各有其特殊的道德律。道德乃是对准一个确定时期的社会需要。”

蔡和森

蔡和森1895—1931Cai hesen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字润寰,号泽膺,原复姓蔡林,名和仙。湖南湘乡人。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3月30日生于上海。早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18年和毛泽东等组织新民学会。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10月回国,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党中央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在中共二至六大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并当选为第五、第六届政治局委员、常委。八七会议后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1928年6月赴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1年回国,任中共中央代表,主持广东省委工作。同年6月,因叛徒出卖,在香港遭港英当局逮捕,随即被引渡到广州,在狱中坚持斗争,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 邓中夏   向警予 ☛

蔡和森1895—1931

原号和仙,学名林彬,湖南双峰人。早年同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向导》周报主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等职。1931年任中央代表,赴香港指导广东党的工作,被英帝国主义逮捕,引渡到广州,为军阀陈济棠杀害。

蔡和森

蔡和森1895~1931

原名和仙,字润寰,号泽膺,学名蔡林彬。双峰人。1918年与毛泽东等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0年两次写信给毛泽东,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一词,并系统阐述了建党的理论和步骤,进行建党实践。1921年冬回国,加入共产党。出席党的“二大”,参与起草政治宣言。会后即主编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亲自撰文100余篇。1926年初出席共产国际第六届执委扩大会议。次年回国。夏斗寅、许克祥叛变,他多次主张坚决反击,提出“以暴动反暴动”。在党的“五大”和“八七”会议上,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8年在党的“六大”上提出党要注意“左”右两种倾向。从党的“二大”至“六大”均任中央委员,“五大”、“六大”均当选政治局委员。1931年6月在香港被英殖民者逮捕,旋引渡至广州,被残酷杀害。

☚ 蔡协民   熊梦飞 ☛
蔡和森

蔡和森1895—1931

原名和仙,字润寰,号泽膺,学名蔡林彬。双峰县人。曾就读湖南第一师范和高等师范学校。1918年与毛泽东等组织新民学会。次年赴法勤工俭学。1920年8—9月,两次写信给毛泽东,最早提出 “中国共产党”这一名词,系统地阐述建党理论和步骤,进行建党实践。1921年冬回国,加入共产党。出席中共二大,参加起草政治宣言,为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做出了贡献。主编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撰文100余篇,充满理论力量和革命激情。五卅运动前夕,提出党应该不失时机地将上海工人、学生的反帝斗争推向全国的建议。1926年初,出席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次年3月回国。夏斗寅、许克祥叛变后,多次建议坚决反击,提出 “以暴动对付暴动” 的方针。在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上,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进行坚决斗争。随后以党中央特派员身份去北方局指导工作。1928年在中共六大会上指出,党要注意“左”、“右”两种倾向,并指出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武装割据的可能性。从二大至六大历任中央委员,五大、六大均被选为政治局委员。1931年3月去香港指导广东省委工作,6月被英国殖民者逮捕,引渡广州,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 周炳文   朱世昀 ☛
蔡和森

蔡和森1895—1931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字润寰,号泽膺,学名彬,笔名和森、振宇等,原名和仙。湖南省双峰县永丰镇(原属湘乡县)人。早年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学习,从事进步学生运动。1918年和毛泽东等组织新民学会,同时参加发起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筹备活动。1920年初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参与组织“勤工俭学励进会”(后改名为“工学世界社”),同时和国内的陈独秀、毛泽东等人进行书信联系,探讨中国革命问题,阐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政策。1921年10月,被强行遣送回国。年底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党中央从事理论宣传工作,编辑团中央机关刊物《先驱》。1922年5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7月,出席中共“二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从这时起至1925年,一直主编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亲自为这个刊物撰写大量文章,其中仅署名“和森”的就有130多篇,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使“打倒帝国主义”、“驱除军阀”的口号深入人心。《向导》的发行量也从几千份迅速增加到四、五万份,最高达十万份。1924年8月,出版《社会进化史》一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作了许多精辟的论述。1925年10月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届第六次执委会议,会后作为中共代表留驻苏联。1927年4月回国参加中共“五大”,在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任中央宣传部长,代理中央秘书长。不久,被陈独秀借故去职。1928年参加中共“六大”,被六届一中全会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任中央宣传部部长。不久又被“左”倾领导者撤销一切职务。他在宣传部长任期内,经常在中共中央理论刊物《布尔塞维克》上发表文章,分析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揭露国民党当局的反动宣传。文章注重联系实际,分析精辟,逻辑性强,富有战斗性和说服力。1931年奉命去香港工作。同年6月因叛徒出卖,被港英当局逮捕,随即引渡到广州。年底被反动派杀害。

☚ 熊映楚   黎少岑 ☛

蔡和森1893—1931

学名彬。湖南湘乡人。1918年4月参加发起新民学会。1919年10月赴法勤工俭学。1920年在巴黎酝酿“组织共产党”。1921年底回国不久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5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同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二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从中共“二大”至“六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这年9月参加创办《向导》周刊。1924年3月被选为北京区委委员,参加创办北方党刊物《政治周报》。1925年10月赴苏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27年4月回国不久参加中共“五大”,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宣传部部长和代理中央秘书长。“八·七”会议后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去北方局指导工作。1928年初以中央巡视员身份帮助改组顺直省委。1928年底到莫期科看病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0年9月共产国际派回参加中共中央领导工作,在六届三中全会上,参加纠正李立三的“左”倾错误。1931年被派往广东主持省委工作。这年6月10日在出席海员会议时因叛徒出卖被捕,于夏秋之交在狱中惨遭酷刑壮烈牺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20:39